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法热点:依法治国—民法典、抗疫
各科微课
数学微课 | 语文微课 | 英语微课 | 化学 |
道法微课 | 历史微课 | 物理微课 | 生物 |
地理微课 | 点击表中观看 |
热点一:依法治国——民法典
材料:1.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次审议,10 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 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 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 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2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1 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 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 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内容之广、 定义之细,几乎涵盖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4.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可以称之为社会生 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 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 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命题角度:
1,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请问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行使的职权?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我国的两会还有什么?地位如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通过《民法典》是在行使立法权
法律特征: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全国“两会”的召开反映出我国坚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1)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全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说明了什么?
(1)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2)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我国是推进世界变革的重要力量,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智慧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4)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
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了什么?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坚持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资料和直播课全部免费
仅限200名,报满封班
开课时间:7月24日 19:30
长按下方二维码
立即入群领取资料
▼
初中全科必备状元笔记
5.我国为什么要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①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②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③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④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⑤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需要。
6..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行有何重大影响?(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依法打击民事侵权行为,协调民事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
⑤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
7.民法典在第一条应该明确的内容是什么?说明什么?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说明:①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总规矩”。请你简述二者的区别。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民法典规定民法领域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民法典根据宪法制定,不能和宪法相 抵触,否则无效。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民法典更严格。
9.民法典内容之广、定义之细,几乎涵盖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这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③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相随,相伴一生 ④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⑤要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⑥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下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⑦法律规定的权利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⑧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 统一。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是人 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等)。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⑤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⑥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等。
11.民法典在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 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挑战。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2.伴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青少年,你应该怎样做到与法同行?
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⑤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专题专练
一、选择题
1.2020年5月28日,在最新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自2021年1月1日实施。( )
A. 物权法 B. 婚姻法 C. 继承法 D. 民法典
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具体化,落实宪法赋权,并规定权利保护的措施,这告诉我们( )
①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② 宪法规定实现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就能实现
④将宪法赋予公民权利的具体化,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 B. ②③ 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 )
A.立法权 B. 决定权 C. 任免权 D. 监督权
4.以人民名义,铸权利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还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体现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
D. 全国人大行使了监督国家司法机关工作的职权
5.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具有普遍约束力 D. 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泛
6.2020年5月28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她,指导着社会生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一天都息息相关。她,更让人民有所敬畏、有所依仗、有所预期,更有所期盼。对百姓而言,民法典赋权于民,“守护着人们的一生一世”。对国家而言,民法典将助推经济社会的一切活动进入有规制的平稳状态,将社会推向更成熟的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法典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B. 民法典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D. 民法典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7.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了“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由公安等机关查找责任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犯罪行为
B.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要追究行政方面的责任
C.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典》体现了立法权
D. 公民享有广泛的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
8.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时代。材料体现我国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途径是( )
A.公正司法 B. 立法活动 C. 规范执法 D. 法治宣传
9.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亮点之一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 )
A.监督权 B. 平等权 C. 隐私权 D. 劳动权
10.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8日签署第四十五号主席令,公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体现国家主席行使的职权是( )
A. 荣典权 B. 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C. 任免权 D. 外事权
11.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守护头顶的安全”、“网贷被套路不用怕”、“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可退款”等新规。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
②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民法典保障了你从出生到去世不再受到任何侵害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____,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主旨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活。该法的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____。(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立法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决定权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决定权
资料和直播课全部免费
仅限200名,报满封班
开课时间:7月24日 19:30
长按下方二维码
立即入群领取资料
▼
初中全科必备状元笔记
13.2020年5月22日-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会议还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由此可见( )
①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表决权
③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4.2020年5月28日15时,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神圣时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新中国法制史上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正式诞生,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5.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它规定和保障了每个公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事权利。由此可见,民法典( )
A.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B. 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
C. 规范公民的民事活动 D. 发挥惩治犯罪的作用
16.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律,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意见和建议102万条。该法典的编纂过程鲜明体现了( )
①人大监督,促政府依法行政
②国家制定,以法律代替道德
③公众参与,使决策更加民主
④科学立法,让法律彰显民意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
A.民法典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B.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方面问题
C.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民法典更严格
D. 民法典是一切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全过程,是民法典之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兴国之要
C. 我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19.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拥有一部护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的颁布( )
①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②表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从摇篮到坟墓、从白天到黑夜、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学习工作到文体娱乐,我们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的依据和保障。这说明( )
A. 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B.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C. 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2020年5月22-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等。
材料二: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表示,一份好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要起草好,关键要落地见效。为了做好报告落实工作,将有以下举措: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分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推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完善政策;加强督办督查。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请谈一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三方面即可)
(2)怎样做好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的落实,请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你的看法。(两方面即可)
22.中国进入两会时间,议题引发关注。2020年的两会也引发了某中学时事评论社同学的浓厚兴趣,他们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全球聚焦】2020年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特殊时期召开的中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
(1)全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说明了什么?
