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知识进化为智慧——清凉小学的“儿童哲学与科学融合课程”研究

少儿哲学工作室 苏州半书房 2024-01-09

自2017年起,常州市清凉小学刘参校长为学校引进了苏州半书房的少儿哲学课程,清凉小学成为常州市首所开设少儿哲学课程的学校。每年春天,当学生进入三年级下学期后,即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少儿哲学教育。至今已是第三年,已经有数百名学生感受过哲学的美妙,在哲学式的对话中讨论“大问题”,享受对话、思辩与爱智之乐。

常州市清凉小学校长 刘参


在此基础上,清凉小学还参与了半书房少儿哲学部“学科教学与哲学融合课程计划”,在少儿哲学部负责人张安仁老师指导下,清凉小学的田毓婷老师进行了“少儿哲学与科学融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让学生在获取和理解知识的同时保持对知识的惊奇、批判、质疑?


如何从“获取和理解知识”走向“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并进而具备“创造知识的能力”?


哲学的思想实验如何与科学实验结合?


如何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保持反思?


哲学式对话和思辩如何帮助学生具备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理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系统、思想系统?

……


这都是“少儿哲学与科学融合课程”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中,“少儿哲学与科学融合课程”对这些问题逐渐做出了回答。


在一年级的“观察课”上,学生们观察茶叶的同时,也要整理和反思自己的观察: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同一杯茶,我看到的颜色和其它人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除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我能不能听茶叶呢?


在此过程中,他们开始进入科学实验,并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了观察与科学实验的关系、科学实验是如何产生的……


三年级的科学课,安仁老师拿起粉笔,问:“这根粉笔是什么颜色?”学生们调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回答“这根粉笔是白色的”。


在之后的哲学式对话中,这句看似完整的话被他们发现了许多漏洞,于是这句话被补充成“这根粉笔现在没发生变化时,在阳光下,在正常人眼里,看着它时,是白色的”。而补充的每一个内容,都变成了一个要探究的科学问题,这就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对知识的惊奇、批判、质疑:


“在没发生变化时”——我们如何发现粉笔的变化?什么样的变化会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在阳光下”——阳光为何会让粉笔看起来是白色?改变光线会改变粉笔的颜色吗?

“在正常人眼里”——“正常人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不正常的人的眼睛如何不正常?人的眼睛是一种观察工具,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用这种观察工具看到的就是事物的本来模样?

“看着它时”——那么我不看这支粉笔时,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不看它时它有没有发生变化,我能确定吗?



四年级的科学课,当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教材中关于温度的知识时,他们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0℃”这一“知识”展开追问:


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什么是“纯水”?

什么是“冰点”?

什么是“冰”?

什么是“结冰”? 

气压计测量的是不是气压?

温度计测量的是不是温度?

 0℃ 是真实不变的吗?

不是纯水的水的冰点是多少度?



当他们讨论这些问题时,会发现这一“知识”只是一连串的概念组成的句子,这些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意义才是知识,而这些知识是需要他们探究的问题。


之后他们再讨论在现有条件下研究哪些问题是可行的,并选定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展开探究。于是他们发现一种看起来似乎与书上所讲的知识相矛盾的现象:有时纯水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十几度,还没有结冰。于是他们进一步研究“结冰”的本质,发现除了温度外,水结冰还需要其它条件。最后他们将书上的这一“知识”修正为更严谨、准确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能够在0℃结冰,但并不一定会结冰 ”。


做出这一修改的前提不只是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现象,还有他们对概念与意义、现象与本质的深入思考。但他们对这一“知识”的探究并未停止,因为这一修改只是解决了他们无数问题中的一个,还有更多问题没有解决,并且随着他们的修改,又产生了更多问题……

科学本就脱胎于哲学。哲学和科学具有共同的精神——发挥人自由求知的本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理性科学、十八世纪的博物学,到现代占据主流的实证数理分析的科学。


哲学和科学的融合课程,旨在探索将这三大科学传统融合起来,让人在自由求知的过程,通过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博物学传统让我们将世界当成一个有机、有生命的整体来观照,而不是无情的分析单个问题,古希腊的理性思辩传统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实证和数理分析的经验性研究。


在这样的科学课上,获取和理解知识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起点。由此起点开始,学生们分析、评估、讨论知识,用哲学思维探究科学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并记录和反思在此过程中自己“想过的,分析过的,论证过的”,进而创造知识,完成哲学与科学的融合,知识就进化成了智慧。



关于“苏州半书房”



苏州半书房是半书房文化空间第一个独立运营的子品牌,是中国第一个专注K12领域未来学校整体发展的智库型研究机构蒲公英教育智库旗下的子机构。


苏州半书房2016年7月在苏州古城中心揭牌成立。书房以“大人文”、“大教育”、“大阅读”为指向,开展了数百次文化和教育沙龙活动,逐渐成为了苏州乃至更广区域性的文化品牌。


苏州半书房以“读了,再说”为理念,研究阅读、推广阅读、支持阅读,逐渐形成了以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和家长阅读为核心的阅读课程体系



往期“少儿哲学”相关资料

(点击下方标题,可查看详情)

● 让思想在语文课中“爆炸”——小学语文与少儿哲学课程的融合之道

● 哲思化阅读——从思维游戏开始丨国庆节特别“顺道”

● 回顾 | 少儿哲学暑期专题课程:《走近中国哲学》

● 让成人和孩子一同生长——越读会听安仁老师讲少儿哲学

● 现场|孩子的“惊诧”他能懂·趣聊少儿哲学启蒙

● 现场|诗语深沉,哲语灵动——“文学,孩子,一起去爱”活动侧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