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矮株“小琵琶”
0117效仿丸子老师观察水杉的叶芽,来观察枇杷的叶痕
下楼买墨囊,顺道在买墨囊的路上偶遇了一小株枇杷。
丸子老师研究水杉跑了好几个地方,看来还真是,白杨园的枇杷太高够不着观察,着实需要找更多地方的枇杷株观察。目前已经找到3处枇杷。
这棵枇杷就起名小琵琶吧。
受丸子老师影响,观察一下枇杷叶芽和芽痕,摘一片枇杷叶下来,天哪,叶子上有凸出,叶痕处有洞,刚好像建筑的榫卯结构。
围着小琵琶转了好几圈,发现了新叶芽,叶芽是从一片叶子根儿和枝条连接处发出来的。叶芽颜色有点发白。
想找到更多的叶痕,没有观察到,或许是不认真才没有观察到,明天再来。
0118继续观察“小琵琶”,发现叶痕小秘密
下班又去看“小琵琶”,想再看看其他叶子与枝条处是否是榫卯式连结。
天气阴冷,加上傍晚没有了光线,不容易观察,但又掰了两片叶子(原谅我,枇杷叶还挺茂盛的,容我观察一下),发现不全是一个榫卯连结,叶子和叶痕处有好多连接点,可能太细了,没能完好分离,折了。
但这次找到一个干了的叶痕处(也可能是枝痕,自己起的名,不知道对不对),皱巴巴的,像是人脸上的皱纹,看来人树一样都有沧桑。
晚上偶尔读到一首关于枇杷的诗看到一幅枇杷画,觉得瞬间生活有了诗意,于是查阅一些关于枇杷的诗画,数量还不够,再攒攒再写。
0119再去观察叶痕,看到皱皱的小间距
叶痕的奥秘,估计还有,再去观察“小琵琶”,看到浓缩在一起的叶痕,每两个之间间隔很小,密集在一起,像是没长开。间距跟密集在一起的叶子间距大小差不多。
0120整理前几天的其他观察之枇杷叶
今天没下楼观察,把前几天观察到的其他内容整理过来。
写写枇杷叶
互生,螺旋式互生,可能是为了每片叶子都不被遮挡才螺旋式互生,也因为这样从远处看就像一团叶子围着枇杷花簇。跟旁边的树木叶子很像,但叶子明显不是一个科的(希望没有猜错,下边图左边是枇杷,右边是另一个,叶子一个皱,一个光,一个叶脉明显,一个不明显)
枇杷之所以叫枇杷,是因为叶子跟乐器琵琶非常像。我查阅了百度,也观察了“小琵琶”的叶子,发现真的是叶子前端有锯齿,叶子根部没有锯齿是全缘,而且没有叶柄,叶子根部直接连接到枝条上。有叶柄的叶子,叶子下边有个细棍棍,方便你手拿着。
枇杷叶前端有的是尖尖的,有的是椭圆的。叶脉十分明显,一侧叶脉是平行的,两侧叶脉对生(位置一样),大枇杷叶上有20多对叶脉呢。
枇杷叶最外边虽然看起来没四季青那样的锁水油质膜,但依然是不落叶的,叶子掰下来时能感觉到连接很有韧劲,不像落叶树叶到秋天落叶的时候,轻轻一碰就掉下来了,且痕迹平整。
正面颜色深一些,背面发白,而且有棕色的密集的褐色或者绣色绒毛,跟花苞上的毛一个颜色。白头翁在初春地面很矮的地方开放,就披着绒毛,颖儿老师说是它的棉被,御寒用的。这个秋冬开花(据说开三次开花)春夏结果的枇杷长毛,估计也是为了御寒。
0121整理前几天的其他观察之枇杷花
依然是没有观察,写写前几天观察到的,写完今天的,感觉不知道观察啥了,所以这两天下楼也没有观察。
今天写写枇杷花。
百度说一棵树的枇杷花也分三批开放,树顶树腰和最低部分树冠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开放,观察高树没看清(太高了,可能花期也过了),观察低低的“小琵琶”,绕了几圈,发现好像是这样,树顶的已经败了,树腰的有的已经败了有的还在开放,树冠底部的还有花骨朵(也有可能是芽苞,就是叶苞,专业术语不准确,haixiu)。
琵琶花序是圆锥花序,是由多个总状花序组成的复总状花序。奇怪的是,整棵树树顶的花先开,而总状花序是最下边的先开,顶端的后开,这样就可以随着花穗的长(zhang)长(chang)继续开花,在10-19cm的花穗轴上有少则30,多则将近300朵的小花,怪不得看不清琵琶花一堆是咋长的。配两个图,总状花序,和总状组成的复总状,就是圆锥了。
好在看到了一朵枇杷花,白色,五个花瓣,雄蕊长度没有超出花瓣的长度。在细节上没法观察,不是盛花期,摘了就没更多可以观察的。
不过,看到了露头还没开放的,露出来的颜色是淡绿色,被绣色绒毛包裹的萼片包围,所以萼片也观察不清(找借口),像是坏坏的自我修复中的灭霸(哈哈)。
枇杷花暂且观察到这么多。
且本周观察记录结束,下周还不知道观察啥,周末请教一下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