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音乐圈中的不平等:草粉无关性爱,而关于权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回声Huisheng Author 妇女佐伊
2月24日,也就是三个月前,上海“育音堂”的吃瓜观众收到了这样一本小册子——《草粉无关性爱,而关于权力》。
小册子照片截图
爆炸性的标题下面是“性冷淡”的序言。
小册子照片截图
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分别是:
1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性爱?
2 权力关系是什么?
3 为什么我们反对掺杂了权力关系的性爱?
4 为什么“草粉”中存在权力关系?
5 这种关系会为乐迷带来怎样的伤害?
6 我们希望怎么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得电子版文档)
分发小册子的是两位高校学生,我通过朋友联系到了她们。听完她们的讲述,我才知道这项行动背后是许多人的痛苦与挣扎。
行动始末
举牌行动其实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今年的1月14日,也是在这个名叫“育音堂”的live house里(live house是指小型现场演出的场所),标语是“No Drugs, No Unequal Sex(拒绝毒品,拒绝不平等的性爱)”。
第一次行动照片
但那一次行动的反应平平,于是她们酝酿出了第二次。2月24日,还是在上海的“育音堂”,还是在一场演出中,她们再次举起了牌子,这次的标语是“If you fuck fans, go fuck yourself(草粉?去草你自己吧)”。与此同时,她们还印了一些小册子分发给现场的观众,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第二次行动照片
更直接的标语表达出了事实和行动者的愤怒,“草粉”两个字更是直戳现场观众的神经。
由于小册子里明确指出问题出现在上海高校摇滚圈,圈内人士很快做出了回应。但这些所谓“圈内人士”的态度都是消极和否定的,live house的场地经营者认为行动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乐手们则觉得自己和摇滚乐被“抹黑”了。
他们急于撇清关系和自证清白,却没有人去反思两个大学生抛出的问题,即“草粉背后的权力关系”,甚至有人声称“乐手与歌迷之间根本不存在权力关系”。
某乐手的论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权力关系存在于任何两个人之间。
比如,很多女生都害怕独自走夜路,在偏僻的道路上遇到“壮汉”都要尽快跑开。尽管这两个人可能根本素未蒙面,也形成了一种临时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它是由体力差距、性别规训、包容强奸的社会文化和司法体系共同产生和维系的。
由此可见,权力关系无处不在,不是只有掌握了别人工作、学业等生存资源的人才能成为权力上位者。摇滚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象征符号”,无法否认自身也是建构权力的一块砖。
在遭受摇滚乐手的攻击后,行动者原本也想做出类似的反驳,但是两个普通学生想要获得话语权谈何容易?她们的论述被不断攻击和忽视,不仅如此,“对手”的优势地位还使得她们在网络上面临着舆论的围剿。
那么,回到最初的疑问:她们为什么要做行动呢?她们背后的痛苦和挣扎是什么?
混迹在摇滚圈的这一年里,她们目睹和亲历了许多暴力与控制。某女生因为不懂摇滚乐而感到自卑,作为乐手的男友更是以此贬低、羞辱她,令她的精神状况不断恶化;某男乐手多次通过电话或面谈羞辱因他得抑郁症的前女友;某男乐手明知女友身体不适,却还要她吃避孕药,只因为自己不想戴套……
这些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精神控制,并不止出现在摇滚圈内,但在这个圈子里受到伤害的女孩却很少被给予重视与共情。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群体——Groupie,中文中谐音称为“骨肉皮”。groupie原本的意思只是追星族,ta们在巡演期间追随歌手或乐队,并且通常希望与他们产生更多的联系;但中文的“骨肉皮”则增加了这个词的性暗示意味。摇滚圈的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使用“骨肉皮”和“果儿”(源于北京方言中对女性的代称)这样的词汇,特指那些以睡男乐手为目标的女性。
