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利用大学四年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017-08-18 壹课

壹课君说: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那些一直在你看不见的海面下生根发芽,将自己全部发展的人。

文|卷毛维安

❤️


乘下午的飞机从上海回桂林,两个多小时的高空飞行里无法使用电子设备,还好我随身带着kindle,翻翻“图书馆”里的书,要么读过了,要么觉得无趣。忽然看见今年年初的时候下的一本名字很扎眼的书,叫做《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作者是知乎大v采铜。


讲真,现在的我对于此类名字的书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总觉得这类的表述都是噱头,但是花了两个多小时把这本书看过之后,觉得是有收获的。


果然,心理学博士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有理有据,而且很多专业的表述和独到的观点让我的这两小时非常充实。

 

无意写书评,因为我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把这本书看完了。我知道大家挺喜欢看我写的大学建议,索性就把自己在飞机上做的一些小摘录进行整理,结合自己的大学感受谈一下“如何变得厉害”这个话题。

 

首先声明,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厉害的人,不想为人师,只谈谈自己的想法,因为采铜的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或者案例我自己也深有体会,相较于他科学而严谨的表述,我选择用比较直白的语言进行分享。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加粗的黑字部分是书中的原句):



“思想和装扮可以很前卫,

但习惯可以老土一些。”

 

  •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我有时候很怀念上高中那会儿,虽然没有手机,不常接触社交网络,不追时下流行的综艺,没有美妆博主教化妆,也没各种乱七八糟的干货课程煽动我们的焦虑。那时候土土的,却总是会在杂志啊,podcast,课外书里找到满足感。

 

我虽然做公众号,但是看公众号的时间很少,而且也就固定几个。在信息和观点爆炸的时代,时间不应该全部浪费浪费在刷微博朋友圈里,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的专注力有限,不要被过多的东西切割地太碎片化。专注力就像视力, 你不好好保护,就会越来越弱。

 

大学生可以打扮得很潮,思想很前卫,行为很先锋,但我觉得在这四年里,你可以养成一些比较“土”的习惯,其实做一个看起来很“老年”的人没什么不好,早睡早起,看看杂志和书,少玩游戏,喝点茶散散步。


给自己沉浸和自我审视的时间,与其窥探别人的生活,不如梳理自己的生活。



“牛逼到一定的程度,

你可以”炒”了自己的学校。”

 

  • “…关键是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变成一个探索者”的角色。”

 

我不是让你和学校对着干,没必要那样吃力不讨好。我的意思是,你的眼光、对自身的要求可以高过学校本身的水平。

 

学校给你的标准大概只是所有同学之间的平均标准,在这个规则的限制之下,你差不到哪里去,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是身处特别好的学校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天花板”也就是学校里最厉害的那个人的水平了。

 

你必须跳出那个“学校给我什么我就接着”的被动状态,而去找到“我想要学校为我创造什么”的状态。


善于利用本校的资源,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质资源,去接近优秀的人,去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智力资产价值。



 “对他人的赞美保持警惕。”


  • “good job”这句话让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尤其对于那些小有天分或者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这句评价会使他们陶醉在短暂或肤浅的成功里,失去了进一步向上冲刺的动力。”

 

这是妈妈也提醒我注意的事情。


我们向来对负面的东西心怀戒备,却很难料到那些看起来是鼓舞的,正面的东西也可能是甜蜜的泥沼。事情做得好,得到别人的夸奖是好事情,但需要时常自我审视,没必要陶醉在一些小小的赞美里,从而忘记更重要的事情。


大学生对于自我身份认同感很看重,所有任何来自外界的肯定或否定都有可能让他们欣喜若狂或失落不已。他人的赞美是一种正面的反馈,正面我们所做之事的正确性,但有时候一味地正确并不是好事情。他人或许只看到我们的优点,但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缺点。坚实地站在地上,好过轻飘于半空中。

 

还有就是,没有必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大学四年其实是我们重新塑造个人形象的过程,不仅仅是从外在的“他人视角”还有自己看自己的“内在视角”,做一个周围人喜欢的人其实并不是安全的,拼命去迎合主流的标准,说大家喜欢听的,做大家喜欢的事情,“最后的结果,你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



“被人骂了,被人说了闲话,

 不要急着怼回去。”


  • “成熟心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他人的意见,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我很珍惜那些别人说我坏话或者给我批评的时刻,真的。因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相向的恶言,虽然难听却是有用的信息。


