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林精神 | “钢板工人”郑斌林
郑斌林(右一)年轻时在杉木种子园球果调查时留影。
“钢板工人”郑斌林
2009年2月初,当人们还沉浸在浓厚的春节氛围中时,洋口林场科研种苗班技术骨干郑斌林同工友们,已早早在道坪工区杉木第3代种子园,紧张地进行着人工杂交套袋作业。
这一年,杂交套袋任务依然繁重,又逢春雨高发季节,根据花期观测,科研人员需抢在种子园花粉散开前不到两星期内完成该年度的套袋任务。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科研人员每天起早贪黑,午餐就在山上啃着馒头、面包,喝着温水,将就一餐,树下稍作休息,继续套袋作业,分秒必争。
紧张的套袋作业持续了十多天。就在2月14日这天,郑斌林的妻子魏芳玉望着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郑斌林说:“今天情人节,你真是给我送了一个天大的惊喜”,泪水湿红了她的眼眶……
情人节这天,天空下起了小雨,郑斌林同工友们,却和往常一样紧张地忙着杂交套袋。临近傍晚,为赶在天黑前完成最后两株杉树套袋,郑斌林将8米长的竹梯驾到另一株杉树上,迅速爬上竹梯,正伸手去抓带有雌蕊的枝条,突然间,支撑竹梯上部的树枝“嘣”的一声折断,竹梯瞬间倾倒,郑斌林从离地面约6米的高空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一摔,医院检查结果为脊椎粉碎性骨折。
因伤情较重,郑斌林从顺昌县医院转到福州进行手术,脊椎处植入一块钢板并用两个钉子固定着。出院后,在家中疗养,郑斌林只能卧床躺着,这一躺,就是一年。
第二年,春节假期结束不久,郑斌林身体有了好转,就主动要求回岗工作。考虑到伤未痊愈,科室安排他到科研档案室整理内业材料。
几个月后,当他得知林场要在场部附近筹备新建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库和种子园时,郑斌林又主动申请到科研一线去,部门领导不答应,他又找到场领导,拍着胸脯说:“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好着呢,不就多了一块钢板。”最后,作为技术骨干,能文能武的他硬是参与整个营建过程。
脊椎固定着钢板的郑斌林(右三)坚持试验林外业调查。
林场科研任务相当繁重,郑斌林同工友们每年都要承担着2—3片试验林的新建、近千亩试验林外业调查、球果采收、树体管理、试验育苗以及人工辅助授粉等科研活动。有时,为检测木材材性,还需对试验林木进行钻取木芯。
野外作业,为赶进度,郑斌林经常为工友们买好包子、馒头等干粮,亲自扛着带上山当做午餐。当工友们看到他的腿一瘸一拐时,大家知道,他膝盖痛风又患了。工友们十分敬佩,都叫他“钢板工人”。他这一扛,扛了八个春秋。
2017年,郑斌林时感身体不适,他的妻子催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支撑着他脊椎的那块钢板已经弯曲变形,医生建议他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和野外作业。直到2019年,郑斌林才无奈与不舍地从科研一线转到林场职工食堂后勤岗位。
伤未痊愈的郑斌林(左一)仍然坚持在新建的杉木3代种子园杂交套袋作业。
因洋口林场地处自然村,交通不便,为解决林场周末值班人员吃饭难问题,郑斌林双休日坚持在岗,每天早出晚归,除了春节几天假期和事假外,可以说是全年在岗。
郑斌林同志,1985年12月入职林场,从刚开始的普通技术工成长为科研一线技术骨干。他先后参与杉木二代至四代种质资源库、种子园和120多片杉木试验林的营建,是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事业的积极践行者和科研历程的见证者。
时至今日,他的身上永久留下了一块支撑着身体的钢板,“钢板工人”也就成了他的一张“特色名片”。
洋口林场有许许多多像郑斌林一样的“特色名片”,植根于万亩的杉木林海,几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潜心搞科研,一心育良种,薪火相传,生动诠释“大山深处写人生,无怨无悔作奉献”的精神境界,演绎了“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
来源: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一审:李文芳
郑 宏
二审:刘福辉
三审:傅凯峰
往期推荐
争优争先争效 | 福建省林业局领导赴漳州、龙岩调研造林绿化和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福建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