受到这种语言和观念的影响,人们单一地把和乐手们发生关系的女孩们看成为了追逐自由另类生活体验而“主动送上门”的狂热分子——她们开放、随性,对主流生活的态度异常洒脱,又怎么可能被强迫、被暴力呢?然而,groupie、果儿都被极大地客体化了,她们成为了歌曲和都市传说中的点缀,我们极少能看到她们自身讲述的故事。
《几近成名》(《Almost Famous》)是为数不多从groupie视角拍摄的关于摇滚乐的电影。
在充满守贞文化和荡妇羞辱的主流价值观里,女孩们的性自主被看作原罪,而在摇滚圈“性解放”的叙事氛围中,她们的拒绝成了“欲拒还迎”,反抗则成了“矫情”或“仙人跳”。
揭秘不平等
从一些男乐手的回应不难看出,他们对性别之间的权力关系毫无概念,对周围的环境也缺乏觉察。事实上,地下音乐圈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和自上世纪70年代延续至今的有毒的阳刚气质,都是滋生不平等的土壤(注:本文中的“地下音乐圈”指与主流音乐圈相对的,有独特的演出场所、传播方式和受众的音乐圈。其音乐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摇滚乐、民谣等)。
我接触到一位曾经近距离观察过地下音乐圈的女性Liz,她对我的讲述,或许可以带我们得以窥探一部分暗藏在“自由与解放”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灰暗面。
Liz在北京读书期间,找到了一家教学机构学习乐器作为兴趣爱好。在学习之余,她认识了一些身为乐手的朋友,开始接触这个圈子。
而今她早已远离了那个圈子,但回想起那段时间,依然有些不适。
她想起自己当时总是被周围的人所凝视,比如经过男生的身边,会感到他们从上到下地打量自己。
(父权社会里,女性很难从几近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male gaze)中摆脱出来。而现代社会里,消费主义则将女性性征制造——男性凝视的权力结构重新转换了一遍,女性的身体商品不仅被男性情欲所消费(比如传统色情作品),同样可以被女性所消费(比如创造101的受众多为女性),男性的身体商品亦然。)
那个圈子中以男性居多,大家常常毫不避讳地谈论性或者亲密关系,也会开一些越界的玩笑。不过,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常常会误以为那是一种调情。
“回想起来,很多话会让你感到不舒服。我想那是一种性骚扰。只不过在那种标榜开放与自由的气氛中,说出‘性骚扰’这三个字都会显得矫情。”Liz说。
这种由男乐手们营造出的“性自由假象”,往往会在一对一的关系中暴露出其恶臭的本质。通过两位行动者、Liz以及其她一些当事人的讲述,我了解到这个圈子内的很多女性在经受着性暴力。
比如,承受无套(高危)性行为,被强迫服避孕药,疑似怀孕的女生遭到男友冷漠的对待,男生在发生性关系时无视对方的想法和要求等等。
我们也许可以将这些暴力归咎于性教育不足,但无知一定会变成暴力吗?暴力的本质是控制,是建立或维持不平等的关系,男女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才是这些性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的社会教育男性要在性关系中采取主动姿态,相反却教育女性不要谈性时,都是在给这种不平等添砖加瓦,其结果就是女性在性关系中失去了主导和平等协商的权利。
当然,不只是性,语言暴力更是常见。
“我和几个乐手交往过。其中一个的性格很暴烈,当我对他表现出不顺从,他甚至威胁说要杀了我。尽管相比于他软弱的行动,这句话是那么空泛无力,但他当时仍然在用语言展现他身为男性的控制权。”
“当时也跟圈内的朋友提起过这件事,但男生们普遍反对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这么对女人说话很不男人’。”Liz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女性应该作为平等的个体去被尊重,而不是需要特殊的照顾,以彰显男性作为‘庇护者’的力量。”
后来,Liz在生活中又听到过很多类似的论调:有人会指责对妻子施暴的男人“怎么能打女人”;即使小学生也能随口说出一句“好男不跟女斗”。“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有这样的偏见,而地下音乐圈只是这种偏见的高发地段。”
由男乐手主导的地下音乐圈,几乎一直都在排斥女性的参与。
摇滚乐初现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女性还无法上台表演,但这种新兴叛逆音乐对人的吸引力又是那么强大,所以如果有女性想要进入这个圈子,追求男乐手、与之发生联系或许就成了唯一的途径。就这样,女孩们环绕在乐队周围的景观兴起,很多人眼中女人靠睡乐队成员混迹摇滚圈的印象也渐渐成型。
