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的本质是交换不是流动

文sir 闲人不在场
2024-10-05

当我们思考经济时,交换和流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东西方差异

西方经济认为经济学的本质是研究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

基于人类需求和欲望总是无限的,而可用资源有限的事实,经济学试图了解和解释资源配置的过程。经典的代表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调整和协调资源的分配,而无需集中的中央计划,个体的自利行为会被引导到最有利于整体社会利益的方向上,即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机制和市场力量将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最终达成帕累托最优。

东方经济学(并非严谨学术定义的区分)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与亚当·斯密的经济观点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经济本质视为阶级斗争和剥削的结果。并对于价值理论和商品生产具有独特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仅来源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还来源于劳动力的交换价值。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根本。这与亚当·斯密的边际效用理论和个体行为假设有所不同。

虽然,东西方对于经济的理解存在不同,但我们发现交换流动都在经济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交换是指在市场上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人们通过交换获取所需的物品和资源。交换是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它促使资源从一个个体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个体或组织

另一方面,流动是指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流动。这包括货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资源的流动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资金的流动促进了投资和创新,劳动力和技术的流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可以说,经济的本质既包括交换,也包括流动。交换是资源重新配置的基础,而流动是经济系统的运转和发展的基础。直观上,很难讲谁比谁更重要,但当需强调的是,当把时间(社会发展阶段)和空间(国家地区等)序列加入考虑,这个问题显而易见。

因为,流动只是空间概念,而交换可以升维囊括经济资源流动的模型。换言之,交换是源动力、是顶层设计,流动是传导机制、是前因导出的后果。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必须有外力做功,做出交换的动作,才会在系统中产生增量动能。

经济交换的形式

按媒介形式分类:

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是原始的经济交换方式,这种交换方式的特点是直接、简单,但存在着匹配需求和价值等问题,因此在发展到更复杂的经济中往往被其他交换方式所取代。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被用作交换的媒介,代替了直接物物交换,同时货币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黄金、白银、铜币、纸币、数字货币等)。需要注意的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纸币并不是,纸币仅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力保证施行的价值符号。每个参与交换的个体将自己的商品或劳务出售为以货币标记的量化共识,然后使用所得的货币来购买其他商品或劳务,这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和分工,提高经济效率。

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更高级的交换方式,把货币升级为一种机构、机制或商业行为,如果套用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可以将这种商业媒介理解为一般等价中介,如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商业的存在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选择,降低交易成本,但弊端是助长经济泡沫和虚假繁荣的经济假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按媒介表现的交换方式,具备发展时序上的递进性,即后者较前者更为先进。

按主观意愿(或信用共识):

市场交换:自由市场经济中,通过商品买卖实现资源的交换,市场交换的基础是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供求双方追求自身最大利益。

命令交换:也称为计划交换,是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央计划机构通过计划和命令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和交换,生产者和消费者按照计划执行和配合。

社会交换:社会交换是在社会关系和互助基础上进行的经济交换形式。它基于社会互惠、信任和合作,不依赖于市场价格或政府命令,如邻里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社、互助组织、NGO等,带有半公共性。

影响经济交换的宏观要素

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中,他认为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四项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

(1)生产要素: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工、债务资本等;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尖端科学的研究机构等。

(2)需求因素:包括内需、外需两方面。

(3)关联产业:即国家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富集度和比较优势,这种战略强调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可以形成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整个国家地区的竞争力。政府可以提供基础设施、技术支持、金融支持等条件。

(4)发展战略和竞争状态:国际环境、国家竞争状态和发展阶段、未来走向等等。

具体的案例

坐标系1:西方发达国家阵营

此类国家经济发展阶段靠前、产业发育成熟,但一般传统优势产业比较固化,虽然总量优势明显,但发展动力欠缺,需要开辟新的交换标的。同时,因为快速发展期的基本要素挖掘过猛,大多存量要素有限,未来将更大依赖于外需通道和国际资源占有。因此,往往酿成此类国家地区的单边主义格局和向外掠夺式发展。

交换通路:货币霸权,商业模式交换。

坐标系2:东方后发快增长阵营

此类国家经济发展阶段靠后、产业链薄弱,但发展迅猛,且产业发展包袱少,可以快速迭代不同产业门类,利用战略过渡期固化优势产业集群,利用二次上升期将拳头门类放大,实现在第一坐标系阵营薄弱环节的弯道超车。

交换通路:物物交换(非货币度量的经济标的,如),货币话语权博弈。

坐标系3:衰退期阵营

这一阵营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诸如第三世界欠发展地区、从未经历经济快增长阶段,一类是曾经的发达如今进入快速下降通道的国家地区,这两类阵营在经济交换的视角下具备同一性:产业动能薄弱、人口过剩、有效劳动力欠缺,内部资源畸形开采、内部需求枯竭,同样极大需要外部环境的助力。但可悲的是此类国家地区,往往不具备需求、产业、战略话语权,只能恶性依赖资源要素,导致死循环和规模化的囚徒困境

交换通路:物物交换,国际社会交换(先发地区国家的援助)。

总而言之,交换前提是每个人或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资源或交换价值,才会延伸出后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对于我们的启发是:

1、合理使用要素,不要过度开采,无论是自然、人力还是信用资源;

2、内需大于外需,凡事向内找、先创造价值,从而内需引导外需;

3、产业门类多元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前沿产业跳跃化;

4、找到曲折向前的道路,战略为本、大制不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闲人不在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