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代表王芳在202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赠给毕业生的三个锦囊
北京大学89级中文系校友 王芳
尊敬的张锦院长,尊敬的海闻老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开心有这样的殊荣,七年后又一次站到这里,和同学们分享。“说什么”,其实很难,因为近阶段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我有点患上“失语症”。这几年从世界、国家、社会的“百年未有之变局”,到个人步入“知天命”的年龄,太多人、事、现象的翻云覆雨,极度挑战我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储存,而偏偏我又一直深信“一诺千金”,追逐“言辞立其诚”,当面临“你相信的,就对么”的怀疑时,言说就成为一件对自己危险的事。当然我这种个人体验不是孤例,在学术维度,思维、语言、文字、符号、世界、真相、意义等关系探究,正是哲学、宗教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基础母题。然而终究毕业季对同学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件,而担任分享嘉宾对我来说也是非常荣耀的。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站在这里,来分享这阶段对生命、未来、社会最真实的思考。
世界,或者说命运对毕业于2022的同学,展示出太不友好的那一面。在座硕士同学2019入学,新冠蔓延始于2020年初,同学们在南燕就读、求学的大部分时长,和全球、全国的病毒战一起遭遇、胶着。我们在上网课、测核酸的日常中,怀着希冀秩序回归的渴望,亲历着诸多世界与国家大事,大历史和生活日常真切交织,并行不悖。作为学长,对这样一种现象我竟然怀着一种深深的恨意:恨的是世界对于生于和平年代、多在丰衣足食中成长、尚未披上足够抵御人生之恶的经验盔甲的同学们,突然展露出狰狞面目,向你们发射出了残酷的炮弹。当然,必须说,这些炮弹的目标是世界上的每个人。
对于同学们,我深感的第二个不友好,是互联网时代资讯碎片化、单向化、极易网暴化指向成长环境的太多负面。这些年我一直在社会教育领域浸润,特别关注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养成,我深刻地感触到对于“互联网原生代”在生命维度上对年轻人的潜在的巨大危险和不友好,其中包括社会巨变、传媒世代中多多经典的解构和颠覆的时刻。最简单的,我们这一代从小从家庭、从学校、从文学艺术浸润而来的亲情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等复合型思维价值观养成过程,很大程度让渡给十万+公号、抖音、短视频等思维单向度指向的传媒。我个人是非常坚定的自然和文化多元化的坚定推动者,也深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我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充满信心和欣喜,但站在一位学长、一个母亲的立场,我格外关注、希望因共情而共鸣的,是年轻人当下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心灵困境。我同意一位学者的看法,00后Z后世代“安身”不成问题,但“立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安身立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每个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从而组成健康和谐的社会的基础表达,“安身”指向日常,“立命”指向生命的意义。
当然,从今天到未来,还会面临很多很多的不友好,有一个非常真切的,就是疫情后世界、中国、社会经济从震痛到复苏的过程中,在座毕业同学作为新鲜社会人,我想你们将面临艰难可能会更多一些。东方甄选董老师金句说:痛苦是常态,但人生打怪升级,也是常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面对世界诸多不友好时,请同学们一定给自己寻找到、构筑起一个可以让自己永远栖息的心灵家园:形而下,近距离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生活,亲情、爱情、友情、同学情、师长情,形而上,则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思想之光。作为中文系学姐,我想很点题告诉,文学艺术中蕴含着的关乎生命和意义的原力所在。比如沈从文先生的箴言,对于生命更重要的,是“读人生这本大书”。狄更斯《双城记》题记成的金句:“GOOD TIME HARD TIME,BUT NOT BAD TIME。”把视野从脚底下、从眼前拉伸开去,会哑然一笑,原来所有的不友好,在人类世界长河中其实并没有质的变化,只是不同的时代换了不同面孔,加诸于心灵成长徬徨中的我们。于此,中国古人早有诗心和智慧的宝藏人文传统应对,不信大家默背、品咂一下耳熟能详的“宝剑锋从磨励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等篇目。当把自己放置到人类和人生的谱系里,准确定义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友好,是一种生命磨励式的必然,对于在座的新鲜的社会人们在这个日常和大历史交织的毕业年开启的人生长卷,带着这样的一种认知大前提去认识自己加入的机构、投身的工作、服务的领域、改良的社会等,应该是具备“无用之大用”的意义。阅读经典,开拓视野,算我离别时折柳相赠的第一个“友好锦囊”。
