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每年花几百亿搞对外援助真相 国人看后五体投地 实在是高

2017-09-15 虎哥 迷彩虎军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50k5tak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背景音乐

7AND5 - Equality 7-2521

Capo Productions - Corporate Dreams  

中国的着眼点通常在经济发展上,没有政治附加条件。中国的对非援助在2004年开创了资源-信贷-项目的“安哥拉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借给安哥拉一笔钱用于购买中方的工程项目服务,如果安哥拉还不上钱,那么就由中国开采安哥拉的资源进行抵偿。中国的工程、矿产、金融企业都可以在这个项目中分得一杯羹。看上去还不错?其实,我们能获得的利益远不止如此。


中国援助非洲的工程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医疗、铁路、港口、电站、信号站这类的。中国方面是项目的建设方,但在项目落成后因所在国缺失管理经验需要中方参与经营,那么建成项目的实际运营权就会被中国所掌握。而掌握像物流、交通、通讯这样的枢纽对于中国的经济拓展是有极大裨益的。中国的港口建成在哪里,中国的货船就驶向哪里;中国的铁路修到哪里,中国的商品就销售到哪里。中国的信号站矗立在哪里,中国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承揽项目的工程类央企是以总包商身份出现的,总包商承揽项目再将项目切分给民营背景的分包商。分包商为求成本最优,在国内寻找设备供应商,同时再以国内工资两到三倍的价格在国内招募大批的农民工出国务工,而这些农民工在海外,吃住都在公司,获得的工资也大多寄回国内。这样一来带动并活跃了国内的经济,二来解决了国内就业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


基础设施项目并不是孤立的。比如说,帮助非洲国家建了一个火电厂,火电要烧煤或者油,就得配套能源开采业,工矿和冶炼系统。建设能源企业但没有设备,就得从中国进口机械,而且光是开采出来还不行啊,得要运送出去吧,那就需要一整套交通物流系统。这些企业、设备、矿场不可能自行生产,还需要有操作、管理的人才,教育培训是不是也得搞一下?医疗是不是也要搞一搞?最后,这么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起来了,这一整套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启动,那是不是也得考虑从我这贷款呢?所以对外援助,最开始可能仅仅是一个点,但这个点建设起来后就产生出了对一整套系统的需求。而因为我们最早进入,这个体系的标准和规格是按照我们的思路和标准打造的,所以接下来的体系建设工作,我们是最为适合的。就像所有商业行为一样,开始培养对方的消费习惯,着重于对方之后的购买行为。


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利用二战赔款的机会,一举为日本商品打开了东南亚市场,捎带脚的转移产业,形成了日后赫赫有名的“雁阵模式”。世界上花大笔钱搞对外援助的国家不在少数,除了传统欧美发达国家外,日本在东南亚和我们竞争,印度在非洲和我们较量。从根本上来讲,对外援助是在为中国的过剩的资本、产能、劳动力寻找新的市场,这块阵地我们不抢别人就要占领。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援助是“无偿”的,没有后来附加的项目内容,我们也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全局。即便是当下被诟病最多的改革开放前的对外援助也有其深远意义。我们在东南亚、在非洲支持反殖民、搞共产主义,拖住了英、法等西方国家。我们对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援助拖住了苏联。这一拖就使得他们无法拼尽全力压制中国,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就拖出来中国的两弹一星、三线建设、和一整套的工业体系。我们今天和大国之间的缓和是暂时性的,如果未来对抗程度加剧还要继续加大对外援助的力度以争取中间国家的支持。

《迷彩虎》

每天与你

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