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党代会・逐梦的五年 | 马圣进:生生不息砥砺强国志,科创实践躬身报国行



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贯彻“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的主题,推动开展更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现推出“逐梦的五年*院系学生典型案例”专栏,展示和讲述学生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树立校园榜样,传递青春正能量。本期讲述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圣进。




马圣进,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国家杰青马利庄教授,在读期间深耕人工智能领域,聚焦创新创业,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市金奖、全国总决赛银奖,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金奖,2022戴森设计大奖(James Dyson Award)全国组冠军等奖项。他作为学校代表被聘为上海市普陀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科创引领人,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使命驱动,百折不挠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马圣进一直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落到实处,在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做出一番创新成果,走向创业报国之路。

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导师马利庄教授一直鼓励他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做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入学之初,他将目光聚焦于肾母细胞瘤诊断方向,在调研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很多肿瘤病人的痛苦与无奈,这激发了他的使命感。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套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系统,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但由于对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了解的不够,最终并未获得较多的盈利。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在怀揣梦想和激情的同时,创业的过程也是充满艰辛和挑战,他深刻总结了经验教训,整理行囊,准备迈向下一个路口。




筚路蓝缕,柳暗花明


在上海的各大医院奔波期间,马圣进遇到了一名罕见病儿童患者“轩轩”,据“轩轩”父母介绍,由于罕见病十分地“罕见”,诊断十分困难,花销也很高。医生也提到,罕见病患者若不及时诊断并尽早干预的话,寿命一般不会超过5岁。马圣进的内心深受触动,“能否用自己的所学的AI知识介入罕见病早筛呢?”这个想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CareRare罕见病筛查项目迅速启动。项目开始初期,马圣进带领团队在上海的五家三甲医院深入临床调研,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罕见病样本库,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最终形成了产品——罕见病筛查一体机及配套的服务。为验证产品的有效性,他们团队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了试点,半年时间内就筛查出了350名高危患者,平均每人次为门诊医生节省32分钟。

在华东师范大学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双创孵化指导服务的“加持”下,他已经与合伙人成立了公司——上海晤罕科技有限公司,并代表学校参加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求实创造,饮水思源


公司在慢慢壮大的同时,马圣进也不忘回馈学校、回馈社会。2021年10月,他积极参与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活动,并被聘为创新实验室的科创引领人,为孩子们展示大学校园里的创新力量,相关事迹得到《青年报》《上海科技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作为科创引领人,他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造福社会。其间,他协助开展《人工智能科普系列课程》和科普剧等活动,并于今年暑假期间前往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进行支教,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双创活动,与同学们面对面分享和交流科创经验,让青少年实现科创从“知”到“行”的转化。

马圣进还积极参与社会及学校组织的公益服务活动,疫情期间,担任河西片区五舍5层楼层长,服务276位同学;在社区,他实践所学,搭建了江川路街道的居民互助平台,累计使用人次超2000人次。同时,他还参与了迎新生志愿者、献爱心捐款活动等,以真心真情诠释师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回忆自己这逐梦的五年,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离不开学校的培养,身在强大的中国,我倍感温暖,信心满怀。未来,我会继续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奋勇前行,用科研回馈社会,用奉献照亮他人。”时光不负奋斗者,他的征程还在继续,奋斗的脚步也在一直向前!


  来源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