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驻村时光】他在柳州“雪乡”驻村,很费鞋

i柳州 2021-10-10

▲承接原“微评柳州”,打造新“i柳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柳州市一大批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人员在扶贫攻坚一线。这些冲到扶贫一线的干部长时间扎根扶贫工作,并为柳州市脱贫攻坚作出卓越贡献。他们是柳州广大扶贫工作人员的缩影,也是扶贫干部的榜样,更是贫困户、贫困村与政府、各单位、社会的联系纽带。柳州市网信办与“i柳州”推出“我的驻村时光”系列报道,展现他们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与生活。


4年前,“80后”李义成主动申请,到距离柳州市车程最远之一的乡镇,融水杆洞乡的尧告村成为扶贫工作队员。这也是广西最先结冰的地方,是柳州的“雪乡”。背着“哈哈背袋”的他,时刻都在扶贫的最前线,冬季时不畏严寒,就算冻成“冰花男孩”也在所不惜,刚到半年就穿坏3双运动鞋。


拍摄尧告摩天岭风光的李义成。受访者供图


入户需要常备铲子锄头


12月15日的尧告村摩天岭,刚刚遭遇了广西入冬以后的第一波降雪的侵袭,大山之中银装素裹。下午4时,为帮助村民找牛,李义成在零下4度的户外一呆就是一个下午,蓝色的针织帽已经结满了冰花。


摩天岭是尧告村的传统牧场,放养的牛羊是村民们的重要财产。“山顶零下后小牛很容易病死,有些村民有侥幸心理不赶下山,结冰后就只能满山去找了。”一边说着,李义成一边拍拍身上的冰,像这样为村民操心的样子,他春夏秋冬就有。


身上结满冰花的李义成。王以照 摄


他还记得有一次跟村主任入户,外面下着雨,4个人坐面包车跑在还没硬化的道路上,车后放着几把锄头铲子,不时发出叮铃桄榔的响声,以在车被陷进泥里后挖车。


人在车里只能一边手抓拉手,一边摇头晃脑。刚到贫困户门前的坡,村主任就把3个乘客赶下车,准备冲坡上去。


“这路还不能开摩托车,不然开一会就会变成泥人,只能开后驱的面包车。“说起刚开始到尧告村时的场景,李义成记忆犹新。


下户途中遭遇暴雨。受访者供图


经过李义成和工作队员们的共同努力,2019年尧告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尧告村从全村只有3个屯修通水泥路,变成如今19个自然屯全部硬化,政府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全村硬化路总里程达45.65公里,带着锄头入户的场景不复存在。


坐班车差点把腰震碎


尧告村位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桂黔交界处,从柳州市区出发,穿过崇山峻岭,驱车7个小时才能到达村寨。李义成初到尧告村时,全村744户3246人中还有135户510人尚未脱贫,扶贫任务艰巨繁重。


2017年8月13日本来是李义成前往尧告村的日子,但前一天杆洞乡刚刚遭遇山洪的袭击,进出道路被塌方阻断。李义成的驻村时间被迫往后顺延了10天。


李义成第一天抵达尧告村时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刚到杆洞第一天,入住的宿舍有半米深的淤泥,清理一天才安顿下来。”李义成说。当时还是作为局里指派为第一书记“支援”队员的李义成,每月有一半时间呆在尧告村,一半时间在柳州。



李义成第一天抵达尧告村时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当时来回都是搭乘班车,先从柳州花3个小时融水县城,再从融水花6个小时到转到杆洞乡,再搭摩托车到尧告村,单程就需要1整天,而且路况不好,非常的颠,能把腰震碎。”李义成回忆道。


李义成第一天抵达尧村时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从此爱上解放鞋


刚开始到尧告村工作,李义成一直有个感觉,就是费鞋。“入户路不好走,距离又远,来了半年就穿坏了3双鞋,不是鞋底磨平,就是脚趾头露出来,干脆就换成了解放鞋。”李义成说道。


“解放鞋耐磨,从那之后的鞋子再没坏过,比上百元的鞋子耐穿多了。”因解放鞋鞋底是轮胎胶,比较硬和磨脚,李义成在里面垫上了鞋垫,但也从运动鞋杀手变成了鞋垫杀手。“鞋子没坏过,但是鞋垫坏了七八双。”李义成笑着说。


李义成穿着解放鞋为村里游客服务基地揭牌。受访者供图


“解放鞋优点还有防滑,还不怕水,遇到河流小溪直接走过去,上来后冲一冲接着走,两个小时后又干了,我一共买了4双轮流穿。”说起解放鞋的优点,李义成头头是道,颇有要为一双25块钱的鞋子“代言”的感觉。


李义成工作中经常穿着解放鞋受访者供图


除了脚底帆布绿的解放鞋,李义成还另一个被“真香”的装备,就是“哈哈背袋”。哈哈背袋是当地杂货店销售的一种编制袋,3块钱一个。“入户的时候,帮老乡背了一下,觉很好很实用,就从此离不开了,4年用了有接近15个。”李义成说道。


