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和法庭有何魅力?江苏法治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南通政法 2024-02-19
在这里法院与基层解纷力量实现双向奔赴 法理与人情得到有效结合矛盾纠纷一站式高效化解……融和法庭有何魅力?它如何实现“融”“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什么作用?近日,江苏法治报记者专程赶赴海安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南通法院首家“融和”法庭一探究竟~




“在融和法庭,我当场就拿到了被拖欠的报酬,真是省时省钱又省力。”9月7日下午,在海安李堡融和法庭,记者见证了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满意而归。

不久前,小崔的父亲跟着老王在工地上干活时不幸发生事故离世,双方就赔偿的标准和数额达成一致后,小崔却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老王尚欠父亲部分劳动报酬未结清。

纠纷刚刚化解,却又产生新的矛盾,小崔一怒之下向海安法院提起了诉讼。

海安法院李堡法庭收到起诉书后,发现案情并不复杂,在得到当事人同意后,将该案分流给李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崔恒富进行调解。



由于前期处理纠纷时,双方已心存芥蒂,此次调解过程中,二人对立情绪凸显。为更好调和矛盾,崔恒富将调解地点选在了位于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融和法庭,并邀请对接指导的网格法官李堡法庭副庭长史友军协助调解。

“小崔,你父亲去世后,老王很难过,他也积极进行了赔偿,数额你也认可,他态度还是很不错的。”

“老王,你也太不注意了,怎么还有工资款没有结清,你让人家怎么想?”

崔恒富和史友军以情入理,耐心疏导当事人情绪,希望双方能换位思考,协商最佳调解方案。双方当事人从起初的对立慢慢平静下来。

“小谈,打开显示屏,让双方当事人看看。”见双方都有意愿和解,史友军连忙对法官助理谈路说。

接着,史友军借助融和法庭自带的“解纷小锦囊”功能,从专业角度为当事人分析纠纷的法律关系,告知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释法说理、精准指导。

在调解员和网格法官的共同努力下,调解现场氛围逐渐缓和,最终,二人达成调解协议,史友军现场核查相关材料后,通过融和法庭终端系统将材料传回法庭,完成司法确认。小崔也现场拿到了欠款。

上述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海安法院融和法庭工作推进的一个缩影,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从“愁容满面”到“喜上眉梢”,一件件矛盾纠纷在融和法庭得到了妥善解决。



“融”是方式,“和”是目的。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将法院职能优势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南通两级法院创新打造“融和法庭”,首家“融和法庭”便设在海安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融和法庭’集法律咨询、委派调解、诉讼指导、在线诉讼、远程接访、普法宣讲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海安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丁培培告诉记者。“融和法庭”借助“综治中心+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时共享社情民意、矛盾线索,定期召开纠纷排查协调会,通过为基层解纷提供专业支撑,促进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发。


8月15日,在融和法庭纠纷排查协调会上,李堡派出所根据接警情况,对排查出的一起土地纠纷进行了介绍。融和法庭的对接法官第一时间联合辖区派出所、当事人所在村集体,共同来到融和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在各方协力劝导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现场签字确认调解协议,为困扰两家多年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融和法庭是诉前矛盾纠纷的汇集点,是解纷力量的交汇站,通过法治资源的融合,将司法力量输送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自李堡融和法庭运行以来,近两个月所在辖区人民法庭诉讼案件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诉前调解案件调撤率与一季度相比上升9.2个百分点,委派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与一季度相比上升7.84个百分点。

普法功能是融和法庭的重要职能之一。9月4日,“融和小课堂”普法栏目上线,通过录制普法小视频、在线“定制”法治讲座、推送典型案例、提供风险评估等方式前移司法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此外,融和法庭拥有自己的门户平台,实现诉讼服务事项的高度集约,可作为人民法院远程办公协助点。在融和法庭运维人员的协助下,群众“足不出镇”即可完成在线立案、庭审、调解、异地调阅档案等跨区域跨层级诉讼事项的就地办理,享受到“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

记者了解到,除李堡融和法庭外,海安法院目前已在白甸镇、雅周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海安市建筑业服务中心分别设立融和法庭,之后将以“需求优先、实效实用”为原则逐步向外辐射,实现海安市区镇全覆盖总体目标。

“小法庭”也有“大能量”。海安法院以融和法庭为桥梁和纽带,推动更多法治要素和法治力量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书写司法为民新答卷。


主官点评



海安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秦昌东:

“解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海安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为导向,以“融和法庭”工作推进为抓手,通过资源融合、机制融合、职能融合等,让法治力量下沉共享,努力将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发,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赋能。织密诉源治理“一张网”。以“融和法庭”为落脚点,借助“综治中心+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融合法院专业化解纷力量、一站式诉讼服务、涉法涉诉数据分析,聚合诉调对接机制、庭所共建机制、多元解纷机制、法网融合机制、府院联动机制,形成“联合预防、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全流程衔接工作格局。畅通诉与非诉“一条链”。“融和法庭”入驻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办公”融合,推进诉与非诉的深度对接。法官、法官助理常态化驻点办公,答疑解惑、以案释法、指导调解,确保群众有所呼、法院有所应。通过“平台”融合,提供自助诉讼服务,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高频类纠纷司法需求,通过打造“融和小课堂”专题普法栏目等方式精准供给法治宣传内容。布好诉讼服务“一盘棋”。开发“融和法庭”门户平台,集诉前调解、网上立案、在线庭审、案件执行、涉诉辅助、网格融合、典型案例、普法宣传等各类诉讼服务事项于一体,推动诉讼服务多层次、多手段集约,为群众提供“拥有一平台,事务一站清”的服务体验。

(来源:江苏法治报)

      避免群众损失约2亿元 南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三个月保持下降态势      自称遭遇“假警察”诈骗,却被查证是真逃犯!      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家门口……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融和法庭有何魅力?江苏法治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