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现代知识人的命运轨迹:一个规律性现象

2017-03-07 嶺東書院

 点击 嶺東書院 关注我


自1911年共和初创迄今,关于中国知识人的命运轨迹,据初步观察,有如下规律性现象:


(1)民国时期,凡是投奔延安(如丁玲、李慎之、王实味等)或者在重庆与周恩来等中共领袖打得火热的(如郭沫若、周扬、翦伯赞、吴晗等)知识人,在所谓知识分子改造以前,大都相当风光。1957年,是一个分水岭:或者充当急先锋(如郭、周、翦、吴等),或者落难(如丁、李等)。凡是阳谋时风光一时的(郭、周、翦、吴等),文革时首当其冲,成为被打倒的对象(郭、周翦、吴等)。国统区的共产党的同路人(胡风等)或自由派(如储安平、费孝通、吴景超等),从思想改造运动起,陆续遭殃。纯正的学者尤其是历史学家(如陈寅恪、顾颉刚等),大致无大起大落。1946-49年内战期间,同情国民政府的学者(如雷海宗、杨人梗、钱端升等),1957年几乎被一网打尽。


(2)老三届、新三级学人中,有当兵经历的,大多比较正统或者新左(如苏力、王希等);凡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和留美经历的,绝大多数是自由派(朱学勤、张千帆、贺卫方等)。历史学者中,几乎没有新左派,因为他们知道历史的实际进程及其教训;做现代文学的,出了不少新左派(如汪晖等);法学家中,自由派占学界主流;经济学界中,既有自由派(茅于轼、张维迎等),也有新左派。


(3)改革开放后入大学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尽管左中右都有,但持自由派立场的,当居多数。


(4)八九之后入学的,基本上是务实主义者。九十年代生人的新人类,属于网络一代,或开放,或保守,但仍不定型,难以按派一言蔽之。


(5)判断一个学人究竟是自由派还是新左派,最重要的参考指数之一是对待美国的态度。



注:转自网络,编辑/罗胤。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即删。


 关注是一种学习,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嶺東書院”(微信号:hydgzh3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