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女乐手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但对她们来说,摇滚之路走得始终要比男性坎坷得多。“和男乐手交往的时候,他们总会贬低我的演奏。我承认自己没有天分,乐器也只是我的一种爱好,我从没想过要当一名乐手。不过后来我发现,他们对于那些已经能够登台演奏甚至颇有名气的女乐手,也会嗤之以鼻。”Liz回忆道。
“说起女乐手,男乐手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她们的私生活,比如她们和哪些乐手交往过。我听过他们对女乐手演奏的最高赞许就是‘还可以’,没有更多的敬重了。尽管很多女乐手都很优秀,她们在台上光彩照人,但在这个圈子里,女性始终是二等公民,她们无法被当作‘乐手’看待,而是被当作‘女乐手’。”
五年前,某乐队乐手性侵乐迷未遂、殴打其至毁容的新闻早已成为往事;2016年,某乐队女主唱公开了自己被同队男吉他手性侵以及被乐队排挤的遭遇,并宣布退出乐队;而在余波未平的米兔大潮中,去年7月又爆出一位身为音乐节志愿者的女乐迷被该音乐节主办方的副总性侵。在标榜“自由与平等”的摇滚圈,女性究竟有多少平等发展的空间呢?而所谓的“自由”,恐怕也只是一部分男性随意施暴的保护伞。
“大家觉得男乐手睡粉是很正常的,甚至值得夸耀;而女乐手和女乐迷的性经历,往往会被当作嘲讽和侮辱她们的谈资。无论喜欢把‘自由’放在嘴边的男乐手还是男乐迷,都很容易成为语言上的施暴者。”很多年以后,Liz才知道,这种行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荡妇羞辱”。
尽管女性的形象在摇滚乐和民谣中并不少见,她们时而神秘、时而性感,但她们大部分都来自男性自以为是的想象。
Liz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有时会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源泉。但无论男性在歌中唱出‘你占据了我全部的视线’还是‘天亮后我要离去’,歌里都没有出现女性的想法或人格。即使如‘某小姐’那样‘有故事的女同学’,也没有人真正在乎她的故事是什么。她是一个纯粹的客体。”
“如果把摇滚乐或者民谣中的女性形象整理出来,用旁观者的眼光去看,你也许会发现:歌里的男主角只是在表达他的一厢情愿,至于那个姑娘到底喜不喜欢他,有没有回应他的感情,这并不重要。但这些歌曲还是会被当成浪漫的经典,让乐迷心潮澎湃。”
女性已经对这些现象有了更多维度、更深刻的思考,而很多的男乐手还沉迷于自己的摇滚帝国迷梦中,不肯正视圈中男女权力不平等的现象。
“迷恋”的来源
既然地下音乐圈有诸多不堪,为什么女孩还是持续被乐手所吸引呢?
“他们年轻有活力、爱玩、浪漫,不只是女生,可能大部分向往爱情的人都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吧。”Liz说。
“更何况有舞台的加持。他们站在台上光彩照人,让人的目光无法移开。当我回忆起让我心动的场景,我只能想起舞台上的片段,那种吸引可能占到80%以上。现在我问自己,假如这个人不是乐手,他在生活中有多大程度会吸引我,我想答案甚至是0。”
有时乐手还会在两首歌的间歇时说:“下面这首歌,送给一个姑娘。”此时台下的观众会爆发出心领神会的“wow”声,甚至吹起口哨。也许那在他们看来是一句极其浪漫的表白。但事实上,台下可能站着十几个面色绯红的姑娘,她们都与这位乐手有过暧昧的交往,都觉得他说的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地下乐手不像流行歌手、流量明星那样遥不可及。他们最初的舞台就是各大城市的LIVE HOUSE,观众容量比较小,台上和台下的边界也很模糊,你会感觉他们近在咫尺。甚至你有时去排练室练琴,也可能遇到他们。这也增加了‘梦想成真’的可能性。”Liz如是说。
对于女乐迷来说,男乐手在台上是光彩照人的。而在这个女性稀缺的圈子里,资深的男乐手很可能也是不少女乐手的偶像。
Liz认识一对一起经营乐手学校的恋人,男的是小有名气的乐器教师,女的曾是他的学生。尽管男方在家乡另有妻儿,却还是和女方以情侣的关系公开交往,并一同经营、授课。男方会不分场合地表示,女方无论作为乐手还是作为经营者,都是他一手“塑造”出来的。而女方似乎也表示赞同,Liz曾从她看男方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崇拜。
“后来当我接触了很多亲密关系中权力不平等的案例,我会常常想起那对恋人。他们之间的权力不平等,源于资源——财力、人脉,等等,也包含了权威性——男方是女方的老师。而这种权力不平等,最终发展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控制。”
改变的几种思路
