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基因编辑
2012年的斑马鱼活体基因编辑是多么火啊,当时还特别去学习了一下,做了以下的笔记。
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和兴起离不开各种酶的发现和抗体的制备。没有抗体,蛋白质就玩不转,没有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就没有基因工程,如果没有耐高温酶的发现,连PCR都是件痛苦的事情,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做细菌也是蛮好的,因为比较有可能发现一些功能比较奇特的蛋白,而这些蛋白,一经改造,可能就是技术上的革新。
TALE(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也不例外,最初在植物致病菌黄单胞菌(Xanthomonas)中被发现,在致病过程中,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和调控植物基因。
TALE的结构中间 (红色部分) 是重复序列,介导DNA识别,每一个重复片段为33-35个氨基酸,其中12和13位置两个氨基酸决定碱基偏好性,这两个相邻的氨基酸被称之为重复可变双残基(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 RVD),RVD所编码的靶标碱基由上图b所示,基本上你看一段TALE的重复序列,就可以预测到它将结合到什么样的DNA序列上,或者你看一段DNA序列,可以很容易地设计结合它的TALE重复序列。
N端通常是288个残基,其中Δ152做为截断点,去掉前面用于进入植物细胞的功能,而保留TALE蛋白的其它功能。C端通常是278个残基。
中间重复片段的特性使得TALE很容易被改造,应用于各种定点靶向的场景。
Activator
2011年发表在NBT上的文章《A TALE nuclease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genome editing》将TALE改造成促进特定基因表达。将天然TALE进行PCR扩增,去掉前面152个残基,重复序列改造为结合NTF3的启动子邻近区域(proximal promoter),C端连上VP16(转录激活结构域),结果诱导超过20倍的表达。NTF3基因编码一个分泌性的生长因子,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个的治疗功效。作者把C端截断,保留95个残基再接上VP16,同样也是mRNA超过20倍的表达。
Nuclease
位点特异性的核酸酶是基因组工程的有力工具,产生断裂的双链DNA(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可以进行同源重组、靶向插入、删除。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连接FokI的水解结构域,构成了锌指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被用来进行基因组编辑,但是ZFN的特异性和效率较差,可重复性不好。
TALE的单碱基识别能力,显然在特异性上是无可比拟的,有了TALE,TALEN(TALE-nuclease,TALE接上核酸酶)技术应运而生,特异性好,效率高,而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物种。TALEN通常以同二聚体(homodimer)或异二聚体(hterodimer)对DNA从两端进行切割,两端切割点的距离(spacer length)可以是10-30bp之间,取决于linker的长度,即连接重复结构域和切割结构域的长度,长的linker,需要长的spacer,反之亦然。
两端切割后,产生DSB,就会引起系统对其进行修复,Miller等使用TALEN对NTF3基因进行切割,产生DSB,随后进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修复,NHEJ在没有同源序列做为模版的情况下进行修复,这是一个不精确的修复途径,结果产生了3-30bp的删除。
NHEJ是容易出错也不好控制的,可喜的是还存在一条精确可控的途径,同源依赖修复(homology dependent repair, HDR),在有供体ssDNA存在的情况下,通过HDR途径,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插入和缺失处理。
于是牛B的事情就产生了,2012年Nature的文章报道在斑马鱼活体组织里使用TALEN技术,引入了定制的EcoRV位点和修改的loxP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