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组织部的“风”

2018-03-12 李吉明 明说是非

一篇《组织部的灯》照亮了朋友圈,引来了点赞无数、感叹无数;一篇《组织部的文》让人对“进了组织部,年年有进步”有了新的解读,也看清了什么叫匠心、什么叫精品。今天,我想说说组织部的“风”,也就是组织部门的作风、组工干部的作风。

其实,《组织部的灯》和《组织部的文》讲的也都是组织部门的作风、组工干部的作风。切口虽小,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惟行惟勤的身影、追求完美的精神。不瞒大家,我认识很多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日常状态当中,我能够感悟到他们经常在吹什么样的“风”、在树什么样的“风”,在践行和坚守着什么样的“风”。

组织部的“风”是忠诚担当之风。初心使命常在、全面从严治党常在;党的事业永在路上,组织保证永在路上。这就决定了组织工作必须由忠诚可靠的人来干、必须由勇于担当的人来干,也决定了组工干部必须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实际做的始终高度一致,始终做到不舍昼夜、勤勉敬业,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因而在《组织部的灯》里,也就有了那“三个不好意思”:正常下班不好意思、吃饭早了不好意思、上班觉得没事干不好意思。

组织部的“风”是公道正派之风。组织部的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服务人才的人才。做好组织工作的宝贵操守,就是要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准,不因权力而例外、不因人情而变通、不因利益而降格,自觉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始终保持有公道正派的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一次干部选拔当中,我曾受人之托想从朋友那里打探一些消息、帮他谋求一种捷径,结果朋友对这种违反程序的“打招呼”不仅没有通融,反而还说我是不懂规矩的“糊涂虫”。

组织部的“风”是专业追求之风。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很强的专业精神。我常见朋友因为一件小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也常见朋友除了忙于工作便是忙于学习。于是就问:“你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了,咋还动不动就学习学习?”他苦笑:“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啊!”原来,组织工作政策多、要求高,不仅要开口说得清楚、动笔写得明白、上台讲得生动,还必须要做“研究员”、“政策通”、“全面手”。难怪,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研究问题、研究政策,搞培训、搞夜读。

组织部的“风”是周密严谨之风。组织工作敏感性、严谨性强,关注度、期待度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懈怠。我在组织部内部文件上曾发现这样一段话:对经手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文件、每一件事情都要精耕细作,确保都是“优质品”、“一级品”。窥一斑而可见全貌。于是,我坚信了“组织部门有着严格严谨的优良传统”并非虚言,也对那篇《组织部的文》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出彩,是必须摒弃“差不多”思想,首先要从精准精细、周密严谨开始的。

组织部的“风”是求真务实之风。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组工干部作为管理干部的干部,只有为所有干部带好头,做好表率,才能在其他干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我本以为组工干部是完全可以“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没想到他们也会“脚踩一身泥、身落一层灰”地跑基层、做调研,经常出现在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党建前沿,被热点难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唉,看来想和组织部门的朋友一起去踏踏青、吹吹风,还真有点不太现实。

组织部的“风”是清正廉洁之风。组织部门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组工干部首先必须得清正廉洁,维护和保持一身正气。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读懂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深刻内涵,也在朋友身上才看到了什么叫“谨小慎微”、什么叫“守身如玉”、什么叫“百毒不侵”。不贪小便宜、不打擦边球,不涉“圈子文化”、不搞“山头主义,不因私交违反原则、不因享乐放弃操守。我觉得《组织部的灯》里的那话说的特别好:“简衣素食而不是富贵荣华,步履匆匆而不是游手好闲,激情澎湃而不是萎靡不振……”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不得益友,则不如无友。真的很感谢那些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也很感谢《组织部的灯》《组织部的文》,是他们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也学会了用更深刻的内容充实着生命的瞬间……(李吉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