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聚力解好基层治理“必答题”
南通近日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推进会,发布三季度项目建设龙虎榜。继一、二季度连续登榜后,海安再夺“龙虎杯”。
作为南通项目建设的“优等生”,海安锚定跨江融合促发展、基层治理固底板两大突破点,在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孜孜求索基层治理这门“大学问”。改革先行,破题“小马拉大车”
“大公镇出国务工的人比较多,镇村干部对他们在外的情况掌握多少?他们的子女平时学习生活怎么样?”10月9日,海安市委书记谭真带队调研大公镇。让大公镇党委书记蒋增鹏感到“意外”的是,市领导这次没问招商项目,而是紧盯社会治理。
海安在项目建设领域有个特色做法——举行“月月看、家家到”活动,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至今已坚持17年。今年海安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月度观摩范畴,从第一家曲塘镇看起,迄今已“巡诊”7个区镇。“一些街镇干部说起项目招商头头是道,但问到基层治理,往往答不上来。”海安市委办工作人员对“问诊”现场印象深刻。
今年5月,一场专题培训班传递鲜明信号。当期海陵大学堂上,市委明确提出聚焦“跨江融合”和“基层治理”两大重点,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安全“头等大事”统筹推进。
加固基层治理“底板”,关键要出实招,破解“小马拉大车”共性难题。一场基层治理“大体检”在海安市展开——市人大将各单位实施的法律法规清单汇编成册;市政协完善“有事好商量”制度形成《协商议事建议清单》;部门街镇从衣食住行、上学就医、退休养老等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着手,“检”出基层治理急难愁盼问题357个,已解决278个。
坚持改革先行,海安全市上下“动起来”。试点社区“大党委”,发动社会力量齐抓共治;完善考核细则,逐步提高镇村干部能力水平;对各级会议、检查和论坛活动进行全口径管理,严控“文山会海”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实现城区、城乡公交“一票制”,开办社区便民食堂……一系列变化,基层群众看得见、享得着、感受得到。
“大体检”找问题,“月月到”开药方,聚合力解难题。“小马拉大车”有了海安版解题之道——既要为“车”减负,又要为“马”赋能。
数字赋能,巧解“千线穿一针”
“加快数智赋能,消除基层治理盲区。”海安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缪志春介绍,该局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基础管控中心日常运行56个数字化模型,成为今年江苏省公安机关“一标三实”和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数据应用的县级试点单位。由该局研发上线的铁路桥安全卫士——防撞击预警系统,可有效防范车辆撞击铁路桥涵洞交通事故的发生。
直面“千线穿一针”的基层“痛点”,海安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提升行政效能、推动基层减负、优化公共服务的实现路径。今年以来,该市创新打造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全科窗口”,实施“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海安市数据局局长张杰介绍,让数据多“跑腿”,使互联网“最大变量”变为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10月初,开发区洋蛮河办事处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上传辖区企业用工人员信息。市里研发的“海企安”系统,目前已有445家单位使用,累计上报1.6万余条人员信息。洋蛮河办事处主任杨小进告诉记者,辖区企业多、外来人口多,过去登记上报很繁琐,如今随时随地可上传。多元共治,共建共享“海心安”
“听众朋友们,《甸声波》开播啦……”每天早上8点,白甸镇5400户小喇叭准时“开工”。海安市试点推进“小广播”入户工程,打造社会治理“声力军”、文明乡风“微课堂”。
落实“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求,海安用好“大党建”这把“金钥匙”。该市如意佳园小区楼栋多、租户多,人员流动性大。借助海安市第一家“大党委”试点契机,复兴社区将支部建在小区上,15家共建单位、5家社会组织主动参与,10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驻“如意会客厅”,聚合多元力量齐抓共治。发挥“红色帮帮团”“幸福党建来敲门”等党建品牌效应,海安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从设立首个涉外“法务港”到升级“万事好通·海心安”营商服务品牌;从法律顾问驻村服务到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N家小微企业“三结对”全面覆盖……海安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先后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
“在海安,市民‘随手拍’,问题‘迎刃解’。”海安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吴叶青介绍,开展市民“随手拍”以来,已受理诉求3965件,按时办结率98.21%,市民群众成了基层治理“主人翁”。太“聪明”,这名男子用假黄金手镯调包,结果……
她从浙江赶来,只为道声“谢谢”
彻底凉凉!网红“大V”吴某某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