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龙应台被打脸?一首歌而已

2016-12-20 萃大叔 剑客会



港大礼堂几百人合唱《我的祖国》,说明不了什么太“深刻”的问题,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已,很美好,也可以说很爱国,但没有攻击性,不是要打谁的脸。


文|萃大叔



10月7日,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发表名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她问现场观众“你的启蒙歌曲是什么”,坐在前排的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回答说,是自己刚进大学时师兄带着唱的《我的祖国》。龙应台的脸上显露出惊讶的表情,她问这首歌怎么唱,听众席上有人开了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开始歌声还零零落落的,随着更多人的加入,最后演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就是这么一件事,搞得很多媒体和自媒体像是被打了鸡血,纷纷发表文章说,龙应台被打脸了。


“打脸”一说,不知从何而来。


港大礼堂全场合唱《我的祖国》,让龙应台女士感到很惊奇。她在后来的回应文章中说:“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站在龙应台女士的角度,她的“惊讶”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歌曲;不同年龄段人群各有自己喜爱的歌曲;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流行的歌曲也会有区别。但《我的祖国》这首歌,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将上述“不同”都超越了。


龙应台女士显然是低估了祖国大陆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有些爱国歌曲的流行范围,早就不限于时代、地域和人群了。比如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一直是小学音乐课的必修曲目,在大陆可谓妇孺皆知,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人人张口就能唱。至于香港高校的师生,很多都是内地过去的,会唱《我的祖国》也并不奇怪。


龙应台没有在大陆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对全场合唱《我的祖国》感到有些意外。但感到意外并不能证明被“打脸”。生活中意外的事情太多了,若照此逻辑,岂不是天天被打脸。


按照某篇雄文的说法,“抱着洗脑目的去的龙应台,被台下听众强行喂了一碗深刻而甘甜的爱国主义鸡汤”,因此是被打了脸。


这个说法要成立,得有一个前提,即龙应台女士是不爱国的,她跑到港大演讲是别有用心,企图向港大师生灌输卖国思想——没想到演讲现场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搞得龙应台自讨没趣。但我认为“龙应台不爱国”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至少是可疑的。


说龙应台去港大“洗脑”,这样的欲加之罪并非没有来自。近年来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说“龙应台是台独分子”。我从没听到官方有这样的明确定性,但“民间”一些人,很踊跃地给龙应台女士贴上了“台独”的标签。


说龙应台“台独”的依据,从攻击龙应台的诸多网文看,主要缘自龙应台的两篇文章:《请用文明说服我》以及《台湾人为何不想和大陆统一?原因实实在在》。前一篇文章直接批评大陆存在的若干问题,按某种简单的思路,一个人说家乡不好,就是不爱家乡,说祖国不好,自然也就是不爱祖国——再联想到龙应台女士的台湾人身份,她必是“台独”无疑。至于后一篇,更是直接“为台独张目”。


龙应台是写过不少批评大陆的文章,但不要忘了,她也有大量批评台湾的作品,她的《野火集》,很多篇章都在批判当时台湾社会存在的问题,譬如那篇著名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难道龙应台也不爱台湾?


龙应台的作品中每每提到“中国人”,而她笔下的“中国人”,既包括大陆人,也包括台湾人、香港人、澳门人,当然还包括她自己,可见她对“中国”是有文化和心理认同的。但与此同时,她是一个坚定的批评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既批评台湾,也批评大陆。准确地说,龙应台不是批评作为地域的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更多是在批评当地的政府。批评政府这件事,今天我们知道,并不是不爱国,甚至是“真爱国”的一种表现。当然,对那些把“国家”和“政府”混为一谈的人,就没法和他讲这个道理。


至于“为台独张目”,就更是不知所云。《台湾人为何不想和大陆统一?原因实实在在》这篇文章,首先是摆明了一个被遮掩了很多年的事实。很早以前我们被告知,在美丽的宝岛台湾,赞成祖国统一的人占绝大多数,认同“台独”的只是一小撮;后来又听说,台湾人中间“统派”和“独派”都是少数,多数民众倾向于维持现状。现在龙应台告诉我们“台湾人不想和大陆统一”,这里的“台湾人”当然具有普遍性。对于热切期盼祖国统一的很多大陆人民来说,这当然不是个好消息,于是一些听不得“坏消息”的人犯了王小波笔下花剌子模国国王的毛病,要把说真话的信使送去喂老虎。


其次,这篇文章还说到,现在的台湾人并不关心统一还是独立,他们只是希望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话有些人就更不爱听了,国家领土和主权、民族大团结这些东西难道不应该高于一切吗?龙应台的言下之意其实是,台湾人最看重的是已经拥有的民主制度,最担心的则是统一之后将失去民主制度,这里暗藏着对将来国家统一的某种建议和期待。


龙应台向我们报告了台湾真实的民心,同时还提出了建议(当然我们可以有不同意见),我们却要说她不爱国,说她“台独”,这就是蛮不讲理了。


龙应台女士到港大演讲,主题是《一首歌,一个时代》,有人说这是想给听众“洗脑”,我是没看出来龙应台有给人“洗脑”的企图,这就是一个与音乐、歌曲有关的文化讲座而已。但习惯了上纲上线的人,总有办法把所有事情往政治上扯。


说全场合唱《我的祖国》是打龙应台的脸,已经先入为主地赋予了这首歌强烈的政治色彩,加之有“龙应台是台独分子”作为前提,于是这件事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为大快人心的“爱国者打卖国者的脸”。


《我的祖国》真的有那么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那么强大的打击力量么?我不觉得,至少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首歌人人会唱,但唱的时候心中的感受恐怕也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它首先是一首电影插曲,后来才成为公认并广为传唱的著名爱国歌曲。可见很多歌曲承载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人也会唱很多“红歌”,除了《我的祖国》,还有《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也是张口就来。这当然是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但时至今日,唱起这些歌的时候,心中涌起的,更多是童年、少年、青春的记忆,是这些歌曲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当然也会有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感荡漾,但不是唯一的了。


爱国主义歌曲被广为传唱,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类歌曲往往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中国“红歌”集中诞生的年代,无论作词、作曲还是演唱,音乐界的高手基本都被动员了,从艺术的角度说,这些歌曲质量都很高,远非今天的流行歌曲可比,它们被经久传唱与歌曲本身艺术精良有很大关系。换言之,人们喜欢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音乐、对美的欣赏,未必全然基于歌曲所承载的政治意义。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从京剧艺术的角度而言都堪称经典,不少经典唱段都被编入了今天的卡拉OK曲库,很多人还在唱,舞台上也还在演。你能说今天唱样板戏的人都是在缅怀文革吗?


说到《我的祖国》,二十多年前我初恋时也对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唱过。那是在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边,当时夕阳西下,碧波荡漾,佳人在侧,我心花怒放,结果“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脱口而出。那一刻,我是把它当成情歌了,但这好像也算不上政治错误吧。


所以,港大礼堂几百人合唱《我的祖国》,说明不了什么太“深刻”的问题,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已,很美好,也可以说很爱国,但没有攻击性,不是要打谁的脸。我相信现场唱歌的人对龙应台女士是友善的,龙应台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最终也是可以接受并感到愉悦的,正如她在后来的回应文章中所言,“在当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


对龙应台女士而言,《我的祖国》只是一次演讲中小小的意外事件,一首歌而已,上升不到“打脸”的严重程度。


非要把这件事说成“打脸”,反复炒作搞成一个大新闻,才是别有用心。


- END -


本文经公众号萃萃LOOK授权转载


剑客会丨ijiankehui

原三剑客

有温度的思想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