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读书会】夏日读书凉风至,莫负青春好时光!
这周,仿佛一夜入夏,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来了。相较于盎然的春意,阑珊的秋意,火辣辣的夏天,似乎少了几分浪漫婉约,多了几许热情与奔放。
夏日午后的阳光,浓烈炙热;夏日窗外的蝉鸣,无休无止;夏日傍晚的雷雨,酣畅淋漓;连夏日夜晚呼呼吹的风,都带着热腾腾的暑气味道。
这时候,捧一碗绿豆糖水,吃一块冰镇西瓜,或是含一口甜蜜透心凉的冰激凌,怎一个“爽”字了得。
而除了品尝冰爽的食物之外,读上一两本清爽好书,让灵魂降降温,体味“心静自然凉”的意境,也是避暑“良方”之一。
2019年5月24日
东莞理工学院法社学院
18级法学卓越班
与东城司法分局、法学会再次联手
举办了一场
“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为主题的
王宠惠法学读书会
王宠惠
王宠惠,祖籍在广东省东莞市,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作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5月24日,相约在一场法学读书会。六位同学纷纷为大家分享了与法律相关的书籍,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共鸣,同时也勾起了在场听众的兴趣。
本次分享会,从各选手的读书分享内容、形象风度、语言表达、问答环节以及PPT制作方面进行评比。分享过程中,各选手以演讲为主,PPT播放为辅,从作者简介、情节概述、背景分析等方面分享了个人感悟。
选手们语调或温柔舒缓、或热情高昂,演讲风格都各具特色。问答环节中,对答如流,发挥自如,精彩地阐述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选手风采
《诉讼》
如果有一天清晨,你刚刚结束一个梦境,忽然间被毫无理由的通知:“你被逮捕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活在了“法律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时代,而余鄢鄢同学分享的《诉讼》,带我们去认识到了当年那不堪的法治乱象。
《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
先不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仅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所经历的变化举世瞩目,在经历了如此巨大变化后,中国法治应该何去何从?黎炜炜同学阅读的《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
《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当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也相信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然而,袁珮瑶同学向我们介绍的《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面对一个不公正的法律,我们应不应当服从?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学习历史,曾在从一个个先例之中探索制度形成的必然。在黄庭武分享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书中写道:“一个先例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只有在这一先例为后人遵循且必须遵循时才成为制度。”那么关于制度如何形成的呢?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一点启蒙。
《最好的辩护》
在读法学专业的大部分同学,都有着一个成为律师梦想。在《最好的辩护》之中,分享者吴昊俣同学读出了这样的感悟:认真负责、积极热心的辩护律师,是自由的最后堡垒。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在彭诗然同学分享的《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中,人们将会读到:亲手将小布什送进白宫的奥康纳,最终为什么与总统反目成仇?同性恋法官助理如何改变了最高法院的法律文化?为什么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那么厌恶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却拒绝将其推翻……
观众提问
▲听众们根据演讲者的论点进行提问
比赛结果
一等奖:吴昊俣
二等奖:袁珮瑶、余鄢鄢
三等奖:彭诗然、黎炜炜、黄庭武
分享结束后,嘉宾进行打分和总结。最后评委嘉宾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代表进行颁奖,并全场合影后结束此次法学读书会。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嘉宾点评
法律系主任罗兆靖老师肯定了各选手的表现,并分享了自己对读书的一些见解。她表示读书是需要根据兴趣以及专业来进行有选择性地阅读的,并且认为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探索未知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在读书时应尽可能地拓展眼界并积极思考,对同学们寄予了多阅读,多读经典的期望。
现场合照
多读书,读好书,多分享。
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同学们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对不同类型书籍的分享,也为我们敞开了价值审视的另一个角度。
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呢?就需通过文字感受世界多维度的丰盈,去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自己。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爱读书、读好书”成为更多同学的一种习惯。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尚年轻,别虚度光阴
抽时间,多阅读书籍
通过读书
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感受诗和远方
期待下一次的读书分享会有你哟!
(素材来源:大山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