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寄生虫》其一 | 你是哪一块石头,又寄生于什么?

银河制造 银河制造纪录影像
2024-09-05


 

一部电影,几个小时,我们要去看不一样的宇宙。

电影从玩具变成艺术,那么银幕上的信息也就从现实的镜子变成了文学素材,不是诗酒与现实,就是屎尿屁。

现实在这里是什么身份?

无论如何,反映现实,与利用现实,都是同时存在的。

 

看完《寄生虫》,所有人无非在争论两个问题: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是否算得上艺术佳作?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是否有过度臆造之嫌?

 

艺术佳作之问。

在我看来,《寄生虫》的流畅度和完成度代表了韩国电影工业的高端水平。整场戏下来,交代背景和推进,空间调度,剧情结构与反转和气氛营造都是绝佳,在影像艺术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

看完之后想挑刺,想找烂片里的不适感,却只能在剧情里找bug。

很多人太认为戛纳或者电影节就是留给艺术片的,并不尽然。

电影奖也要给一件好的工业品。

你能说瓷器,iphone不算艺术品吗?工业设计也是艺术,他看重的是用户体验和视觉审美,并不能说因为“艺术”所以崇高,而“技术”就成为众矢之的。

于片中的石头隐喻也是如此。

为什么看起来不错就是艺术家的石头,而好用的石头却不能被正名呢?

而且越来越多人把“艺术”作为上流入场券之后,又有谁记得真正的艺术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过度臆造之嫌。

寄生虫的剧情太多问题了,最主要的就是人物的设定太过单调,不够艺术。

是的,艺术作品的人物与风格总是充满冲突性和现实性的,故事也不会这么紧凑到足足可以产生无数次反转。

然而,仔细想想,所有人在电影中只是沾了一些现实主义的成分,而真正的影像空间里,只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人物是扁平的,为了影像服务,也为了观点而成为了单一的。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互联网最喜欢干这种事?

比如贴标签,谁是什么,谁又是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标签,用来区分人类,然后不去探讨背后的故事,这样富人,穷人讨论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你是坏的,你是好的,更多的观众还喜欢将自己代入到人物中去,讨论可能性,最后谩骂,指责,替观众问候角色的亲妈。

我们管这个叫刻板印象。

而影片的刻板印象,同样也就是我们的刻板印象。

讨论区里的形形色色人等,站在不同的立场互相攻讦,又有谁去思考现实所带来的人物反差与变化吗?
不,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份而说话。

 

奉俊昊制造的这一出由刻板印象组成,魔幻现实空间构造的豪门恩怨大戏就开始了,两个小时,从希望到绝望,我们经历了一场足够惊悚的大戏。

 

其中问题最多的,反而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因为导演没说,也没细讲,多得是观众猜测,而是那块石头。

石头的隐喻是什么?

野心,欲望,运气,我已经看到了无数种说法。

回到开始的镜头,当石头出现的时候,只是敏赫来打招呼的一个工具,而哥哥却认真地端详了起来——

这块石头,是怎么变成富贵石的?

 

想当初,天地精华,孙悟空从这里诞生,石头们也就还是石头。突然有一天,有人说这是“艺术”,开始在石头身上标上价格,这些石头就成了富豪家中的会带来运气的石头。

石头就这样走进了上流。

 

哥哥抱着石头,有了自信,家人成功寄生。最后雨夜一场混乱,回到地下室,一切都重归为零。他抱着石头无法丢弃,金司机问他为什么执着于石头。

“我被它黏住了。

与其说是各种野心的隐喻,其实是一种寄生于石头的希望。

石头既能带来运气,它自己也是运气好才能当上富贵石。

它也一定会出现在上流社会。

那我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拿着石头去地下室,结果被石头反过来吞噬了。

 

最终,他明白了,这块石头和别的石头并无二致。

没有什么计划的时候,生活本来是正常的,石头的出现,扰乱了所有人的心性。那些贪婪,欲望和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石头上,然而结局告诉他们,石头的命运不是人的命运,人类社会是虚幻的,是有气味的,是分崩离析的。

父亲找到母亲的奖牌,女儿找到烟和钱,只有儿子死死抱着石头无法入眠。

直到父亲重新走入地下,儿子才知道,靠石头是没有用的,只要靠自己才能救出父亲。


然而,哪一块富贵石又可以靠努力就走出河流,走到上流社会呢?

这也是一个多么美好又绝望的梦啊。


台风来临的上海,著名作家张晓晗心疼外卖员,饿着肚子,然后马桶堵了,破口大骂物业,然后发出了一番灵魂的呐喊:

“我也受过高等教育。懂人情世故。理解别人的难处。竭力保持身材。仔细垃圾分类。没被包办婚姻。没有不努力。没有不认真活着。没有贪图享乐。谨小慎微地活。兢兢业业地活。知道进退地活。没有想过依着靠着谁,只想着如何强一点再强一点,这样风雨来了也能好好站着。我的人生中甚至没有一笔不义之财,也没有什么觉得自己配不上的疼爱。这些都做到了,然后呢?
我无奈拎着一塑料袋擦地的餐巾纸在走廊看着端着水盆出来的邻居。大家都很尴尬。我们好像尽自己所能去体面了,自如了,住小两千万买的房子,做着所谓人类精英的工作,过着所谓top5的生活,闻得出别人身上的地铁站味道了,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样了。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

 

这么努力成为“上流”,不得不寄生于“暴雨中奔波的人”,可她还是不快乐,为什么?

仔细想想,你在现实中,又是什么样的石头呢?

你又寄生在哪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银河制造纪录影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