因为它很可能直指要害。


有句话不是说:“接受多少赞美,就要承受多少诋毁”吗?其实在我看来,负面的反馈是更值得珍惜的,纵使这个“珍惜”的过程是痛苦的——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受到的评价是“看起来凶巴巴的”、“性格怪怪的不合群”、“小家子气”、“两面三刀”...不要急着怼回去。


怼是感性的产物,先用理性把对方扔过来的“石头”中的价值截取干净了,如果对方说的是事实,忍忍也无妨,如果对方有诋毁的嫌疑,拿起更重的石头扔回去也不迟。


在我看起来“撕逼”这种事情没什么必要经常做:给自己一个度,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急着向说自己不好的人开战。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一砖一瓦都没有的时候不要去指点别人,这不会显得你多厉害,反而有种莫名的喜感,等你拥有很多的时候,反而懒得去对别人评头论足了。”


时间有限,不如浪费在自己身上。

 


“四年下来,你至少有一件

完整的作品,我说的是作品。”


  • “只有你做出来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更加开阔。”


这是我深信不疑的事情。不论是以后找工作还是参加什么活动,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比口头上:“我一起怎么怎么过...”要潇洒地多。


这个“作品”的含义甚广——比如一组摄影作品、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一首录制完成的歌曲,几篇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一部剪辑精良的短片,哪怕是一个运营良好的公众号,都是你的作品。


虽然以大学生的水平,做不出非常专业的东西,常常充满瑕疵和自以为的构想,但是“作品”这两个字背后所体现出的态度,是我们需要具备的。


不要总觉得,我还是大学生,等我毕业了出了社会再做作品。那个时候你做出的东西很可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了,充满着领导、KPI、市场和薪水带来的影响。


而且,四年的时间,足够你在反复打磨中得到锻炼。



“不要一味地相信我刚才所说的每一句话。”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喜欢看干活,看忠告,仿佛这样就可以踩在别人的肩膀上直达顶端。


大学里需要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品质就是:不要一味相信任何人的忠告。因为没有人会设身处地地完全为你考虑,都只不过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最优解。然后把答案公开给你罢了。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处境,也只有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不过是给你提个醒,而已。



❤️


我很喜欢一个豆瓣用户对于采铜这本书的一段评论文字: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并不是那些站在风口浪尖,看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在他们身上,你看得到膨胀的欲望,是如何将他们的生命力一点点地纯粹榨取,让他们变成宫崎骏笔下的蠢猪。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那些一直在你看不见的海面下生根发芽,将自己全部发展的人。他们不在乎海面上有多少商船多少金银珠宝,他们也从不像那些浮游生物一样,和垃圾一起飘荡在海面上,期待好运气能把它们带去远方。不,你看不见的他们只是在海底下生长,长成大片大片的珊瑚礁。直到有一天,他们筑起了整个海岸线的城墙。”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或许并不难,大学四年却不一定够,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践行一生的。上文中提到的很多东西,其实我自己也并没有做得很好,只是在飞机上阅读过后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以上。


作者简介:卷毛维安,简书签约作者;个人公众号“维安记”(ID:weiannote),微博@卷毛维安;个人电台:蓝绿调频(荔枝fm,网易云音乐)

每个人刚上大学的时候都有不少的憧憬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有人实现了有人放弃了

那么你呢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感受呢

更多福利获取

1、回复 英语《我的英语要起飞,最新口语,雅思,托福》

2回复 PPT《开学了,一年所需要的PPT素材已经为你备好》

3、回复 四六级,《史上最全复习资料,助你KO四六级》

4、回复 小语种《学会这些小语种,月薪不过万你来打我!》

5、回复 32,《32套PPT模板逆袭,涵盖大学到职场的全场景》

6、回复 prezi,《prezi教程+模版+素材,超越ppt的神器》

7、回复 PS,《大学快完了,你居然连个PS都不会》

8、回复 CC,《听学姐一句劝:Adobe全套礼包一定要有》

9、回复 摄影,《手机摄影入门,你也能拍出惊艳的高颜值照片》

10、回复 office,《最新Office2016软件包+黄金实战视频教程》

11、回复 答辩《难以拒绝的报告,答辩,演讲必备PPT模板》

12、回复 精选《大学求职有这20个简历真就够了》


点击阅读原文”2017年最有特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