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成人和孩子一同生长——越读会听安仁老师讲少儿哲学

苏昉 苏州半书房 2024-01-09


隐它三五日姑苏山水,读咱一两卷教育春秋。

 

2018年7月31日-8月3日,由苏州半书房、蒲公英教育智库、《優教育》杂志社、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联合主办的首届八一消夏越读会在苏州太湖畔如期举行。本次消夏越读会由9个越读分会构成,其中一个越读会为少儿哲学越读会。


▲越读会全体合影


▲少儿哲学越读会合影


1


少儿哲学越读会的第一天在清雅的花山,整个一上午大家止语静读。少儿哲学组的老师们不约而同选择看的书是“儿童哲学三部曲”之一——《与儿童对话》。


于是下午一开场,安仁老师便从《与儿童对话》的哲学背景切入,给大家讲解了苏格拉底对话法。近一个半小时,安仁老师讲了哲学的性质、苏格拉底的身世与苏格拉底对话法的关系、苏格拉底的信仰与对待哲学的态度,他在对话中使用的方法,以及哲学家与智者、怀疑学派的区别等等。


除了在听到苏格拉底几个有趣的故事时发出轻盈的笑声,大家都凝神驻目,安静听着安仁老师的讲解,让人暗暗钦佩大伙学习的热情与专注。


你可能从未发现,阅读是如此有趣


听完安仁老师的讲解,大家都觉不过瘾,几轮问答与讨论之后,有人提议请安仁老师来个现场示范,于是大伙立刻欢快地召集到五六个随家长一起来到越读会现场的孩子。


待孩子们坐好,安仁老师先说要给大家上哲学课,内容是像哲学家一样玩脑筋急转弯,然后给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


小明有四个兄弟,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三毛,老四叫什么?


话音刚落,大家发出一片轻轻的笑声,这道题再简单不过了,而且谁都听过。


有个看起来八九岁的小姑娘咯咯一笑,把手高高举起,说:“四毛!”台下跟着一片笑声。


还有一个大点的姑娘,应该上四、五年级了,有些迟疑,看了看其他人,用不太确定的口吻说:“小明吧!”她听了安仁老师事先说过要用哲学家的方式来玩脑筋急转弯,觉得答案应该不是这么简单。



安仁老师在问清了每个孩子的答案之后,说:“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我都可以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也可以说‘你的答案是对的’。”孩子们听了反而捂嘴呵呵地笑。接着安仁老师先请孩子们说明得出答案的理由,即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他伸出五个手指,向孩子们解释他为什么说他们的答案是错的,或者为什么说他们的答案是对的。


由此让孩子们意识到:同一字词有不同的解释,先确定了词语的具体含义,才能真正读懂一句或一段话,并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周全。也就是在引导孩子们概念与意义的关系。


然后安仁老师还根据孩子们提出的不同答案,分析这些答案背后隐藏着哪些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和认知方法。有个小朋友说答案是“老四叫四毛”,安仁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并认识了得出这个答案所使用的思维和认知方法—归纳法


随后便有孩子提出归纳法得出的结果只能用“可能”来表示,安仁老师立刻接上:“是的,而且‘可能’是一个威力极大的武器!”接着他们在笑声中讨论了“可能”这一武器的威力大在哪,让孩子意识到归纳法的局限与如何使用。

最后,安仁老师请孩子们提出几个在语文课本常见的词语,一起发现相同的字词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含义,引导小朋友把刚才讲到的内容用到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在欢快的笑声中,这一堂少儿哲学课让人感觉转眼就结束了。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见安仁老师,当然也是第一次来上他的课,而且是被临时招呼而来的,然而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注视着安仁老师,专注地听他讲,也愉快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最后找课本里的词时,孩子们眼里闪着光,声音响亮地抛出自己想到的词语。

 

在这堂临时的少儿哲学课之前,参与的老师们也向安仁老师提出的了各自的疑惑:有一位老师说在与他三岁半的女儿对话时,发现她总是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她形成逻辑较清晰的思维;也有老师问如何将苏格拉底对话法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还有老师想知道是否能把少儿哲学课中的一些元素应用在学生或班级的管理上,可以怎么做,等等。

 

安仁老师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这堂即兴的少儿哲学课也为这些疑惑带来了许多更具体的感悟和思考。

这堂少儿哲学课,让我感觉到:学生,首先是个孩子。在和他接触,与他产生一些行为或思维或心灵上的交流和互动时,我们或许应该先去看到他真实的样子,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之上,方能发生真正的互动和交流。


所以,教育的前提是给到可以自由伸展的空间,和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在一个开放的对话氛围和环境中,保持平等与理解的意识,倾听,然后才发生对话和互动,而教育和引导也潜移默化于其中。在这样的一种状态里,孩子和成人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一种自然且平和的伙伴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上过这样短短的一节课,一个小姑娘在当天去吃晚饭的路上偶遇安仁老师,她立刻惊喜地叫出声:“这不是上哲学课的那个老师吗?!


因为有些不确定,她拉了拉她妈妈,想从妈妈那儿得到确认,然后她又很快把手放下,俏皮地但很肯定地来了一句:“可能是!”大家一听都笑了。


之后的两天里,上过这堂哲学课的孩子们见到安仁老师都会轻松地和他打招呼,或是笑一笑,还有孩子和他已经成了好朋友,在安仁老师进行“顺道”演讲的时候,北大附中的翟老师家的小朋友孩子主动向他妈妈要了ipad把全程录了下来。


2


第一天很快过去,大家意犹未尽。第二天一大早就有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分组设计哲学课,然后给大家上。于是上午一开场大家分组讨论了半小时之后,就开始上了三堂哲学课,而这三堂哲学课的性质和走向都完全不同。

安仁老师在讨论和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参与讨论,一边将讨论的和上课的过程,整理成了清晰的思维导图。当大家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都非常惊讶,没想到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讨论那么多内容,同时也体验到安仁老师说的复述和记录在思考与教学中的作用——让人产生反省的意识。而反省意识,是基本的哲学素养之一。

少儿哲学思维导图

因为上了三节哲学课,大家对苏格拉斯底式的对话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所以在后续的讨论中,大家因为身份的不同,考虑苏格拉底对话法的运用也有了不同的方向。校长觉得这种对话方式可以运用到学生委员会制定各项规则,讨论各项事务中,语文老师觉得可以把自己平时的语文课变成开放的对话。

 

北大附中的翟老师在交流环节中说,上次半书房的初十阅读会与安仁老师谈了一次话,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当时所谈的许多内容在组织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用了半年,这次听说半书房要举办消夏越读会,有安仁老师的少儿哲学专题,马上就报名参加了。

看见孩子,和孩子一同生长,看见教育,看见世界与生活,看见真实的自己。这是安仁老师的少儿哲学课带来的沉甸甸的感悟和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