回忆过后,Liz感叹道:“如果早点接触女权主义,或者早点看到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当时的有些恋爱可能根本不会展开。”最后,我们共同总结了一些给女生们的建议,希望更多人可以拥有平等的、精神上契合的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不阻拦男性去反思和改变,只是认为在这件事上女性更有行动力。)
1. 刚刚迷恋?解构魅力
如果你刚开始喜欢上某个男乐手,渴望同他建立亲密关系,或者已经建立了暧昧的关系,建议你可以试着私下去了解、接触他,不要只看到他在台上光彩照人的一面。
试着体会他对你的吸引力是否是真的,他在生活中有没有哪些言行让你无法忍受。如果有的话,这可能不是一段适合深入下去的关系。
2. 只想约P?建立边界
如果你觉得只要睡到他就满足了,并不在意你们是否是一对一的恋爱,那就告诉自己这只是约P,建立起心理上的边界。不要对他产生过多的信赖与依恋,不要有进入亲密关系的想法。
当然,即使只是约一下,之前也要看看对方是否能与你进行平等的对话,确保双方都有随时中止的权利——这一点在性关系中尤为重要。
3. 已经建立关系?给自己留个安全区吧
如果你已经和一位男乐手展开了一对一、公开的恋爱关系。你可以试着去观察你们之间有没有精神控制、暴力或其他形式的不平等,观察他对待你的方式有没有让你感到不适。当然,也要善于发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更多的共同爱好、或是彼此吸引的地方。
千万不要太沉浸于他的圈子,而要始终保持以自己为中心的朋友圈、生活圈(这还是建立边界的问题)。如果他的圈子让你感到不适,甚至充满了偏见和歧视,你要随时有力量和他的圈子做切割。
关于这一点,Liz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周围的人都觉得你的男朋友作为乐手很牛逼,你跟他在一起简直是三生有幸,而且摇滚乐手嘛,暴躁一点很正常,骂两句甚至打几下算什么?你忍不了,自然有人排着队想要他。长期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你真的很难离开他。”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一个安全区,一个他和他的朋友都不能干扰你心智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静下来反思这段关系。但凡你身边有一些支持性别平等的朋友,或者一个健康的交际圈给你一个参照,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他没什么值得你留恋的。甚至作为乐手,他也不见得有多牛逼。”
4. 给所有人,“你永远可以随时开始新的生活”
也许你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一个groupie,也不在意别人称你为“果儿”,也许你确实在追逐乐队和乐手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快乐,甚至已经认同了这个圈子的文化,根本没有一个可以退守的安全区。但我们依然想告诉每一个女生,你永远可以随时开始新的生活。
就在今年1月份,一位22岁的英国歌手发布了单曲《Dead Boys》(《死去的男孩们》),提醒人们关注男性的自杀问题。去年10月,26岁的男歌手Jordan Stephens撰文表示,男性应该抵制有毒的阳刚气质(Masculinity),它是导致男性出现情感障碍、实施暴力和控制的罪魁。
比起主动反思的男乐手们,在国内做反抗行动的女生们有着更大的勇气,因为她们要承受的压力更多,而支持则很少。“育音堂”举牌行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但依然没得到足够的关注。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转发支持,可以提醒自己的好友,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或观点。毕竟,发声可能是保护行动者最好的方式。
文:妇女佐伊
编辑:李合子
感谢Liz对本文的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Does #MeToo mean the end of the rock’n’roll groupie?
“We Support the Music!”: Reconsidering the Groupie
Toxic masculinity is everywhere. It’s up to us men to fix this
The New Angry Young Men: Rockers Who Rail Against ‘Toxic Masculinity’
回声计划
属于女人的时代之声
ID:huisheng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