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建行的“较量”
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轻金融(ID:Qjinrong)
两年前,由工行研究人员撰写的一份《建行竞争力提升之原因剖析》系列研究报告,引起一时轰动。
拥有“狼性文化”的建行,在多个领域赶超工行的意图与效果明显,开始被工行重视与警惕。
由此,一场工行、建行两家大行的较量开始“暗流涌动”。
两年了,建行在哪些方面赶超了工行?这两年工行做了哪些反击?通过工行与建行的2018年业绩表现,或可窥见一二。
总体来看,宇宙行在盈利能力、综合金控平台等领域依然有很高的护城墙。时间拉长到十年,工行无论在公司贷款还是个人贷款,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鲜有波动。2016年,建行在个人贷款超越工行,已有3年之久,目前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建行在2016年开始加大个人贷款,也影响了其公司贷款的增速。不过,公司贷款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营收的稳定性,这或许是强力推动转型需要付出的代价。
同时,两家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短期内是一场难分伯仲的较量。
一、综合竞争力比拼
“世界最赚钱的五大银行中国占4个”,大行的赚钱能力被诟病,不过庞大的体量同时意味着稳健与规模经济。
轻金融分别找了分析师关于工行、建行2018年报3篇较深度的研究报告。
关于工行的3篇报告,标题分别为:《营收增速保持高位,存款成本平稳负债优势突出》;《持续稳健向上,未来综合金融发力》;《规模扩张带动业绩增长,可持续性高》。
关于建行的3篇报告,标题分别为:《基本面佼佼者,凸显大行风范》;《稳健向上,关注其科技转型》;《存款成本抬升拖累息差环比下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不难看出,总体市场关注的点,是工行存款成本低、综合金融强劲、规模扩张效应明显;而建行资产质量稳健,科技转型受关注,但建行也受存款成本抬升的困扰。
“建行竞争力提升的直接原因体现在:对国家政策和源头业务的把握、对重点客户的资源投入、灵活有效的营销手段以及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这是上述《报告》中关于建行竞争力的分析。
的确,这几年建行都紧跟国家政策,争做“第一”。
例如,建行理财子公司是第一家获批的,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业;建行是大行中第一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2018年紧跟国家政策,建行还全面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
三大战略均有所成果。
首先是在住房租赁平台建设、租赁模式探索、租赁生态建设以及金融服务等都已经形成体系;其次是普惠金融。现在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已经达到6312亿,去年一年,增加2125亿,这个速度是够快的(金融科技见最后一部分)。
工行对政策的落地速度也并不逊色。
例如在小微金融政策落地方面,经营快贷上线9个月以来为60万户小微企业授信超过30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00多亿元。
去年9月,工行提出力争未来三年,公司贷款增量的1/3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领域,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三年翻一番,今年的增长目标在1000亿以上。
从资产质量来看,工行与建行表现都比较稳健。两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去年都提取了相当多的拨备,拨备覆盖率均大幅提升。
二、“护城墙”:宇宙行更高
为了更深入对比两家银行,我们先从盈利能力开始。
从营收增速上,工行略胜。工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737.89亿元,同比增长6.50%。建行实现营业收入6588.91,同比增速为5.99%。
从结构来看,工行利息净收入表现更好,建行非利息收入则保持正增长。工行利息净收入增长9.7%至 5725.18亿元; 非利息收入2012.71亿元,下降1.5%;建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862.78 亿元,增幅为7.48%;非利息收入1726.13亿元,增幅为2.02%。
由于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高,因此净息差成为了关键指标。从2018年净息差表现看,工行与建行均在2.3%的水平,不过,其构成却有大不同。
相对而言,工行更优。去年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4.38%,建行的为4.34%,除了个人贷款以外,工行在企业贷款、票据贴现以及境外业务的平均收益率均高于建行。
申万宏源测算,建行2018年末年化净息差为 2.22%,环比三季度末降低 12bps,结合息差结构、利率分解测算来看,“存款成本成为拖累息差的主因”。换句话说,就是存款增长压力增大。
在付息资产方面,工行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付息率都略高于建行。不过,去年建行的平均成本率亦较上年上升6个基点,而工行仅上升了3个基点。
银行未来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净息差的下降,会对银行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在谈到保持净息差水平时,工行行长谷澍曾表示,今年会有挑战。
工行的侧重点,是在负债端做更多工作,坚持把存款性的负债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产品的创新、客户的经营、渠道的优化等,努力吸收低成本稳定性的资金,不搞恶性竞争。同时在资产端不追求特别高的定价,而是努力提升贷款的周转效率,提高风险的定价能力。
工行在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大部分优于建行的同时,如果再降低付息资产的付息率,那么净息差的稳定性会高于建行。
建行的策略则有不同。在对公业务上,建行提出要巩固交易性银行的优势,“我们要在传统的存贷款的基础上去拓展一些企业需要,对于银行来说是资本占用少的银行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理解是,建行更加注重拓展传统存贷业务之外的业务,例如投资银行、资管、托管以及结算和现金管理等。这会让银行变得更“轻”,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
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建行去年的确在非利息收入方面表现得更好。建行2018 年非利息收入增长2.02%,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4.45%,其他非利息收入下降3.55%。
综合来看,工行是有更高的护城墙,盈利能力更强。不过,建行有意在拓展“第二次曲线”,在转型过程中也更加灵活。
三、零售之争
