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海研究】王 雪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海上威慑实践与中国应对

武大边海
2024-09-26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图源:新华社

本文作者

王 雪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关系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原文刊载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6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现有研究成果多涉及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建立的过程、影响与前景,以及这一新型小多边集团的联盟性质。少数研究注意到了该安全伙伴关系的“一体化威慑”战略逻辑,及其对国际核不扩散规范体系的冲击。那么,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海上威慑功能与限度具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海上威慑实践表现的探讨,以及关于中国应对策略的讨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一、分析框架:美国对华展开的海上“一体化威慑”

“一体化威慑”并不是新概念,在冷战语境中,其涉及核力量和常规力量在欧洲战场对苏联战略的综合影响。2021年以来,拜登政府为“一体化威慑”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战略目标指向防止地区热战与维护海上利益,战略举措包括成本强加与风险强加,实践表现为注重拒止性威慑战术,整合海上威慑手段以及延伸威慑时空范围。

图1 美国对华海上“一体化威慑”分析框架示意图

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海上“一体化威慑”实践

(一)增强海上拒止能力

美国在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中指出,“一体化威慑”由可信的战斗力量实现,并由安全和有效的核威慑支撑。2023年12月1日,美英澳国防部长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常规武装与核动力潜艇是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支柱之一,美国与英国将增加核潜艇访问澳大利亚的频率。在“一体化威慑”框架下,美国不断以新的手法和思路升级与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军事合作,尤其是保持和扩大美国及其盟友在军事能力与关键技术方面的优势。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更加坚信拒止性威慑相对于惩罚性威慑的有效性,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实力建设提升备战能力。

(二)促进关键盟友威慑能力一体化

当前美国在“一体化威慑”框架下以跨区域联盟体系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一体化,推动欧亚联动。在依靠盟友与伙伴应对当前国际环境的挑战与威胁过程中,美国的小多边合作机制与盟伴网络构建呈现出“以核心带外围”的特点。澳大利亚是美国对华威慑的薄弱环节,所以美国与英国帮助澳大利亚建设核动力潜艇与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旨在克服美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现存威慑力量的短板,进而提升集体威慑能力与战备能力。

(三)推动威慑范围的延展

在美国海上威慑空间延展背景下,美国将其与伙伴国之间相互操作能力建设从东南亚延伸至南太平洋岛国。2023年5月,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安全协议,这使美军可以在15年内使用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军基地在内的6处据点。在美国的带动下,英国与澳大利亚也在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防务合作,并加强在印度洋的存在。基于“安全不可分割”的逻辑,美国在舆论话语层面建构乌克兰危机与台海危机的联系,宣称乌克兰与台湾都直接毗邻强大的“专制国家”。通过反复渲染大陆对台武统“威胁”,拜登政府在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过程中打造“挺台联盟”,增加中国行动的政治成本。

 三、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实践海上“一体化威慑”战略的制约因素

(一)英国与澳大利亚对美国的追随存在上限

英国追随美国的限度主要表现在:第一,英美之间的信任关系并未彻底达成,在英国精英看来,美英的“特殊关系”是非排他的,他们也并不鼓励使用“特殊”这一形容词。第二,英国在“印太地区”潜在冲突中发挥作用的实际能力有限。当前英国海军的战略威慑与打击能力因国防经费不足、战备执勤事故频发、国防工业显露颓势以及人力资源的有限饱受质疑,其在太平洋也没有重要基地,短期内英国并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将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第三,在一些具体的全球治理议题上,英国并不愿意盲目跟随美国,而是坚定自己的全球治理理念。

在澳大利亚国内,相关批评者已经提出质疑:澳大利亚将自身的军事力量嵌入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之中,是否会舍弃太多主权与机动自由。同时,美国与澳大利亚“印太战略”视野的差异,压缩了双方海上协作的空间范围。澳大利亚关注的战略视野聚焦南太平洋,但美国的战略视野包括整个太平洋,延伸至印度洋。此外,澳大利亚在安全与经济层面的对外依赖呈现结构性错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侵蚀澳美同盟的基础。

(二)美国的战略调动能力与资源有限

美英澳三边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所代表的小多边外交本身就是在美国“单极霸权”开始衰落、对外战略收缩、对多边主义领导能力迅速下降、轴辐式同盟体系与亚太战略之间的内生矛盾逐步暴露的背景下兴起的。美英澳《海军核动力信息交换协议》项目每年的花费约占澳大利亚GDP的0.15%,加之300亿美元的工业基地投资,预计澳大利亚获取核潜艇的总耗资在2680亿至6680亿美元之间,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相当大的财政压力。亚太地区秩序并非欧洲国家体系的产物,也并非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霸权秩序的副产品,域内国家行为体在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构建中是切实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调动能力存在“天花板”。

(三)国际与区域规制的约束

在国际层面,美英澳三国围绕核潜艇技术的合作面临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与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约束。在区域层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推进主要面临1995年《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Southeast Asia Nuclear-Weapon Free Zone Treaty)与1985年《南太平洋无核武器区条约》(Non-Proliferation Treaty)的规制。

(四)三国共享核潜艇技术存在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一项技术共享协议,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将分享远程打击能力、人工智能、网络和量子技术等领域的信息,但这将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共享核潜艇技术等高度敏感的军事技术可能涉及复杂的合作和技术保密问题,以及与成员国在较长时段保持合作的政治风险。


 四、美国海上集体威慑的战略影响与中国应对

(一)战略影响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推动的海上集体威慑实践推动了中国的周边外交从“小周边”走向了“大周边”,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紧密交织。美国2022年初发布的《印太战略》明确指出,美国不再寄希望于改变中国,重在塑造中国的战略环境,影响周边国家的选择。美国与澳大利亚通过协防台湾承诺的清晰化强化对中国的威慑效应,在台湾问题上降低对中国“战略再保证”,这将极大推动中国周边海域的战略失稳与冲突升级。无论是“一体化威慑”对“集体威慑”的强调,还是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为代表的美国“小多边”安全机制积极转向,都将加大中国“大多边”地区安全与发展倡议的落地难度,并对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带来冲击。

(二)中国的应对

中国需要不断正本清源,揭露当前美国所宣扬的多边主义并非联合国框架内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主义,而是为美国战略利益、遏制他国服务的“伪多边主义”。同时,中国需要提出迎合国际发展趋势、符合广大国家利益的多边主义理念,并使这些理念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应对美国发展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对中国周边战略安全环境的塑造,中国有必要加强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与威慑力,加强洲际导弹的机动性,进一步提升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制措施和能力的研发与部署。加快提升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强化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探索潜舰合同立体反潜新战法。持续扩展中国的海上威慑战略工具箱,比如网络战能力、深海空间战等。

在美国以小多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加紧对华围堵过程中,东盟十国既是重要攸关方,也是最具潜力的蓝色伙伴。因此,需要适时调整中国—东盟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思路,挖掘中国与东盟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新增长点,甚至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利益让渡。在稳步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同时,促进中国和东盟整体的多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比如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促进亚洲国家的团结,将巩固亚太安全秩序观念共识与规范机制的主动性牢牢掌握在域内国家手中。


《边界与海洋研究》和国内多家数据库建立了合作关系,全文阅览或下载请登录以下任意一家数据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http://www.nssd.cn)

中国知网

(https://www.cnki.net)

维普网

(http://www.cqvip.com)

END

审核 | 屠    酥

排版 | 刘雁翎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编辑部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大边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