【热点解析】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请结合上述材料,从建设法治中国的角度,简要回答法治在民法典产生过程中有哪些要求?
【你我践行】
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同学们准备开展两会精神宣传活动,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梦写一点自己的行动计划。
23.材料一: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00多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民法典均进行了直接回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民法典还体现了对疫情防控有针对性的考量。
材料二: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草案,到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走过66个春秋。历经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制定后,中国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步入民法典时代。
(1)“民法典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说明了什么?
(2)我国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都因种种原因搁置。试分析这一次民法典草案能顺利出台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如何才能让民法典的价值观念及精神深入人心?
24.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学习《民法典》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学习法律】同学们看到《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请运用法律和道德关系知识,说明《民法典》规定“见义勇为免责”的意义。(两个方面)
【答疑解惑】同学们在点赞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新版《中学生守则》去掉“见义勇为”,现在《民法典》又倡导鼓励见义勇为,这两者之间不矛盾吗?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同学们的困惑。
【指导行动】现实生活中隐私信息泄露时有发生。对此同学们了解到《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除了完善立法外,请你再写出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
答案与解析
1.D
2.C.
3.【解析】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明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解析】依据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体现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全国人大行使了监督国家司法机关工作的职权。BCD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5.【解析】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泛,D错误。故选A。
6.D
7.C
8.【解析】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题文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我国通过立法活动来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故B正确;排除不合题意的ACD。 故选:B。
9.【解析】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亮点之一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这有利于保护公民隐私权,C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对监督权、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保护,ABD排除。 故选:C。
10.【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具有的职权是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和荣典权等。题文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五号主席令,公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体现国家主席行使的职权是公布法律、发布命令,B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任免权、外事权和荣典权,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我国的立法工作,体现了科学立法,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表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③错误,不符合实际。 故选:D。
12.【解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行使最高立法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故C正确;排除不合题意的ABD。 故选:C。
13.【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这表明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表决权,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③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析】法律的特征包括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三个方面。题文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涉及立法,表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符合题意;BC也属于法律的特征,但不符合题意;D属于法律的本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解析】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由题文中,“民法典规定和保障每个公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事权利”可知,民法典在于规范公民的民事活动,C正确;A错误,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B错误,宪法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D错误,刑法具有惩治犯罪的作用。 故选:C。
16.【解析】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累计收到意见和建议102万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题干中没有体现政府依法行政,不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法律并不能代替道德。 故选:D。
17.【解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民法典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故A正确;B错误,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C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D错误,宪法是一切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故选:A。
18.【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题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之魂,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C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基础;D与题意不相符。故选A。
19.【解析】《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体现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
20.【解析】题文中“我们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的依据和保障”,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错误,夸大了法律的作用。故选:B。
2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审议各项报告、表决各项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国家立法权。
(2)报告提出来的任务、措施,逐项进行分解,明确负责部门、相关要求等,确保落实;各部门负责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任务,同时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22.(1)①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②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国际社会期待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新机遇。③我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智慧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2)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民法典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法治还要求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法典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机会和权利,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3)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③增强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④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3.(1)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等。
(2)①综合国力增强;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巨大成效;④公民法律素养不断提升;⑤全社会有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⑥法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等。
(3)①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学习民法典,做学法尊法守法的榜样;④每个公民认真学习,了解相关内容,自觉遵守民法典等。
24.(1)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的强制力表现在对先进行为、对为保护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做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通过法律保障见义勇为,①可以充分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②可以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救助;③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见义勇为,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④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①《民法典》通过保障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倡导见义勇为社会风气。维护正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面对他人的求助,每个公民都应见义勇为,施以援手;②由于青少年学生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中学生守则》去掉见义勇为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③所以两者之间不矛盾,青少年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在惩治犯罪的同时又要保护自己。
(3)要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还要做到:①国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尊重他人的素养;③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④公民提高道德素质,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不蓄意打听刺探他人秘密;⑤公民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学会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情感距离,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热点二:依法治国——抗疫
(一)
材料一:漫画《严惩》:严惩造谣、隐瞒、谎报者。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关键词: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依法治国、人民为中心、人民政府
知识链接:第三课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及要求。第四课 依法治国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什么?
