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菩萨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我们一起好好念佛!

《佛说阿弥陀经》音频+全文+完整仪轨


1、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将会烧毁我们的功德。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



2、若闻称赞 反生惭愧


我们要恒常不忘惭愧心,遇到称赞表扬,更要惭愧,检查自己的不足。佛陀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



3、修道欢喜 自庆不傲


遇明师得正法,也不自骄于人,只在内心充满法喜。修行人应视己为凡夫,视一切众生为大善知识。



4、人之惭耻 不宜宣说


不宜盯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而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查自己的短处。常看到别人缺点,是因为自己内心不清净,功德不圆满。在父母眼中,世间唯有自己的孩子好,是他们爱子心切。在佛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凡夫眼中即使佛也是凡夫。



5、不为世事 而做咒术


解脱才是根本,不要轻易把所积累的能量用于治病,健身,消灾等,一旦抓住根本,不愁枝叶。



6、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


别人给自己一滴水,我们要当作是一碗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修行人要永远满足,永远怀一颗感恩心,存思大报。修行是自己的事,不管别人动机如何,我们永远感激所有众生。


请记下这些金言:


· 物质上不充满是修行的增上缘。

· 真的富有是内心无贪。

· 人类的真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安宁。

· 有信仰的人最吉祥。



7、怨恨己者 恒生善心


对仇恨自己的人,不能以牙还牙,而应该以德报怨。因天下众生皆为父母,能对父母生恶心吗?



8、见有骂声 反生怜悯


别人骂自己,就观想是亲生父母在为我们消业障。佛经上这样开示:众生之所以骂自己,是因为无量劫以来曾多次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欠她的实在太多,她为了养育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乃至于造业,现在恶缘成熟了,他得到了果报,沉沦到咒骂自己亲人的地步,我们不但不能憎恨他,反而更应滋生怜悯,惭愧和感恩之心。



9、视诸众生 犹如父母


这是修心的关键,一定要实实在在的执行。如能真实不虚的做到这一点,等于在守护菩萨戒,此戒的根本全在于此。



10、拥诸所得 乐于助人


财富金钱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专为我们制造的。钱财应供于流通,任何人不应该据为己有。所得之财用于布施和供养,乐助正法事业。财神赐财于人,其意不在让人贮蓄,而是让人流通,得财之人只是媒介而已。


延伸阅读:

为什么佛菩萨的塑像都是半闭着眼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菩萨的眼睛为什么半开半闭?他为什么不张开眼睛?这个问题不好解释。可是我的妈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世界上的人太坏了,菩萨只好半闭着眼,不看为妙,如果张开眼睛一看,这么乱糟糟的一个世界,那真要气死了。

上面的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是也算是一个解释了吧,不过还有一个非常慈悲的说法。

半睁眼是佛的外像慈悲代表,不舍六道众生,同时又不忍全睁看到六道众生的痛苦。因为我们的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颠倒的,错误的,佛教导我们用心眼去观世界,那么就要达到“禅”的境界。

用汉语简单的讲就是要“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的一种静止状态,而佛教“坐禅”的功夫为了有利于修行者不要昏睡,就采取半睁眼睛,既不完全睁开又不能完全闭合的方法,这样在造像上,大多也采用了这种形像,代表了佛菩萨进入了“禅那”的状态了。

上面的这个意思是如果全睁开了眼睛,那么就会被这个世界的纷乱而扰乱了佛心,而半睁半闭可以不受纷乱的干扰并且能够给以受苦受难的人以慈悲。

而且不仅如此,当你在进寺庙跪拜之时,抬头一看佛像或是菩萨像,发现佛和菩萨也在慈眉善目地看着你,这是不是能够增添心中的喜悦之情呢?

这种雕塑方法把佛菩萨那种庄严而又慈祥的感觉表现出来,可谓是能够直接体会到一种慈悲的感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