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燕育才】跟随她的步伐,一起揭秘环境生态毒理学!

宣传办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24-04-22


眼前是一幅自然美景,青葱的南山守护着土地,大沙河如金龙般在阳光下闪耀,展现生机。南燕园安静地坐落在这山水之间,建筑与自然和谐共融,走进校园就像进入了一个清新世界,是知识与梦想的摇篮。这里的山山水水,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环境正悄然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


郑子艺,一位来自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环境生态毒理学方向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她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她不仅深入研究,还热衷于探索世界的奥秘。迄今为止,她已访问过10个国家,并在2023年内游历了国内14个城市。无论是学习、旅行还是科普活动,她都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和追求。她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无数秘密。


郑子艺


专业大揭秘——她的专业是什么?

对许多人而言,“环境生态毒理学”这一术语听起来既陌生又复杂,但在郑子艺的眼中,它却是连接人与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桥梁。环境生态毒理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分布及其对生物个体、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科学。它融合了环境科学、生态学、毒理学和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并评估化学污染物对自然界和生物体的潜在威胁和风险。


郑子艺对这门科学的热爱源于她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她认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因此她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更多的是深入自然,亲自采集水体、土壤、空气以及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她的本科研究紧密关联森林生态系统,这使她有机会频繁踏足深山,探索那些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在这些探险中,她不仅收获了珍贵的科研数据,更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郑子艺生活照


郑子艺曾在一次山林考察中近距离遭遇了一只巨鹰,它那展翅近两米的宏伟身姿在她眼前展开,仿佛能轻易拥抱整个人。这种震撼的体验,让她对自然界的奇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鹰,她还偶遇野生的野鸡,与家养的鸡相比不仅体型更大,还拖着长长的尾巴,展示了野性的美丽与力量。通过这些经历,她感叹于当代人与自然的疏远。她认为,许多人对于自然界的知识——比如菠萝的生长方式——都知之甚少。脱离了书本知识的束缚,亲身走进自然,不仅能够带来全新的感受和洞察,还能增进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郑子艺的话,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温柔提醒,鼓励放慢脚步,走近自然,重新发现那份被遗忘的、与生俱来的连接和喜悦。


郑子艺巧妙地结合了她在环境生态毒理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普及了自然界中的精彩故事。无论是揭示食蚁兽的独特生活习性,还是解析“肌肉壮汉”袋鼠的种种奥秘,她都采用了大众易于接受的方法来传递这些知识。


在她看来,科普的关键在于发现并呈现那些有趣且值得关注的知识点。为此,她严谨地通过文献收集等方式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并巧妙地将理论研究与自身经历相结合,将这些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她特别强调了切入点的重要性,并认为旅行是一个极佳的入手点。虽然知识本身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旅行却是大多数人热衷的话题。因此,通过旅行这一媒介来传递知识,不仅能让读者感到愉悦,还能有效地普及科学知识。


对于科普工作,郑子艺认为这更像她愿意一直坚持下去的兴趣爱好,而并非职业。科研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要在人身上的,要不然都是纸上谈兵。她会很乐意把她的科研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郑子艺参加央视科教频道


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郑子艺并没有坚定要走科研道路的念头。然而,在她的导师——倪宏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渐对从事科研工作充满了信心,认为这是一条她能够胜任并且做好的道路。导师的引导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在心态和视野上的开拓。随着对科研领域的深入了解,郑子艺开始意识到,站在科研前沿的工作者实际上是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这种认识使她坚定了追求博士学位的决心。


对郑子艺来说,来到北京大学后,最直观的差异体现在周遭的人身上。相较于本科生活,南燕园拥有更为浓郁的学术氛围。在本科时,热衷于科研的本科生相对较少,而在南燕,她发现周围没有一个人是对待科研不认真的。这种变化,对她而言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挑战。


郑子艺和同学合照


谈及教学与科研,郑子艺如数家珍,她特别提到了在倪老师的环境生态学课上获得的启发。倪老师并不是简单地介绍概念和名词,而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环境问题,并与学生分享他的见解。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郑子艺的理解和思考,使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在于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和改变。郑子艺的科研之路,因此而充满了坚定和热情。

旅行与生活——她在观察什么?

