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计划2024 | 客家茶酒香飘粤港澳湾区,梅州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广东梅州社会实践日志
2024笃行计划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是深研院团委2019年推出的社会实践品牌活动,是深研院跨学科、互动式实践育人的有力举措,是北京大学青年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大学团委坚持“北大力行、南燕笃行”,加强南北联动、创新融合的研究生实践教育探索。
2024年“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由来自7个学院的98名同学、17名指导老师组成10支实践队伍奔赴全国九省十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4“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广东梅州实践团走进了“世界客都”——梅州。我们关注“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探索梅州市乡村旅游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创新路径,围绕梅州特色村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发展策略,深入总结梅州市在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旅游创新管理和人才政策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全链路整合农村产业、鼓励农村创新创业、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梅州市相关村镇的产业振兴发展贡献北大青年智慧和力量。
在实地调研的后半程,实践团走进广梅产业园调研梅州地区产业发展情况,走进客家博物馆感受客家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走进梅州城市规划馆和科技馆体验城市建设与科技的魅力,走进梅州老街感受本地的市井烟火气息。
广东梅州实践团回顾视频
1
贤聚梅州,创新宏图
引才聚贤梅州在行动
7月15日下午,在宣传办王琳老师和总务处张欣老师的带领下,来自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共14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抵达梅州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来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在梅州市人才驿站市级总站举办了本次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人才驿站工作人员介绍了驿站建设情况,有关单位领导介绍了梅州市引进博(硕)士等人才政策,实践团观看了《梅州市人才政策宣传片》,双方还围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如何为梅州经济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进行座谈交流。
实践团在梅州市人才驿站
政策扶持,人才辈出
经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一级主任科员温伟琴介绍,为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梅州市于2023年1月29日重磅发布“人才振兴16条”及“青梅计划”“鸿雁计划”“宗匠计划”“金谷计划”“桂竹计划”等“1+N”人才政策。此外,梅州市还设立了一系列人才工程项目,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程、“千名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扬帆计划、数学小镇人才计划等,并构建了多元化的创新载体,包括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校外合作协同创新基地、院士团队创新创业(梅州)驿站等。
这些政策、平台和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集人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生态系统,旨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出梅州市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平台搭建方面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布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成员与人才驿站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的最后,梅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科长叶裕锋真诚地邀请实践团成员们感受梅州生活,在深入调研中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梅州新发展。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投入梅州实践,努力利用所学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体会世界客都的新活力。
2
梅家风骨,源远流长
叶帅精神耀梅州,革命风骨铸魂魄
2024年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纪念园。在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了解了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
叶剑英是广东省梅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叶剑英担任了多项重要军事职务,新中国成立后还担任了多项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叶剑英元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叶剑英纪念园
从叶剑英纪念馆步行一段距离之后,就到了叶剑英故居。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见到了叶元帅出生以及长大的房间。这是一间广东风格的传统民居,中庭镂空以透光通风,房屋的尽头就是叶帅少年时的房间。触摸百年前的历史物件,同学们仿佛看到百年前那个立志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国家命运的少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3
柚香悠悠,助力发展
梅州柚香满岭南,经济发展正当行
梅州是广东省最大的柚子产区。梅州柚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金柚公园。金柚公园是在省农业现代化金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山、水、田、林、路”等资源,将果园变为公园,村庄变为景区,农产品变为商品,建设的集农业、风光、休闲、鉴赏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实践团在梅州柚种植基地学习培育、挑选柚子的技巧,了解到不同柚子品种的区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在金柚公园
近年来,梅州柚产业注重品种改良和深加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例如,大埔县的蜜柚产业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走向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之路,出口到中亚、欧盟、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为了提升柚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梅州还大力发展柚果深加工产业,生产柚子月饼、柚子茶、柚子精油等多种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柚果的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梅州柚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4
风眠故里,书画梅州
探寻中国美育的“中西融合”
