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怀宁 2018-05-30

作者:曹怀宁

来源 :心情港湾(hxqydyl)

当我们感到头脑轰鸣、噪音难忍时,我们总是习惯性站起身将门窗紧闭,可是它依然存在;当我们开启音乐希望冲淡它的声音时,它总在乐曲切换的间隙响起;我们总是希望声音能自己停止,我们总是等待答案能自然产生,正如同我们总是期盼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1

一位害怕孩子吵闹的父亲

前几天,朋友因为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前来来找我咨询。

朋友自称是一个害怕吵闹的人,巨大的噪音、尖锐的蜂鸣以及突如其来的骤响,都会让他的心脏如拨弄的琴弦抖颤不已。如今他是一名父亲了,2岁的儿子开始牙牙学语,从早到晚家中充斥着儿歌、故事以及儿子叽里咕噜说个没完的话语,让他时时想逃离。因为有时朋友在与儿子讲道理无果后,总会习惯性的对他吼叫或惩罚,无法忍受的朋友试图强迫孩子安静下来,孩子要么以为在与他嬉笑,于是更加变本加厉,要么会如受惊之鸟,流露出委屈而受伤的神情。朋友说他也看了不少关于教育和亲子陪伴的书,可是仍不知该如何是好?

2

对客观现实的难以接受

首先,我想说,吵闹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生活方式,他们有无穷的精力、无尽的探知欲和无限的表达欲,而语言正是他们最有力的表现方式了。当然,我们确实需要在公众场合避免他们的吵闹,教导他们这个世界除了自己以外还有他人,但是,通过理性的讨论或惩罚的威胁,并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对谁都没好处。你能想象成排的孩子被迫安静的坐着的场景吗?那是非常不自然、也不人道的事情。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在何时会因为噪音厌烦?但睡梦时被窗外的鞭炮声打扰,它吵醒了你,你可能有办法解决,比如戴上耳塞,也有可能无可奈何,嘟囔几句继续蒙头睡去。只有当你抵制吵闹、认为这种吵闹本不应该存在时,那吵闹声才会令你厌恶、痛苦、烦躁。诚然,可能很多人认为,儿童的嬉闹并不会如古典音乐那么优美动听,但内心的抵触,才往往放大了它造成的打扰。

我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事物贴上矛盾的标签,赞扬美丽、鄙夷丑陋;克制罪恶,弘扬善良;逃避仇恨、追求爱意等等,因此,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具有对立面的冲突。我们妄图让自己的世界只有“好”的标签,却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完整性。同理,只有安静、而拒绝吵闹的环境,是不存在,也是不完整的。

3

大脑的吵闹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孩子什么时候会安静下来?大多数人认为,当孩子被感兴趣的事物或玩具吸引时,就有了绝对的安静。但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你的内在完全安静下来时,敏感的孩子也会很快捕捉到,他们也会安静下来,敬畏而好奇的看着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实际上提醒了我们一件事,我们感到吵闹,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就像有一群孩子一样在发出各种噪音

我们的头脑几乎很难得安静下来,当我们沉默不语时,大脑往往却在不停地闲谈、辩论、回忆或想象,它们毫无平静可言,吵吵闹闹,似乎在与什么做挣扎。更不要提当我们情绪激动时,那些或亢奋、或沮丧、或愤怒的时刻,即使外在如常人一般,头脑却不亚于卷起了一场风暴。

孩子出于天真,当有更吸引他的事物时,吵闹则会自然停止;而成年人的“成熟”,则体现在通过压制的手段,犹如驯服野马一般,试图控制自己的心智,想尽办法消除头脑喋喋不休的声音。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高压锅必须有一个出气阀,否则当水蒸气积蓄到一定地步后,就会掀翻锅盖,头脑的噪音也需要发泄的出口,压制只是延缓时机,但可能增加了未来爆炸的隐患

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看看,我们寻求的“安静”,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安静是否是一种头脑不再思考的状态呢?思考,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是从大脑的知识记忆库中寻找、选择、确认答案的过程。比如我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能够很快速回答出“中国人”,因为你从小受到过无数次这样的训练,大脑探究和选择答案的反应过程不及0.01秒,而且我们对此答案胸有成足。

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大脑就会处在一种面临强烈的悬而未决的状态,此时答案不存在明确的唯一性,头脑的各方声音在激烈的争论,通过回忆曾经经历以及知晓的各种人的反应,设想出种种后果,判断比较每种答案的优劣,为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绞尽脑汁。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常常会从口中说出“我不知道”,而产生这个“我不知道”的过程便是头脑不停运转并产生噪音的过程,我称之为“大脑的吵闹”。

4

审视自己,与生活和平相处

安静,并非是要将吵闹消灭,正如爱的存在不是为了消除恨一样。如果希望头脑努力达到安静而采取的任何行为,那么在根本上还只是大脑的吵闹的一部分。吵闹必须全然停止,安静才会存在。

当你将注意力从对孩子的行为移到对自己大脑声音的辨识时,你会发现,大脑中充满了各种条条框框的观念:孩子此时应该安静,孩子不能打扰到我的生活,我无法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我要掌控现在这个混乱的状态,我有能力让我的生活符合我的预期……当你脑海中充满目的与结果时,也许要喊停,审视自己行动的动机,检视你与孩子的关系,现在是处在共同的伙伴关系,还是相互对抗的敌对关系。

孩子的发问,正是他开始对世界好奇、探索生活的表现,如果你此时心中充满能量,那么你会为他的活泼与好学而感到欣喜。但是,当孩子缠个不停而让你心烦意乱时,其实是你的内心能量不足的表现,也许你该去反思自己的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还在担心什么未完成的事情,你的情绪是否在见到孩子之前就已产生,而不是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得确定的掌控感。孩子的嬉闹,不过是像镜子一样,映射出你自己大脑的吵闹罢了。

生活,不可能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运作,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与之相处,与我们不可完全掌控的生活、与我们内心真实的自我和平相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曹怀宁

微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五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

关注心情港湾,阅读更多原创经典!

《为什么我爱上了偷窃》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空心病?》

《很会沟通的人,却谈不好爱情,这合乎情理吗?》

《【连载之三】孩子,除了冲父母发火还可以做什么》

《陷入阴暗狭长的隧道,何处是出口——给一位抑郁来访者的回信》

《如果我的世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还存在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