李义成背着哈哈背袋走在结冰的村里王以照 摄


李义成背着哈哈背袋走在村里受访者供图


从此“哈哈背袋”就成为了李义成的下户标配,除了用来装文件、资料、干粮等物品,还用它来装午饭、工具、野菜、草药等。草帽、哈哈背袋、解放鞋,李义成就这样走村串户做扶贫工作,用真情实干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李义成在田中与劳作的村民野餐受访者供图


融水各乡镇都有爱喝酒的风俗,但曾因喝酒引起严重过敏的李义成,已经滴酒不沾12年。“2006年在桂林工作时因喝酒过敏,脸上长满了类似水痘的东西,每个月都跑医院,治疗半年才消除,之后滴酒未沾。”说起来,李义成还不时摸着脸上因过敏留下的疤痕。


“在村里是一口不能喝,因为在这家喝那家不喝,很容易被认为没有礼貌,所以刚开始一年,我一滴酒都没喝。”李义成说。


在这一年里,李义成也在不断地做心理建设,“毕竟下户的时候,喝酒就是农户欢迎的方式,不喝酒还是拉不近距离。”李义成说。


李义成在入户做扶贫工作受访者供图


为了喝酒,李义成做了长时间的研究。“啤酒不能喝,白酒不敢喝,最后觉得重阳酒风险低点,因为度数低,而且纯粮酿的。”李义成分析道。


2018年尧告六月六新禾节(尝新节),在参加村屯群众聚会的过程中,面对几位老者的敬酒,开心的李义成一饮而尽,喝下了13年来的第一滴酒。“当天发现自己居然能喝2个可乐瓶(2斤),自己都惊呆,还好最后没事。”李义成边笑边说,还比划起可乐瓶的大小。从此,李义成和村民的彻底打成了一片。


李义成跟村民喝重阳酒受访者供图


复苏沉寂20余年的历史


4年的驻村,李义成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尧告土著”:一身苗服,晒得黝黑;对村里每一户人家了如指掌;说起村史、村情头头是道。


在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支持下,李义成除了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茯苓、灵芝等特色产业种植外,还积极为尧告村寻找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这个“生财之道”。


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尧告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绿意盎然,一座座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种民族风情与田园风光糅合的美丽让李义成有了主意。那段时间,李义成老是拉着村民问东问西,终于在寨楼里发现了一个“宝库”。


尧告村摩天岭的云海风光。王以照 摄


“那是一本册子,记载着完整的苗族拉鼓习俗,但因为耗资巨大,来的客人都是免费吃喝,每举办一次村里的牛羊猪都要遭殃,大型的拉鼓节活动已20多年没举行了。”李义成说道。


“拉鼓节是苗族文化’活化石’,和贵州闻名的’鼓藏节’类似,如果能够恢复过来,尧告的乡村旅游必定能起飞。”李义成赶紧拜访拉鼓节传承人,咨询各级政府及村委会、宗族耆老、文化专家的意见后,李义成牵头建立拉鼓节筹备委员会,决定文化扶贫从复兴尧告苗族拉鼓节开始。


三百尧告拉鼓节鼓头鼓师准备起鼓仪式。受访者供图


这时候喝酒就派上了用场,李义成经常买点小菜到村民集中“蹭饭”,熟络感情的同时,也安利拉鼓节的好处,最后获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同意。李义成还搞起了网络众筹,募集了11万元资金。


2018年10月,新一届“三百尧告苗族拉鼓节”举行,标志着苗族拉鼓习俗在当地沉寂20多年后正式回归。


短短数月,尧告村的名字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一批粉丝。同时,苗族拉鼓习俗入选了第七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山人海的尧告拉鼓节。受访者供图


此后,李义成又提出,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拉鼓文化为核心,围绕尧告拉鼓节,引导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举办拉鼓节及传统习俗活动,吸引游客,实现增收。仅此一项,2018年已为村寨群众创收超过20万元。


如今,尧告村的文旅红利已逐渐显现。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尧告村已迎来10多次较大规模的旅游团组,累计吸引外地游客3000余人次,创造旅游收入80多万元。


尧告拉鼓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受访者供图


尧告村实现脱贫后,李义成和工作队、村“两委”计划整合苗族拉鼓民族文化和高山天然牧场等资源,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区和苗族拉鼓习俗传承基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这个偏远山村的振兴


未来,李义成希望能依靠各级部门的力量,引进旅游公司结合拉鼓节对摩天岭进行开发。“其实拉鼓不仅是融水苗族的文化,这在全中国都是少有的,研究表明广西尧告的拉鼓节和贵州雷山的鼓藏节同根同源,好好运作起来,可以成为中国苗族的一张文化名片。”李义成说。


i 柳州报道 记者:王以照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我的驻村时光】他主动请缨 ,对待村民如同家人

点击图片阅读|【我的驻村时光】走烂3双解放鞋的他,在村里“扶贫扶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