在梅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林勇军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林风眠纪念馆,详细了解了林风眠的生平事迹以及对国家艺术事业的奉献。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他是“中西融合”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出任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时,他先后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一大批艺术名家;同时他还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林风眠纪念馆
从"龙须沟"到云水谣
梅州云水谣位于林风眠纪念馆旁边,横跨周溪河,云水谣周围基础设施健全,是休闲散步,垂钓野炊的好去处。
周溪河在上世纪污染严重,河水发臭,当地人也称之为“龙须沟”,随着近几年的大力整治生态环境,河水质量明显变好,此外,梅州市不断加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周溪河水越来越清澈。尤其是2018年河长制全面推行后,投资接近3个亿,建设周溪河水质净化厂,整治黑臭水体。在接近5公里的河道两旁,打造“十里梅花”绿道。
同时梅州市也把对云水谣景点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造特色农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日的周溪河,已从“龙须沟”蜕变为“云水谣”,水体清澈鱼虾密布,河畔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在云水谣体会梅州新农村建设
正值农忙时节,稻谷金黄,炊烟袅袅,实践团成员们在农地中感受粮食的重量,体验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不易,感叹在新农村建设下美丽乡村的如画美景。
5
梅香溢远,语通未来
北京大学学子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宣讲纪实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里,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的旅程,于7月17日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宣讲活动。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作为粤东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国际化的教育视野,迎来了这群怀揣梦想与知识的青年才俊。
“欢迎北京大学的学哥学姐们!”随着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宣讲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高中部王茂盛校长代表学校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此次交流是双方智慧碰撞的绝佳机会,期待通过“北大学子”的引领,激发学生们对更高学府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实践团在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宣讲会上,实践团王琳老师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笃行计划”的深远意义,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担当,不懈奋斗。随后,李海杰同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北大的百年历史与文化传承,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北大精神。雷浩然和曾阳同学,分别作为文科和理科的代表,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分享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有更直观的了解,文琮琮同学分享了她在北大的学习与生活点滴,吉美娴同学分享了面对学习压力时的自我调适方法。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是北京大学学子与梅州外语实验学校学生之间知识与梦想的传递,更是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桥梁。实践团师生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梅州外语实验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共同书写属于未来的辉煌篇章!
6
科技兴农,绿绘蓝图
数字助农,农林科学院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中,实践团的师生们接着转战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深入各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
梅州是典型的南方农林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林科研工作,整合农林领域科研资源,组建成立了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并于2020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农林科学院的职责职能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围绕“打造现代化一流科研院所”目标,立足梅州实际,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创新至上,积极作为,着力推动农林科学院高效运作,服务推动梅州农林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农林科学院
在林业研究所,师生们跟随研究员领略了林木育种的最新成果与森林生态的壮丽;在茶叶研究所,品味嘉应茶的醇厚与客家文化的韵味;在粮油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地,见证农业科技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的巨大作用;在花卉研究所,被五彩斑斓的花卉新品种所震撼,感受到了花卉产业对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而在动物科学研究所,了解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与生态养殖模式。
在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师生们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让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农业作为国之本、民之基,其现代化与绿色发展更是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未来的大事。
基地寻珍,强惠领航
沉浸在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的科研氛围中后,实践团的师生们,带着对自然与土地的无限向往,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农产品探秘之旅。
梅州,这片富饶的南方沃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众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农产品。本次实践团的目的地——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个汇聚了梅州农业精华的生产基地。师生们参观了白宫苦瓜、西葫芦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在这田间地头,科研人员与农户并肩作战,共同探索着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他们不仅传授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激发了农户对科技兴农的热情与信心。这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农产品基地
7
智造梅州,引领发展
