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贝达药业:好消息与坏消息,你先听哪一个?

2017-02-05 孔静 药时代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一个?”


在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前,贝达药业(300558.SZ)发出的两份公告如同电影情节般让人心情波折。


先看坏消息吧。


2月3日,贝达药业发布其部分高管辞职的公告。公告中称公司原副总裁兼销售总监沈海蛟辞去副总裁职务,胡邵京辞去首席化学家职务。 公告发出后贝达药业股价一度大跌3.01%,截至收盘下跌1.83%,收盘价为67.41元,但距离仅数月前99.83元的高位已相去甚远。


沈海蛟为贝达药业副总裁兼销售总监,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在全国的销售,此前曾先后在GSK、罗氏担任过销售经理、销售总监、BU总监。沈海蛟离职后其负责的销售管理工作由副总裁万江接替。


贝达药业透露,早在2017年1月26日收到沈海蛟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沈海蛟虽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是通过浙江贝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贝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据贝达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公告书中透露,沈海蛟共出资226,562元占股份2.667% 。


贝达药业另一位辞职的高管是其首席化学家胡邵京,贝达药业称1月25日收到书面辞职报告。时间刚好在沈海蛟提出离职的前一天,二人可以说几乎同时离开。其在贝达药业主要为主持新药研发和知识产权部工作。据介绍,胡邵京在肿瘤、肥胖和糖尿病、中枢神经以及抗炎新药研发有10多年经验。胡邵京并未持有贝达药业任何股份。


作为制药企业最重要的两个部门,研发和销售的两位高管在公司上市三个月后同时辞职,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多方猜测。网上不乏高管减持套现的言论,也有人分析称二人对公司未来不看好,在公司发展战略等方向存在分歧。


针对此事记者联络了贝达药业的一位高管求证,由于其正在国外有时差,迟至半夜才对记者问题予以了回复。他对于外界的种种言论均予以了否认,并对健康点记者透露,沈海蛟的离职原因主要是个人身体原因,而胡邵京的离职则是与贝达药业有约在先,时间上也只是巧合。但是对于二人的下一步去向,其并未进一步进行透露。


外界对于贝达药业人事变动的诸多原因猜测是有原因的。贝达药业的创始团队被誉为“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丁列明担任贝达药业的董事长,总裁王印祥兼任首席科学家,负责研发工作,原副董事长张晓东则在美国帮助对接国际上的合作和项目。他们各司其职地把企业的关键环节支撑了起来。


贝达药业的创始团队(左起:丁列明、张晓东、王印祥)


但目前创始团队的精力开始有所分散,张晓东逐步退出了贝达的研发和经营业务;自2015年成立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后,王印祥的一部分工作重心开始放在加科思。根据贝达药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京加科思并非贝达子公司,只是关联公司,是一个支持原研药研发的平台型公司,主要的出资方是当地政府和外部基金。有业内人士评价称“贝达的核心研发人员将精力投入到非上市公司,对贝达至少是个损失”。


此次两位高管离职加剧了对贝达药业核心团队不稳定的猜测。毕竟,沈海蛟直接负责贝达药业销售渠道的建设,而胡邵京作为公司首席化学家,自带多项科研项目,其离职可能会促使大量项目滞后。


当然,也许是为了对冲人事变动的负面影响,贝达药业也给出了一则好消息。在辞职公告发布的同时,贝达药业的另一则公告详细列出了其最主要产品埃克替尼进入各地医保的情况,信息显示截至到2017年1月26日埃克替尼已经进入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医保支付目录。


2016年5月份贝达药业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98%的营收来自埃克替尼,且未来3年,埃克替尼都将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能够进入医保目录无疑将有利于产品销售,销售开支也将相应减少。这则公告隐隐也是对业内“沈海蛟离职会摧毁公司销售渠道”猜测的回应。



当然,一品独大,抗风险能力低也是资本市场对贝达药业的担忧所在。一方面,埃克替尼的主要竞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国的专利已经到期,根据CFDA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16年8月31日,国内已有25家公司在申请吉非替尼的仿制、28家公司在申请厄洛替尼的仿制。另一方面,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已经上市,层出不穷的竞品势必会分割贝达药业埃克替尼的市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贝达药业有重磅新药出来的可能性很低,除非收购或并购。而创始团队的人才流失,或对研发进步有一定影响。



 



作者  |孔静

     微信号 |kk87727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