除了她充满成就的科研生活,对自然界充满热爱的郑子艺也踏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城市,她的地理和地貌知识渊博,兴趣浓厚,尤其对中国地貌的多样性感到自豪。然而,她坦言,中国尽管地貌类型丰富,却唯独缺少峡湾地貌,这成为了她心中的一大遗憾。为了亲眼目睹这一自然界的奇观,她选择前往新西兰皇后镇附近的米尔福峡湾。


峡湾,这一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观,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产物。在数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巨大的冰川切割着海岸线旁的大地,形成了深邃的槽谷。随着冰川的融化,海水倒灌进这些槽谷,便形成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峡湾。这种自然奇观,无疑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米尔福峡湾(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米尔福峡湾,其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前往峡湾的路途遥远,需要近9小时的车程,但这段旅程带给郑子艺的并非疲惫,而是无尽的震撼。沿途,她目睹了无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汇入峡湾,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鬼斧神工。


在追求自然之美的旅程中,郑子艺也被张掖七彩丹霞的美誉所吸引,毅然前往甘肃省探寻。到达之后,她发现张掖的七彩丹霞有所不同。传统的丹霞地貌是由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通常表现为顶部平坦、侧面陡峭、底部缓斜的地形,且颜色较为统一。而张掖七彩丹霞的地层相对较软,抗侵蚀能力弱,因此无法形成典型的直立陡峭形态,其地形更多呈现为缓坡丘陵,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七彩斑斓之美。


郑子艺在雪山


在她的旅行中,郑子艺不仅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对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欣赏。她的探险经历像是一道明亮的信号,提醒着我们自然界的神秘和美丽无所不在,它们悄无声息地等待着我们的探索和发现。而在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然的同时,郑子艺也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深切关切。


谈及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敬畏和忧虑。大堡礁就像是地球上的一个绚丽宝库,每一片珊瑚都独一无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水下世界。然而,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温度升高,对珊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珊瑚是极其敏感的生物,对水温的微小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即便是微小的升温也可能引发白化现象,严重削弱其生存能力。郑子艺深感忧虑,她担心如果海水温度持续上升,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见证大堡礁的消失。她的这些忧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当前环境趋势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界深刻的爱护之心。


郑子艺的经历提醒我们,保护自然不仅是为了自然本身,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未来。面对环境的挑战,每个人都有责任采取行动,为保护地球这个唯一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旅行与文化——她的价值观是什么?

对郑子艺而言,旅行更像是一种自我的修养。她认为,旅行能够为科研工作带来新的灵感和探索方向。在遍历异国他乡的过程中,她与当地人的交流尤为珍贵,这些互动成为她思想上突破固有观念的关键时刻。在科研领域,拥有开阔的视野至关重要,因为科学探索最忌讳闭门造车和思想上的固步自封。科研追求的是创新和新知,而这种创新往往源于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郑子艺在旅途中


郑子艺深知,虽然不是所有文化都与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完全吻合,但学会尊重每一种文化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极为重要。科学研究需要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加深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她强调,尊重他人和他们的文化背景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郑子艺的旅行经历和她对科研的独到见解,彰显了她作为一名北大学子的深厚底蕴和人文关怀。她通过旅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寻找到科研的灵感和动力。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不仅使她成为一位卓越的科研人员,也让她成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她的经历和思考提醒我们,科学与人文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对于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通向成功和创新的关键。


带着对科学的兴趣和敬畏踏上旅程,郑子艺的旅行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她欣赏自然美景,更致力于理解其背后的成因,坚信只有深入了解,人类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特别是雪山,她认为其独特的双面性——冷酷荒凉与日照金山之美——是自然界对人类的厚礼,让人为之动容。


在采访的最后,郑子艺分享了她自己的人生格言:“越努力,越幸运!”这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格言,不仅是她个人追求科学研究和探索自然的信念,也希望能够激励每一位正在努力前行的年轻人。郑子艺的经历和思考启发我们,无论面对自然界的哪一面,都应该以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理解和欣赏。她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界的深情,不仅令人钦佩,更是对每一位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人的一大鼓舞。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尊重,继续探索未知,珍惜并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正如郑子艺所言,努力和幸运总是相伴而行!


文字:张意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王琳

本期排版:南燕新闻社 桐芸

本期校对:南燕新闻社 泡泡

审核编辑:刘浩楠

审核发布:王可佳 王琳



城规学院张浩然助理教授担任爱思唯尔旗下Energy 360期刊创刊主编

南燕大讲堂第一百零一讲:走近刘忠范院士的“烯碳梦”

从小白到行业大佬,EMBA如何助力她的商业之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