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 2023-02-12
热点推荐   

2021年秋初中道法资料汇总

九上道法微课(全册)

2020-2021年初中道法资料汇总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九年级上册七科微课大全

九上道德与法治一句话记忆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中考道法热点:“碳达峰”和“碳中和”

中考道法热点:构建大安全格局

中考道法热点:国际交流、大国担当

初中道法:超全三年思维导图

八下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七八九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六册)知识清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改革创新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实践?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3.改革开放的意义?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新格局: 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6.市场政府如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改革开放使什么成为社会共识?(“四个尊重”方针的内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8.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

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9.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

“引进来”“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0.中国腾飞证明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4.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怎样做?

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5.我国经济进入怎样的发展阶段?我们如何应对?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对策: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6.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党和国家提出了怎样的应对策略、意义是什么?

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意义: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8.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0.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1.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容: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2.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3.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5.你对创新感受?(对创新认识?)

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中;

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谋未来就是谋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6.创新包括的领域: 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

27.我国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唯创新者进、强、胜)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⑤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8.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是什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29.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a.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b.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0.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是科技创新能力

31.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必须加快
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什么战略?增强什么?坚持什么方针、走什么道路?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4.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6.万众创新的含义:

①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②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

民作出贡献。

37.企业与创新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38.创新力量: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9.创新精神的表现: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0.在创新的时代,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1.创新的目的是:  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单元   民  1.民主的出处、价值要求、价值实现、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出处«尚书»

价值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价值实现民主形式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5.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b.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6.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意义?)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8.我国民主制度的实现有哪些?(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保证有哪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

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

制度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

有效形式

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发展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独特优势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0.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选举形式及原则有哪些?公民应如何参与民主选举?

形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参与 :  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要求及有力保证?

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14.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④有时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真谛

⑤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方式;    (特有独特

⑥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本目的) 

16.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17.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的意义?)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

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是解决

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8.法治的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19.中国的法治蓝图:
   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

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20.怎样建设法中国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掩护,使每一步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

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什么?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2.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3.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目标?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严格执法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面对依法治国中学生应该怎们做?

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知法、懂法,依法自律;

学习法律知识,依法维权;

④勇于、智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5.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权力来源人民 

 为人民服务26.法治政府的含义: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其核心是什么?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8.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能够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9.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0.我国政府应如何依法行政?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公民应该怎样做?

政府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全面政务公开 建设法治政府 )

公民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1.厉行法治的必要性为什么厉行?)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 坚持厉行法治,要实施“四个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2.厉行法治,社会各方面的具体做法(要求)?(怎样厉行?)

①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3.厉行法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34.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

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促进作用

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
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往期资料分享


2021年中考:孩子政史太差,有救了!
2021年中考道法最后冲刺时政热点大汇总12021年中考道法最后冲刺时政热点大汇总22021中考道法最后冲刺20类知识点(复制)
2021年中考道法:“青少年怎么做”23类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最容易混淆的84个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历史原创押题:中华民族的觉醒
2021中考道法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非常实用)
初中道法微课合辑(2.5)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初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