高新建设助发展,梅州高新区科创馆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抵达梅州高新区科创馆,广梅产业园负责人在此介绍了广梅产业园的发展历程、总体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主要产业、未来规划等内容。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目前广梅产业园现有入园企业146家,吸引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法国圣戈班、德国费森尤斯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落户。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52亿元、同比增25.8%,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17.5%。梅州高新区(一区六园)预计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40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家,成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粤北生态发展区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高新区。到2030年,广梅高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革命老区进科技创新、实现振兴发展的典范,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在梅州高新区科创馆
通过沙盘图的演示,实践团了解到目前园区内水电路气网、冷库冻库、标准厂房等生产配套设施完善,有中山大学附属广梅开发区医院、华师附属广梅园小学、碧桂园商圈、同心湖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正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工程、人才公寓等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格局。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深入了解梅州地区工业制造和产业发展,对广梅产业园推动梅州苏区老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有了全面的认识。
航天播种育未来,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
实践团在产业园区内进一步参观了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实践团成员了解了当前该机构主要的任务为:一、为梅州及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航天搭载和空间生物实验服务,研究航天返回舱技术、赋能航天育种技术的效率性和可行性;二、开展航天育种科研及产品开发,打造航天育种创新中心和开放式研发平台,为广东名优特农产品,例如梅州柚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三、打造具引领性的成果产业化基地“航天绿谷”航天科技园,如使用元宇宙农业技术,加快航天育种进程,建设数字孪生农业基地,同时通过AR技术,使参观者能深入体验农业全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在航天育种研发中心
通过现场解说和观摩,实践团深入了解到航天育种技术的重要性,拓展对航天技术认知,对智慧农业的发展有了深刻认识。
助力脱贫攻坚,民族企业彰显时代担当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梅州)有限公司。在讲解过程中,实践团学习了凉茶蕴含的中药价值和历史背景知识以及王老吉的企业发展史,并品尝了目前王老吉的主要助力脱贫攻坚的产品“海盐荔枝”和“刺柠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梅州)有限公司
参观王老吉的生产车间时,实践团学习了王老吉凉茶浓缩液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对生产车间的生产周期、主要流程、原材料选择、车间人员人数及车间智能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实践团了解到,目前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为梅州当地上下游产业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源远流长,世界客都
传承客家文化,展现历史记忆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位于梅州的客家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内丰富的展览和文物收藏,深刻学习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演变,对客家文化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客家博物馆
实践团成员深入参观后,深刻感受到了客家人勤劳朴实、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更加了解了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对梅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缩影梅州,城市展览馆
之后,实践团队参观了梅州市城市展览馆。展馆以“世界客都·长寿梅州”为主题,分为五个篇章:印象·世界客都、溯源·梅城千秋、擘划·宏伟蓝图、实践·详细规划、乡愁·客家乡情。展馆通过空间传播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全面展示梅州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旨在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和热爱梅州,吸引投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梅州城市展览馆
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细致地观摩到梅州的历史发展历程,对梅州地区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引发对梅州未来发展的无限想象。
启发未来,梅州科学技术馆
实践团成员随后参观了梅州市科学技术馆。梅州市科学技术馆集科普教育、科技体验、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通过一系列互动项目将科技知识“趣味化”,让群众通过项目与科学“对话”,加深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感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参观梅州市科学技术馆
实践团成员在科学馆中体验了VR消防演练、生理反应测试等多个项目,深刻感受到科技馆对科普知识的推广以及先进技术的展示的重要作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广大梅州市民提供了科学知识探索的空间,致力于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灯火阑珊,漫步梅州街头
梅州老城区位于梅城江北,梅州(原名嘉应州)古城自宋朝筑城以来,历经元、明、清,城址不变,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并且分布了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成员漫步老城街头
梅城老街见证了当年梅城商业的繁荣,也经历了中心城区转移、老城区萧条的辛酸,每一段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客家人故事。漫步街头,实践团成员感受梅州历史的变迁和客家文化的时代印记。
9
知行合一,“梅”好未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赴梅暑期实践工作总结会
7月19日,在梅州之行的尾声,实践团全体成员达到梅江区人才驿站就此次梅州实践工作向梅州市相关领导进行汇报。
实践团参观梅江区人才驿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主任黄宇胜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于此次实践活动,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有所获,同时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多宣传多推荐梅州的人才引进计划,讲好梅州故事,致力于梅州建设。
