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假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作为语文老师,我给五个关键词

水寒 水寒说语文 2018-12-07

本公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18年第六十三期(总第237期)


在公众号留言中,经常有朋友希望我推荐一点适合他的孩子阅读的书,或者给一个书目最好。我个人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时间、精力、能力都有限,所以进展没那么快,到现在为止,还拿不出一个个人版的推荐给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学科乃至其他学科考试对于阅读地位的强化,让人们从应对考试这个角度慢慢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行动上也有所表现,寒暑假来临,各个学校都会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作为假期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网络上各种自媒体推荐的书目也有很多。

 

但面对这众多的书目,家长或学生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的状态,哪个该读,哪个不该读,哪个该先读,哪个该后读,哪个该详细一些来读,哪个该粗略一些来读……一大堆的问题会涌上来。

 

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关于选择什么书来读,我给五个关键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一:能读


 

这个“能读”的关键字落在“能”上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阅读能力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孩子自己也要有个判断。这个判断并不难,拿来一本书,翻一翻,看看自己的水平能不能较为顺利地读下去,如果能读下去,就视为有这个能力。

 

这个世界上值得一读的书,有价值的书太多太多了,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本书价值很大,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来读。还要看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如果能力不够,那即使那本书很有价值,它也不属于我们。就好比坚果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是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小孩子是无法享用的。

 

读书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不要想着超越某个阶段,要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慢慢来。前些天我偶然看到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推荐书目,看了之后有一点吃惊,也有一点担心,这些书很多是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书目,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真的有能力读下去吗?


 

不否认有个别的学生,是天才式的人物。比如,国学大师钱穆九岁的时候就会背诵《三国演义》,与现在很多初三还不大能读得下去《三国演义》的学生相比,显然领先太多了。但是,我们不能以钱穆这样的个案来代替全体,我个人的判断是把这样的书目推荐给小学五年级学生有明显的拔苗助长之嫌。

 

关键词二:爱读


 

即使单以能读为标准,那可选的书也非常之多。但是,并不是能读的书就真的会去读,这里面还有一个是不是爱读的问题。之所以选择某一本书,而不选择另外一本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喜不喜欢。只有真心喜欢,才会愿意去读,而不喜欢的很难硬着头皮读下去。

 

有些时候,我们的家长不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校推荐了书目,或者听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很好,于是就不吝金钱给孩子买回来,但买回来之后发现孩子并不喜欢读,搁置在旁边,看也不看一眼,照旧去看自己原来爱看的书。

 

眼看着目的没有达到,有家长就会采取强制措施,把那些孩子原来喜欢读的书统统都收起来,只给他在书桌上留下家长希望他读的那些书。但结果怎样呢?通常是孩子仍然不会读这些书,而且原来爱看的书也看不到,于是干脆不读书了,这样损失更大。

 

这种手段之所以不奏效,就是因为读书不能和吃饭完全划等号。如果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你采取强制的手段,把他喜欢的食物都收起来,不吃你选定的食物就会挨饿,那很可能饿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会选择吃你选定的食物。但读书则不同,不读不会有生理上强烈的饥饿感,而精神上的饥饿感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关键词三:有难度


 

“能读”和“有难度”本身不矛盾,能读不意味着要选择那些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难度的书来读。如果读一本书,没有任何难度,好比走平地一样,一眼就能望到头,读完了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这样的书用来消遣,打发时间没问题,但如果想要有所提升,则必须要选择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的书。

 

当然,这个难度是相对而言的,要根据读书人自己的能力的大小,意志力的强弱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书里总要有一部分是之前完全不懂的,读过之后才会有收获。但这个不懂可以占到什么样的比例,又需要自己去体会。好比爬山,你的能力是可以爬上15度的斜坡,还是30度的斜坡,亦或是更大的斜坡,这个需要自己去判断去实践。爬山的好处是虽然有一点累,但每每回望,总会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风景,读有一定难度的书也是如此。

 

“爱读”和“有难度”更不矛盾。是否有难度,并不是判断爱读与否的理由,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如果一本书自己很爱读,那就更愿意去克服相当的困难读下去。否则,如果自己不爱读,那即使这本书没什么难度,也不会拿来读。热爱,会使得克服难度的意愿升高,也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另外,也不要期待着读一本书就要把这本书中所有的内容都读明白,读完了一本书之后觉得没有留下任何疑问,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也不值得一读。所以,这个有难度既是指阅读之前的难度,也包含了阅读之后留下的问题。

 

 

关键词四:可扩展


 

无论鱼翅燕窝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如果只吃它们也会营养不良。读书也是如此,只读一种类型的书,必然也会营养不良。所以,要学会读更多不同类别的书。

 

但仿佛就像是一个小动物从出生开始,要把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当成它的妈妈一样。由于人的天性禀赋不同,后天的接触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必然会在某些阶段对特定类别的书产生偏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强制干预,但要有意识引导。

 

有一些时候,之所以只爱读某一类别的书,不一定是不爱其他类别的书,只是暂时还没有接触到其他更多类别罢了。所以一方面要到书店或图书馆去,了解更多的各类书籍,另一方面,也要多和读书的朋友交流,在交流中补充更多书籍信息。这些都有助于读书过程中的进一步扩展。

 

另外,书籍本身的可扩展性也要给予重视。有一位作家说,你要读的下一本书,就藏在现在正在读的这本书里。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阅读就像是鲁迅笔下的何首乌的藤蔓一样,可以牵牵连连地拔起来,不一定是为了找到某个像人形的,而是这个牵连不断拔起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就青少年阅读而言,还可以关注一些比较好的读本类的书籍,这类综合性的读本好处是节选了多种多样的文章,可以短时间内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根据节选文章的出处,去找整本书来读,或者找某个作家来读。这是一个比较有效比较便捷的方法。

 

 

关键词五:个性化



 

读书有共性,但同时也有个性的问题。不要为了追共性而失去个性。比如,现在青少年在选择读什么书的过程中,常常把中高考规定的若干书籍作为必读书。但要知道,那些书的选择只是就共性要求而言,而不是针对每一个个体需求设定。

 

每一个个体因喜好、能力等各不相同,有人可能喜欢读《红楼梦》,也有人喜欢读《水浒传》,而不能期待着每一部都喜欢。这时候,就不要非逼着自己在能力或兴趣都不在关键节点的情况下去阅读这些书,否则非但读不下去,反而坏了胃口。

 

读书需要个性,当个性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之后,从个性化的阅读积累的相关经验出发,举一反三地再去解决那些共性的问题,其实并不难。

 

这种读书的个性还体现在不跟风,不急于求成上面,不要看着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要读什么,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也不要看着别人急急忙忙地通过做各种阅读练习的方式来提高所谓的阅读水平,自己也跟风去买来大量的阅读练习册去做。结果是短期看似有所提高,长期来看却得不偿失,因为做阅读永远不能代替真正的阅读。

 

总之,如果要我回答用什么标准来选择一本书的问题,那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选择你能读爱读有一定难度可以扩展并且符合你个性需求的书来读。


本公众号其他相关原创文章推荐:

读书日 ,晒书房,话书事

阅读的基本进阶之道

像男人购物一样应对考试,像女人逛街一样享受阅读

当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