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山海间】福建省林业局:壮大“森林粮库” 构建森林食品供给体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大食物观的重要理念,鼓励福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逼出了“生存技能”,解放思路,耕山牧海,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从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到傍水而栖打造“蓝色粮仓”,再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智慧农场”,不断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而今,福建构建了独具山海特色的食物大观: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山珍也有海味。“福”字产品也走出深闺、走向南北餐桌。央广网福建频道以“践行大食物观”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食在山海间》,展现闽人坚持探索“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生动实践。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自然分布植物5550种,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粮油的空间巨大。多年来,福建省林业局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积极向森林要食物,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深入挖掘森林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木本粮油和经济林,持续壮大“森林粮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今天,央广网特别专访福建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谈谈福建在此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三大产业”齐驱
因地制宜发展森林食品
央广网: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从森林中采集天然食物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森林食品?当前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福建省林业局:我们从森林中采集天然食物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林等生态产业,提升森林食物的供给保障能力,呈现“三大产业”齐驱态势,因地制宜发展森林食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百香果选育实验基地(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印发《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全省规划布局建设闽东南、闽东北、闽西和闽北4个林下经济产品主产区,认定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36个、重点乡镇33个,大力推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形成了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林畜、林油、林粮、林果等8个系列的森林食物,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品质、高附加值的生产基地。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830亿元。
福建省龙岩市大力培育林果产业,图为村民展示成熟的百香果(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产业。福建省现有竹林面积1873万亩,约占全国17.5%,居全国第一。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组织实施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和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推进竹山道路、喷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笋干、水煮笋等系列产品,全省年竹笋产量139.9万吨,其中建瓯水煮笋产能占全球30%。
三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经济林。出台《关于实施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低效油茶林改造等工作,同时大力发展锥栗、板栗等经济林产业。2023年,全省油茶面积250.8万亩,年产茶油2.6万吨,实现产值50多亿元;全省经济林面积3385.8万亩、产品产量为995.7万吨,其中锥栗、板栗面积达82万亩,年产量达9.3万吨。
福建省永泰县,油茶山延绵起伏(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坚持森林食物开发与
生态保护、促进林农增收并重
央广网:福建在向森林要食物的同时,如何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福建省林业局:我们不断完善森林食品生产机制,坚持“三大模式”并进,即坚持森林食物开发与生态保护、促进林农增收并重,构建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相平衡的大食物体系。
落实分类经营机制。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商品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允许利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适度发展林下经济。
推行立体开发机制。创新发放林下经济权凭证,赋予林下经营权凭证质押贷款权能,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立体、集约发展林下经济。如柘荣县以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导群众推广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白术、四叶参、玉竹,阔叶林林下种植黄精、藤茶、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中药材的立体经营模式;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根据林地实际开展差异化种植,林下种植黄精、淫羊藿,林间种植闽楠等珍贵乡土阔叶树种,树上栽植铁皮石斛,形成森林综合经营示范区2662亩。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下沙村,村民在中药采摘园查看药材生长情况(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企业(合作社)+项目+林农”等经营模式,采取林地租赁、入股分红、技术指导等方式,强化与林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地,打造“基地可溯源、产品有销路”的森林食品和林下经济产业链。如,邵武市故县国有林场通过与药业公司合作,筛选种植13个闽北道地药材品种,完成林下种植1857亩,成为漳州片仔癀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订单式带动200余户林农林下种植中药材,年户均增收1.6万元。
福建省长汀县采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林下养殖河田鸡(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坚持“三大工程”并推
提升森林食品发展效益
央广网:请您介绍一下,福建是如何提升森林食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
福建省林业局:在提升森林食品发展效益上,我们大力实施良种选育、品牌建设、三产融合等三大工程,坚持“三大工程”并推。
在良种选育工程上,推进林下经济特色野生品种、物种种源的驯化、繁育,保证林下经济产品品质和竞争力,2019年以来已打造多花黄精、铁皮石斛、紫灵芝、骨碎补省级种苗繁育基地6个,年供苗量达300万株。开展油茶良种选育,持续实施6期种苗科技攻关和2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已建成省级以上良种基地1475个、培育油茶良种苗木900多万株。
智慧灌溉系统运用到中药材种植中,提升林下经济产品品质(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在品牌建设工程上,鼓励林下经济产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柘荣太子参”、国家地理证明标志认证“永安金线莲”“冠豸山铁皮石斛”“邵武黄精”“武平灵芝”等,进一步提高了福建省林下经济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福建省柘荣县城郊乡,工程师正在育种基地查看太子参种苗生长情况(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在三产融合工程方面,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精深加工,油茶产品已从传统茶油、茶枯向精油、口服液、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目前,全省共有油茶加工企业19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
央广网: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呢?
福建省林业局:下一步,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林下经济,推进林下经济规模经营和立体复合经营;2024年全省计划新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10万亩。
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丁黄村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毛竹种植和河田鸡等林下养殖(央广网发 丁黄村党支部供图)
二是推进竹业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2024年组织实施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10个,新建丰产竹林基地15万亩;积极开发竹笋、板栗、锥栗等绿色森林食品,做优做强特色果品、木本粮油、笋食品等产业。
三是实施油茶生产三年(2023—2025年)行动,全省计划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2.8万亩、改造低产林51.7万亩,其中2024年计划新造油茶15.01万亩、改造17万亩。
来源:央广网
记者:陈洪亮 罗晓英 龚雯 李姗姗
一审:姚 斌
二审:黄 海
三审:傅凯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福建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