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城复兴正当时!武昌周周讲“初心学堂”接力开讲

在这里品读武昌☞ 大成武昌
2024-10-26


5月26日,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昌周周讲”第三场区级主讲堂活动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昙华剧场接力开讲,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区城区改造更新局、中华路街工委党员干部代表现场参加。



本次周周讲围绕“喜迎二十大·说说新变化”核心主题,聚焦“文化自信”专题,探索城市更新中传承历史文化的新型路径。武昌古城近1800年的历史孕育了白云黄鹤、红色革命、辛亥首义、非遗民俗等多元文化,涵养了“忠魂镇荆湖”的家国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武昌人民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辛亥革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武昌区政协委员叶先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他眼中武昌古城的新变化。“‘武昌城里十万户,烟火霏微难指数。迷离不辨楚王宫,波明疑是汉阳渚。’古代诗人笔下武昌的繁华景象,令人神往。在《武昌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武昌古城蛇山以北地区保护提升规划》《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引领下,武昌古城的改造建设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便捷发达,基层综合治理优化升级。武昌古城将在党的二十大春风中,迈出全面复兴征程的关键一步!”



在特色党课环节,叶先培以《浅谈如何在发展中守望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命脉》为题,总结了武昌古城历代文化资源禀赋,以老武昌人的视角表达近年来见证古城生态复原、文脉复归、景观提升、风貌凸显的喜悦。昙华林人文小镇修旧如旧、焕发新颜,得胜桥千年古轴精细谋划、蓄力待发这些有机更新,让人们对古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旧城更新本就应该摒弃无序开发和“静态保护”,采取渐进的、由点及面的方式,实现“见文又见景”的活化形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遗存保留,将依托人民群众进行活态传承,于居民生活细节和民生故事中留住城市的记忆。


听完特色党课后,三名青年党员干部立足各自工作岗位交流心得


古城中心伍柳分享了一名“城建新人”两年来的成长与收获,从工作中感受到古城发展强劲有力的时代脉搏,致广大、尽精微的规划思路,和以党旗所指、民心所向为中心的城建情怀,立志做好有温度的古城建设者。


城改局谢亚琦从坚定信念、务实重行和为民解忧三个方面解读“新变化”的核心内涵讲述了城改人在疫情之下攻坚克难、稳步推动一个个市级重点工程的故事,展现了城区更新改造工作者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的责任担当。


中华路街李卓耘提出以文化地标凝聚时代共识,以文化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以文化品质擦亮武昌名片的古城IP“活化”思路结合“精致一平方公里”等发展规划,持续推进街区高品质综合管理,将古城的活态复兴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生命力以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短视频《古城之美,与你共赏》用一组组镜头呈现了古城山江际会的格局、千年历史的沉淀和焕然新生的地标建筑,展现了古城融贯中西、兼收并蓄的独特魅力。



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热情洋溢地唱响红色歌曲。“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复兴理想,风雨兼程、不可阻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山高水长。”深情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激起了在场每一位党员的澎湃热血和爱国情怀。一首《领航》,唱出了对党忠诚的信念和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决心。



活动最后,大家一同参观了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中西结合的徐源泉公馆、静谧清幽的海派民宿、主打考古修复的特色文创园,还有因山顶烧烤、烛火晚会迅速走红网络的夜经济山间小路,每到一处大家都眼前一亮、驻足拍照。一栋栋老建筑、一块块旧砖瓦、一个个老地名,无不向来者证明其武汉城市文化之根源、近代历史之缩影、革命火种之摇篮的重要地位。


拥有650年历史的昙华林,经历了一番精雕细琢的保护修缮和层层筛选的业态引入,已然成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点和网红打卡地,是古城更新改造的成功示范。建设中的山顶城墙博物馆,将在党的二十大后崭新亮相,为昙华林增添新的文旅地标、积攒更多人气。




图文 | 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

编辑 | 黄梦云

责编 | 李甜  常玲玲

终审 | 邹芬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成武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