接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广东梅州实践团带队老师王琳总结发言。王老师感谢梅州市为北大深研院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实践团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梅州市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实践团队长徐珩同学对此次调研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此次调研以文旅产教作为主体的分析理论框架,旨在通过跨维度的理论整合与协同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并举,实践团成员共同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民生改善”是必须践行的初心使命,“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实践团副队长潘向向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发表调研感悟,此次梅州之行全体成员在深刻感受到梅州大地的生态环境优越,山川秀美如画;梅州城市的规划井然有序,历史底蕴深厚;梅州乡村的田园风光,乡村振兴效果显著;梅州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团进行工作会议总结
实践团成员感想
徐珩 队长: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广东梅州实践团的每一步足迹,都仿佛是与梅州的客家文化、梅州的深厚历史对话,与梅州的乡村发展、梅州的产业未来共舞。作为此次实践的队长,我满怀激动与感激之情,将这一周的心路历程,化作笔下流淌的诗篇,我代表社会实践队的全体成员向各位梅州领导、老师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近一周来,各位对本次实践活动不遗余力地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来自4个学院,6个专业的南燕学子们能真正了解梅州、融入梅州并助力梅州。
新梅州,文旅产教崭新发展。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产业共融,每一次调研,都是对“新梅州”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在梅州,让知识在山水间流淌,让文化在产业中绽放。新农村,乡村振兴的田园诗篇。漫步在梅州的新农村,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曾经的田野乡间,如今已蜕变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坚实而有力。新团队,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谢谢王琳老师、张欣老师两位带队老师一路以来的支持,谢谢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我们一同走过崎岖的山路,一同探讨复杂的课题,一同在夜晚的灯光下分享心得与感悟,一同在茶园田间感受乡野氛围,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梅州这片热土给予我们的一切,愿梅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潘向向 副队长:
首先还是要感谢梅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我们此次活动的热情、周到地接待,尤其要感谢人才驿站李惠等几位老师在烈日炎炎下全程带领陪同我们,让我们能够踏实、深入的开展调研学习。
其次是感叹时光飞逝,从初次踏入梅州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不舍留恋,我们在这一周内,在人才驿站体验暖心服务,在叶帅故居学习伟人精神,在金柚基地期待丰收景象,在林风眠艺术殿堂启迪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激发青春希望,在农林科研探索科技前沿等等。我们感悟梅州大地的生态环境优越,山川秀美如画;感悟梅州城市的规划井然有序,历史底蕴浓厚;感悟梅州乡村的田园风光旖旎,振兴成效显著;感悟梅州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城市街头,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亲切感。期待北大能够和梅州继续保持合作,为梅州的发展贡献北大力量。
同时也感悟到我们同学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体现出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大家总是能够积极应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在此过程中建立的友谊,也是我们这次实践团宝贵的财富。
钟颖仪:
我的老家就在梅州,我们在人才驿站她认真了解了梅州市政府在近两年重磅推出的“1+N”人才政策,在西阳镇农产品基地,也让我学会思考如何进一步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资源,提升其附加值。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政策任务,更是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与梦想的宏伟事业。乡村振兴需要我们青年人的智慧与力量,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梅州的乡村振兴经验告诉了我们“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性,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将把这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定能谱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曾阳:
梅城老街是此次行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老街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元素,漫步在老街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老街上的特色美食更是让我大饱口福,各种传统小吃和地道美食展示了梅州的饮食文化。这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梅州之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更让我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启示。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梅州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吉美娴:
在梅州农林科学院,我了解了客家炒绿茶文化、梅州特有的柚花茶,还品尝了多种新式的茶饮制作,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茶基地对于传统绿茶与梅州柚结合这一创新之举,背后体现出的客家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梅州的乡村振兴经验也直观地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创新管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梅州市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梅州的乡村振兴经验让我认识到,现代科技和创新管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梅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好客的民风。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专业素养,更让我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琮琮:
在梅州之行的过程中,我参加了多场座谈交流和讲座活动。站在梅州市外语实验中学的讲台上,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求知与渴望的眼睛,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责任。宣讲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仿佛与梅实的学弟学妹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段知识的探索之旅,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向往。
回顾这五天的行程,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从容不迫,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从团队的默契配合到个人的独立思考,我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提升自己;从对历史的敬畏到对未来的憧憬,我学会了如何珍惜当下并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王粤芊:
梅江悠悠,滋养梅州儿女,千年文化在这里传承,农业经济乡村振兴在这里不断发展,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交织。作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广东梅州实践团的一员,我非常荣幸跟随团队来到梅州,学习客家及红色文化,深入了解梅州地区农业发展情况,调研产业发展新趋势并和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的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感谢梅州市各位领导老师们热情的招待,感谢团队内两位指导老师的引导以及我优秀的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
我热情地期盼客家文化在梅州市文旅部门的推广下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感受到梅州文化的魅力。梅州之行,收获颇丰,不再只是在书本和教室内学习,我拥有了更加旷阔的学习空间,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课堂,我将继续实践知行合一,笃行致远,我将带着梅州记忆开始新的学习,也希望此次我们的调研结果能为梅州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袁望博:
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家叶剑英先生和艺术家林风眠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我参观了叶剑英纪念馆和林风眠纪念馆,通过展览和文物,深刻体会到他们对中国现代史和艺术史的深远影响。叶剑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林风眠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成就,让我对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次梅州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还深刻感受到了梅州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背景,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在梅州外国语实验中学的宣讲,我也将北大的精神和学习经验传递给了更多的同学,希望能够激励他们在学业上不断进步。我将会将这些珍贵的经历和所学融入我的学术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而努力奋斗。
李海杰:
作为一名生于梅州,长于梅州的同学,此次梅州之行让我倍感亲切。许多地方在我之前已经多次到过,如叶剑英纪念馆,客家博物馆等,也有我初次到达的地方,如外语实验学校。但是不论之前我是否来过,此次梅州之行都收获颇丰。
博物馆内展示了绚丽的客家文化,如围龙屋,客家菜,客家话等。虽然我曾亲身参观围龙屋,但是在博物馆见到模型时,我依然被围龙屋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这些建筑不仅是我们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团结协作、重视家族观念的象征。每一座围龙屋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见证着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亲情与责任。
此次梅州之行,让我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家乡,也让我深切感受到这几年梅州的发展成果。这不仅加深了我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家乡的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童智超:
本次实践活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产业调研部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的学生,我们做过不少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等话题的相关研究,但很少有机会能够走出校门,走进山野田间,了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情况。农林科学院、太空育种基地和农业种植基地的参观经历将学界广泛讨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具象化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明白“科技创造价值,创新改变农业”的实践意义。农业公司的座谈经历内容让我对“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现代化生产运营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科技惠农、产业兴农、共同富裕等问题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青年学生绝不能将研究仅仅局限在枯燥的文献阅读和架空的理论思辨中,要做到肚里有墨水,身上有汗水,脚上有泥水,勇于在实践中觅得真知。
雷浩然:
在抵达梅州之前,对这座城市的一切映像都停留在来到岭南后身边人的言辞之中。潮汕菜、广府菜和客家菜是岭南的三种主要菜系,也是广东主要的人口组成。在一些宣传片上,也能对梅州人有些只言片语的了解。比如梅州是“将军之城”,还走出过“世界球王”。另一个主要的观念,来自客家人这个群体。客家人遍布五湖四海,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痕迹。从“湖广填四川”到“近代下南洋”都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客”这个词自然是与“主”相对的。这个词也恰恰反映了客家人漂泊的历史——他们起源于中原,在千年岁月中有过五次波澜壮阔的迁徙历程。在客家博物馆里,我看到一进入大门便能看到一个巨大的“亻厓”字,这是一个客家自称为“我”的词。一个人,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界,才成就了每一个独特的“我”。
在梅州,老街是我们常常驻足的地方。步履匆匆中,很多的店铺都只能匆匆地经过。但那些店铺之于我的印象也依旧是不可磨灭的深刻。那些老街都有着特别的年代感和回忆之处,像是某段凝固的史诗或者乡曲村歌——甚至是令人感到熟悉的心安。的确,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恍惚地觉得和老家一条很久没有再去的老商业街有着某种相似的地方。那一刻的感触或许就是,也许每个还在异地的人,都是一个“客家人”。
孙金苹:
梅州,被誉为客家人的故乡,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来到梅州市区,参观了梅州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展览丰富多彩,展示了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客家民俗”展厅中,那些精致的传统工艺品和色彩斑斓的客家花布,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客家村落。馆中的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客家人的传统习俗,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客家人不屈不挠、勤劳奋斗的精神。
这次梅州实践活动,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梅州的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而这里的人们更是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应当珍惜并发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4“笃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广东梅州实践团为期5天的实地社会调研圆满结束,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实践,对梅州的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旅游创新管理和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考察,深刻回应了“客家茶酒香飘粤港澳湾区,梅州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主题。
来源:青春南燕
审核编辑:刘浩楠
审核发布:王可佳 王琳
近
期
发
布
心系苏沪,合作共进|深研院走访上海、苏州校友
笃行计划2024 | 蓝图擎启新天地,火凤涅槃诚可期——安徽瑶海社会实践日志
笃行计划2024丨杏花深处牧歌传,绿野新篇绘通榆——吉林白城通榆社会实践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