第二个“锦囊”,关乎我们共同拥有、一生相随的“北京大学”这个名字。我想起自己大学毕业那年,和同班同学,两个小女生到四川、云南游历了一个月,揣着两百块钱出门闯世界。1993年阴历年二十九,我们寄住在云南大学一个被“忽悠”而成的青年教师朋友的宿舍,苦求大年三十回家的火车票,那是另一个“青春闯江湖”的浪漫故事。春天开学,我在燕园收到这位朋友的一封信,我深记至今,信中有一句:北大是中国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群星拱卫。我被他这句的评价深深打动,也很感慨即便是两个中文系女生随性所至、随心所欲的一次游学,都被他者烙刻上北京大学的印迹。年轻人对一个事实或许不甚明晰,但随着岁月的洗礼将越来越明澈:从我们每个人和北京大学相互选择那一刻开始,“北京大学”一百二十余年传承而来的责任,已经成为我们身份和血液的一部分,深宏如爱国、民主、进步、科学,通俗如学霸、精英、才华、优秀等等。这个名字,它可以是心中一生的光,同时它一定是我们背上永远的芒刺,我以生命经验告诉大家四个不要:不要伤害,不要辜负,不要抗拒,不要害怕。给每一个不要加上状语:不要因为功利而伤害她,不要因为“躺平”而辜负她,不要因为负重而抗拒她,不要因为宏大而害怕她。
1997年我从暨南大学硕士毕业,我其实还没有学会游泳,就把自己抛掷入生活的汪洋大海,扑腾至今。毕业近三十年,一路奋进地从职业生涯、到自由文艺,从为人父母,到怀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灵去服务公益组织。事实上我身边更多贴身工作伙伴较少北大人,所以我经历过太多对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另眼相看”的期许和危机。现在身边00后Z世代同事不少,也大多不是北大毕业,也不是985毕业,甚至有的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这些我年轻的同事们无一不拥勤奋、务实、真诚、向上的秉性,从他们身上我都能吸收到源于人性真、善、美渴望与追求而拥有的力量,而正是他们,让我务必同样的、更加的勤奋、务实、真诚、向上,去胜任一个北大人、一个小team leader的角色和光亮。大家看看,多简单,不努力更优秀,我们就会伤害“北京大学”这个名字。
最近“东方甄选”带货堪称逆袭,成为最励志和影响力的网红话题。经历震痛,重返战场,奏响生命最强音,我觉得俞敏洪师兄绝地反击、逆境奋进的“第二春”焕发出格外迷人的芬芳。而在我们身边,厉伟师兄发起“未名湖净山行动”,明天第一期梧桐山之行。“带队捡垃圾”对于厉师兄,已成日常,他的家人、朋友、校友,随他行走之人众矣,清洁山林、清洁海滩,清洁戈壁,清洁珠峰,为自然、为社会、为城市、为弱势群体奉献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入他的血液,他那张称为“九袋长老”的照片,背上负着9个垃圾袋。两位学长的行动和选择,正是印证了罗曼·罗兰的那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认清生活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也在以个体生命之光,传承、辉映、擦亮着“北京大学“这个名字。
最后我还有第三个锦囊,是一篇小说《金蔷薇》,十九世纪前苏联作家所写,我不厌其烦地给同事们推荐。一个老金匠,日复一日地收集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的金粉,最后以生命和技艺,为他终生呵护的年轻姑娘呈上一朵绚丽迷人的金蔷薇,去捍卫姑娘将遭遇的人生逆境。这篇小说,是生命以至善、至爱、至美,穿透人生艰辛、人性繁琐、卑微的迷雾,去守护、传递、创造极致美好的故事。我最初读这篇小说时在大学,那时候着迷于这朵金蔷薇惊心动魄的爱与美,但三十年过去,我想去做那个老金匠、为年轻人锻造那朵金蔷薇的理想,也成为我生命追光所在。“心如猛虎,细嗅蔷薇。”当我们为深爱之人、为钟情之事而奋斗成为我们的日常,为家国、为民族亦当成为一种必然。纵使未来如深海,充满不可知,我们亦因心中的爱与美,步伐的毅与定,向光而行,踏浪而歌。
谢谢同学们的聆听,也衷心祝福大家。
也要感谢学校的邀约,让这次分享,成为治愈我“失语症”的一剂良药,谢谢。
本期编辑:南燕新闻社 流光
本期审核:南燕新闻社 中正
责任编辑:王顺伦
近
期
发
布
院长拨穗!73 位南燕er 顺利参加北京大学毕业典礼!
微电影及短视频大赛征集活动来啦!
南燕·节气 | 今日夏至,流光半夏,美好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