查看原文
其他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鸡冠花

福建林业 2023-11-15

中国传统名花●鸡冠花

 福建花文化


鸡冠花

鸡冠花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厘米,花序顶生,扁化为鸡冠状而得名,享有“花中之禽”的美誉。人们常认为其扁扁的鸡冠状的花冠是一朵花,其实这是一个肉质的大花序,上部呈羽状,中下部由许多干膜状小花集聚组成一个花冠,花期在8~10月,秋后叶先凋花迟谢。《花镜》曰:“鸡冠似花非花,开最耐久,经霜如焉。”说明了它的花期长。宋诗人孔平仲也有诗赞曰:“禁奈久长颜色好,绕阶更使种鸡冠。”所以历代人们都喜欢把它栽于庭院中。但鸡冠花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论。一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一说原产于印度,后传入中国,这是根据其梵名“波罗奢花”的别名而来,这些均难作依据。我国北宋诗人梅尧臣也有诗云:“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乃是秋花实,金如鸡帻丹……”梅尧臣说鸡冠花在神农尝百草时已记录下来了。照此之说,鸡冠花应最早产于中国了。即使算是从印度传入中国,也已在隋唐以前,距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







鸡啼无声,无声胜有声。金秋时节,草枯叶落,众卉凋谢,鸡冠花却昂然不畏风吹雨打,雄姿勃发,朱紫奋彩,争奇斗艳。难怪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咏词,留下许多千古丽诗藻词。宋代诗人赵企有“秋光及物眼犹迷,著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鸡冠花》),着眼鸡冠花的名称和形态,把花写成了鸡,饶有情趣。而明·沈周的“高冠红突兀,独立似晨鸡”则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只朱冠巍峨、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昂首挺立的雄鸡,在秋日晨光的照耀下,正引吭高歌。

鸡冠花的别名也甚多,《花史》中称“波罗奢花”,《飄窗小牍》称“洗手花”,《花木考》则美称为“玉树后庭花”。其种类也颇多,姿色俱丽,有呈扫帚状的“扫帚鸡冠”,有扇面形的“扇面鸡冠”,有紫、黄色各半的“鸳鸯鸡冠”,有植株矮小,有三或五色的“寿呈鸡冠”,还有形似璎络的“璎络鸡冠”等等。常见的鸡冠花多为血红色,卓然挺立,形色和雄鸡之冠很相似。后经培育,又有了金黄、棕黄和淡黄系列和玫红、橙红、紫红系列,以及红黄夹杂的洒金、二乔等复色系列。此外,还有罕见的白色。真可谓是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关于白色鸡冠花,还有一段名人轶闻趣事呢。根据《花史》载:明代曾经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解缙,才思敏捷,有一次,他随建文帝游御花园,忽见前面栽种一片红鸡冠花,皇帝指着鸡冠花令其以鸡冠花为题立即赋诗一首。解缙不敢怠慢,随口便吟出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解缙话音刚落,建文帝立即从袖中掏出一枝白鸡冠花故意说:“解爱卿,我让你吟的是一首白鸡冠花诗啊!”解缙不慌不忙,灵机一动又继续吟道:“今日为何成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急中生智,巧吟了白鸡冠花诗,不仅自然贴切,而且对白鸡冠花之所以“白”,也作了有趣的诠释。解缙的沉着机智,不仅让众臣佩服,也令皇帝更加相信、重用他了。 

关于鸡冠花,民间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在河南省的西南部伏牛山脉有一个蜈蚣岭,蜈蚣岭下住着一家张姓的母子二人,儿子双喜尚未娶亲。有一天,双喜上山砍柴回来,已近黄昏,只见山路上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坐在那里啼哭,说父母早亡,孤身一人,无路可走,双喜便把她带回了家。回到家后,母子二人很是同情可怜她,就把她收留了下来。双喜娘见姑娘长得秀丽聪慧,想让她做儿媳妇,姑娘满口应允。第二天早上起来,那姑娘到院里扫地,家里的大公鸡见她后,颈毛直竖,张牙舞爪向她扑来,吓得她慌忙跑入屋内,面如土色。幸亏双喜赶走了公鸡,她才安静下来。当晚,双喜和姑娘就成了亲,但她再也不敢出门。

一天,双喜又要上山砍柴,那姑娘说在家里寂寞,要和双喜一块上山砍柴,双喜高兴地答应了。双喜和姑娘来到蜈蚣岭上,姑娘现出了蜈蚣原形,正要吸双喜的脑髓,突然蹿出一只大公鸡向蜈蚣扑去,猛啄蜈蚣。经过一场恶斗,蜈蚣被大公鸡啄死,这只大公鸡也累死了。双喜醒过来,知道了那姑娘正是蜈蚣精,啄死蜈蚣精的正是家里养的那只大公鸡。双喜又感动又痛心地把大公鸡就地埋在了山上。不久,埋公鸡处长出了一枝开着像公鸡冠一样鲜红的花来,远看就像一只红公鸡昂首挺胸站在那里振翅欲啼。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花叫鸡冠花,这座山由蜈蚣岭改名为金鸡岭。人们也把这花移到庭院里栽种,认为这样就不会受到蜈蚣的侵害。这无疑增加了鸡冠花的吉祥内涵。









鸡的谐音为“吉”。公鸡在民间还是吉祥物,那么鸡冠花形似大公鸡,所以又被赋予吉祥的寓意。除上面所说的鸡冠花可避邪防蜈蚣、毒虫外,民间还把它作为祭品来祭祀祖先。《枫窗小牍》记:“鸡冠花,洛京谓之洗手花。中元节前,儿童唱卖,以供祖先。”宋时,汴梁开封即称鸡冠花为洗手花,古时在中元节,开封大街小巷就有儿童提着篮子卖鸡冠花,专供人们买去祭祀祖先用。

鸡冠花品种很多,花形也有很大不同,可分为球状花型(花冠密实呈球状)、羽状花型(花形羽毛状,花冠似火焰)、矛状花型(花冠圆锥状,花穗短而紧缩),也可依花序形态分为扫帚鸡冠、面鸡冠、鸳鸯鸡冠、璎珞鸡冠等。鸡冠花是一种世界广布种,福建各地都有种植。农家多种植传统的中、高性品种,零星点缀于房前屋后,也常用于花境、花坛,还是很好的切花和干花材料,切花瓶插能保持10天以上。公园、街道布置多使用国外引进的矮生改良品种,生长整齐,观赏效果更佳。

鸡冠花不仅可供观赏,其花序和种子还可入药,有清热止血、止泻的功效,可治赤白痢疾、痔疮出血、肠出血、吐血等病,亦治肝病和眼病,民间还用它来治妇女血崩。 

鸡冠花还是一种美食,其营养全面,风味独特,堪称食苑中的一朵奇葩。鸡冠花种子细小,味似榛子,可炒熟吃或混入小麦中制成面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人类理想食品之一。我国历史上就将其作为救荒济民的食品。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榆在明初所著的《救荒本草》中载:“救荒,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此外,鸡冠花还是抗环境污染的理想花卉,具有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的能力,可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来源:《福建花文化》

作者:陈璋

一审:姚   斌

二审:郭   洁

三审:傅凯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多点发力 聚点成网 福建持续打造高品位生态文化体系

福建省林业产业及三明市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福建省林业局举办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评析培训班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福建林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