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烈祝贺袁钧瑛教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7-05-03 中国科学院 药时代

编者按:热烈祝贺袁钧瑛教授!这条好消息令我们倍受鼓舞。作为中科院校友,我们荣誉转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发表的报道文章。


热烈祝贺袁钧瑛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5月2日,美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17年度院士增选名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生教授、国家“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袁钧瑛教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此前袁钧瑛已于200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袁钧瑛教授

  袁钧瑛是细胞凋亡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开拓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者。她对阐明凋亡和坏死等多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意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袁钧瑛的研究工作揭示了细胞死亡的调节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细胞死亡机制的失调是造成人类主要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2003年,袁钧瑛与上海有机所合作组建创新团队开展独具特色的化学生物学研究。2012年,由其领衔,依托上海有机所和上海药物所,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以人类健康前沿研究领域中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神经损伤和修复为核心,发展和运用最前沿的生物与化学技术手段对人类神经系统病变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共性和关键性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与化学交叉型研究队伍。研究工作在Science、PNAS、Elife等权威期刊发表,获国际专利十余项。这些研究成果对阐明凋亡和坏死等多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袁钧瑛教授在实验室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网)


热烈祝贺我中心主任袁钧瑛教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时间5月2号,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公布了第154届年会上新当选的新科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Elizabeth D. Hay冠名教授——袁钧瑛教授顺利当选为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交叉中心科研员工向袁教授致以热烈诚挚的祝贺。

 

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每年4月底,美国国家科学院都在华盛顿举行年会,并在会议最后一天公布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

 

袁钧瑛教授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领域中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成就斐然,为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早在2007年就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这次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是对袁钧瑛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再次肯定。

 

袁钧瑛教授在国际上第一个克隆了线虫细胞凋亡的基因ced-3,并揭示了该基因在线虫的发育过程中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此项工作为她的导师Robert Horvitz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立其独立实验室后,袁钧瑛教授首先发现了高等哺乳动物中介导细胞凋亡的同源基因,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她所发现的ICE(Interleukin-1 beta-convertingenzyme)蛋白酶——后来被命名为Caspase-1成为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发现中的经典之作。

 

袁钧瑛教授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方法,首次发现了调控细胞坏死的关键蛋白RIPK1及其小分子抑制剂,并在国际上首次为程序性细胞坏死命名(Necroptosis)。这一发现颠覆了坏死作为被动性死亡的传统观念,其命名也已得到国际生物研究领域的广泛认可,并成为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突破性的研究并非深藏于象牙塔内的艰涩术语,而是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她主持研发的细胞坏死小分子抑制剂——Necrostatin-1衍生物已经在欧洲进入了临床试验,并很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良药。

 

1977年,她以恢复高考后上海市首届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82毕业后又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并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中美合作项目CUSBMBEA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有趣的是,她是哈佛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机缘巧合却师从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Horvitz教授进行课题研究,并由此进入细胞死亡研究领域。兼容并蓄两大世界名校的精华,她在博士期间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Robert Horvitz教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袁钧瑛于1990受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任助理教授,1996年升任副教授,2000年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2014年至今任哈佛大学医学院Elizabeth. D. Hay教授。她的研究成果多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杂志,累计超过200篇,被国际同行引用超过六万多次。

 

2012年,袁钧瑛教授受中组部邀请以“顶尖千人”身份,领衔组建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交叉中心是一个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上海药物研究所创建的的全新的生物医学前沿研究机构。在中心创建之初,袁钧瑛教授就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心的建设宗旨和方针——结合生物和化学两大领域的学科优势,利用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就人类健康前沿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手段展开跨学科、多层次的全面研究。中心成立和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其它国家部委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在袁钧瑛教授的领导下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创建一流的研发中心,培养创新和领军人才;争取为重大生命科学和医学问题提供新思路,为发展相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带来突破,为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官网)

# # #

新时代如何在中美创新创业?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与朱鹏程博士见面交流研讨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