2016年,建行个人贷款规模超越工行,成为“第一个贷银行”。此后建行的个人贷款一路超越工行,2018年建行个贷规模已经超过工行2000亿元。这或是触发工行去研究建行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018年末,建行个人贷款达到5.84万亿元,增幅12.44%。同期,工行个人贷款规模为5.64万亿元,增长 14.0%。
拆解建行的个人贷款增长背后,是信贷资源往个人住房贷款的倾斜。去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4.75万亿元,新增5405.28亿元,增幅12.83%,余额居同业首位。
这几年建行在个人住房贷款的资源倾斜,效果是明显的。然而工行也实现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突破,加强了个人住房存款的拓展。去年,工行也在加码个人住房贷款的力度,增加6911.16亿元达到4.59万亿元,增长14.0%。
而建行的零售有一些压力。中银国际证券指出,2018年建行总存款的增长主要依靠竞争激烈的零售存款拉动,而对公存款增长面临压力,规模较半年末减少 3.6%,“后续仍需关注零售转型对存款增长产生的影响”。
建行加注个人贷款,对其公司贷款的规模是有影响的。在2016年,建行公司贷款比前一年减少了6000多亿元,2017年恢复正增长,2018年的新增量还不及上一年。
再看看工行的情况,十年来工行无论是个人贷款还是公司贷款都是稳步的增长态势。正应了谷澍说的“穿越周期的稳健”。
面对建行的个人贷款超越,工行也展现出了它的“拓展能力”。2016年以来,工行每年的人民币存款增长都是在1万亿以上,这是三年以来,唯一一家银行每年存款增长在1万亿以上的。
2018年末,工行个人存款9.44万亿元,建行存款7.77亿元,还有超1万亿元的差距。从新增存款来看,工行2018年新增 8675亿元,增幅度 10.1%;建行新增6653亿元,增幅9.36%。
建行在个人存款与工行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建行的客户基础是微弱于工行的。
工行去年全年新增3967万个人客户,个人客户总量已经超过了6.07亿户。建行去年个人有资产客户新增3600万户,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新增 1.05 万亿元。据轻金融简单核算,2018年末其个人客户在4亿户左右,与工行存在一定距离。
此外,零售业务方面,工行个人存贷款规模在2018年均实现双位数增幅。
轻金融此前曾提到,从零售AUM(零售客户总资产)的体量来看,工行是唯一一家在10万亿以上的银行,截至2018年末,工行零售AUM为13.51万亿。作为宇宙行,工行拥有上市银行中规模最为庞大的零售客户,高达6.07亿个。
“零售业务的个人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60%,大零售占比在全行执行的效果越来越好。”工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2018年工行的零售存款增量、零售贷款增量和个人中间业务收入总量都是同业第一,而且个贷和个人住房按揭的增量也是同业实现双第一,个人储蓄存款日均增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好的水平。
可以说,工行依然是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建行则稳据国内最大零售信贷银行的地位。
四、金融科技大对决
工行和建行都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正说明了金融科技对银行未来发展有多么的关键。
建行在大行里率先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形成了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七大科技开发事业群,搭建了北京、武汉两地三中心的数据部署框架。
建行认为,金融科技带来的非对称竞争,不会止步于消费和支付两大领域,现在公司支付结算等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参与。
面对新的挑战,建行画起了“第二曲线”。
第一曲线,银行的传统业务很多进入到“红海”,未来的增长潜力不会很大。在银行传统业务还未走下坡路的时候,建行开始画第二曲线。
“我们提出来,B端赋能,C端突围,G端就是政府端,要进行连接。”建行的第二曲线精髓所在。建行也表示,未来三五年,有自信把第二曲线“画得很好”。
无独有偶,工行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也提到了“2B2C2G”的概念。
谷澍说,金融科技正在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物互联网和政务互联网在演进。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客户分析,未来银行金融服务平台化的合作,会成为银行金融服务输出的一个重要的形式。
工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还表示,金融科技的变化给工商银行的大零售创造了很多运用金融新技术的空间。工行以金融科技为主要支撑,来推进零售业务的产品创新,推出了AI投、融e借、智能卫士等新产品。
一个值得关注度的数据是,去年工商银行大零售个人零售增量接近4000万户,这是工行的历史最高水平,银行卡客户增加200多万户,这其中线上拓展占了68%。
下一步,工行在智慧零售主要考虑以极致体验为中心,推进智慧零售业务的发展。“我们已经建1700多个场景,涵盖金融投资和客户的出行和其他的公共服务需求,想通过平台化的场景建设来进一步拓展智慧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大概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由于两家银行再数据的披露上有所差异,没有办法从数据上去比较各自实力。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两家银行的战略能力。
工行全面实施e-ICBC 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其目标是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改造,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向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创新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
数据来看,2018 年末,工行融 e 行客户3.13 亿户,客户规模、客户粘性和活跃程度三项行业第一;融e购去年交易额 1.11 万亿元;融e联注册用户1.5亿户。
建行则在2018年启动新一轮金融科技“TOP+” 战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业群。
数据也很惊人,2018年建行个人手机银行3.1亿户,增长16.2%,交易额57万亿元,增长87.59%;2018年网上银行用户交易额240万亿元。
据轻金融了解,近期工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在筹备开业,未来大行的金融科技对决,会更加精彩。
往期经典回顾
现金贷大法好:一家城商行的神奇逆袭及其隐忧行业投顾
银行自媒体,普及理财知识,推广财富理念;创造价值,传播温暖普惠的金融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