说明我国落实依法治国,做到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
(考点:依法治国的要求)
资料和直播课全部免费
仅限200名,报满封班
开课时间:7月24日 19:30
长按下方二维码
立即入群领取资料
▼
初中全科必备状元笔记
(2)严惩造谣、隐瞒、谎报者,这告诫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应具备自身能力或素养。请阐述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或素养(或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考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3)上述漫画《严惩》警示我们要增强民主意识,因为增强民主意识( )
①有利于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②与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无关
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意义)
(4)上述材料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民主生活有何启示?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自觉信仰;
②要自觉遵守宪法,自觉学习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③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与能力,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④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辨证地看待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③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民主意识。
(考点: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5)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这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考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二)
材料一:漫画《坚决查处》
材料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印发《关于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卫生健康、交通、市场监管、药监等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构筑严密防线。要把握职能定位,加强对公职人员履职尽责、秉公用权等情况的监督……通知要求,要严格执纪, 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推动整改;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渎职、挪用救援款物等违纪违法问题,坚决依纪依法调查处理。
● 关键词:民主监督、依法行政
知识链接:九上 第三课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监督的意义。第四课 法治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如何建设法治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意义;怎样厉行法治;青少年应为建设法治中国做些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对公职人员履职尽责、秉公用权等情况的监督,体现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是 ?
①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 协商民主 D.民主监督
(考点:公民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2)公民行使上述民主权利方式有利于( )
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②克服官僚主义,杜绝权力滥用和腐败
③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④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公民使监督权的意义)
(3)社会因法治而进步。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考点:走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或法治的意义)
(4)通知强调,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卫生健康、交通、市场监管、药监等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构筑严密防线……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 )
①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走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或法治的意义)
(5)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 基本方略?其总目标是 ?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6)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请你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一些建议。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考点: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7)上述漫画《坚决查处》给我们的警示是( )
A.公民应接受政府的领导,无条件地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
B.只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行为无须在意公民的个人利益
C.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渎职、挪用救援款物等违法行为应刑事处罚
D.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考点: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8)下列关于依法行政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B.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行使权力
C. 依法行政会影响政府政务公开和决策
D. 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考点: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意义)
(9)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请结合材料,谈谈建设法治政府有哪些举措?
①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②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③要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考点: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0)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请你为厉行法治出谋献策?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⑤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考点:怎样厉行法治)
专题专练
材料一:2018年11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共同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布,开始为期半个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很多公民通过各种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材料二:苗管理终于迎来了专门立法。2019年6月2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将自2019年12月1日起范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
第八十条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疫苗以及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疫苗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设备等物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药品注册证书,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等,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疫苗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五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五十万元的,按五十万元计算。
第九十五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等部门在疫苗监督管理エ作中有下列情形之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何意义?
(2)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厉行法治的?
【参考答案】
(1)政府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①有利于保证了广泛的公民参与,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②有利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③有利于科学立法,确保疫苗管理法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④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公民意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不断修改,最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体现了科学立法。
②在疫苗管理法中规定生产、销售的假疫苗的公司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国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③在疫苗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等部门在疫苗监督管理工作中未能履行职责等情形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④疫苗管理法即将施行,这还要求加强对这一法律的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观看各科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