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为什么会在这一百年来迅速地衰落?
王霁霞|文 来源公众号:霁霞随笔
一般来说,国家名字里但凡有个“大”字,往往都是小国,如大韩民国、大日本帝国等,真正领土广袤的国家不需要加上“大”字强调,如中国、俄罗斯、美国。
但大英帝国曾经算个例外。
我不知道英国人是什么感受,我每次走在伦敦的街头,都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曾经统治了地球上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帝国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它曾经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但到了今天,曾经的大英帝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国,领土只有一个广西那么大。而且,在这个面积本来就已经非常小的国家里,还有两部分面临随时可能继续分出去的危险——北爱和苏格兰。难道英国人没有为自己国家的衰落感到过悲哀吗?这种帝国的黄昏的悲凉图景,是我来了英国之后始终挥之不去的画面。
而与领土越来越小、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势微相比,在近代史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英国对世界的贡献更大。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将整个宇宙的运行完美地进行了解释。有人说,牛顿是幸运的,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宇宙。他让我们看到原来世界是这样运行的,他的这本著作一出,就已经称王。
英国更大的贡献是议会制、政党制、选举制、司法独立等现代民主、法治的一系列制度,以及市场经济、工业革命等永远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
需要强调的是,英国的这种贡献与领先完全不同于近代以前任何一个种类的文明类型:近代以前,任何一个帝国或文明的强大与称霸,最多只是对他国有制度或文化上的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领土的扩张,但却未有动摇过其他文明类型合法性的力量;但英国带来的整个欧洲在科技、军事、制度等方面的领先,使得西方文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横扫世界上其他的文明类型,使这些国家无法继续按照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延续,而是被动进入了世界历史的近代化过程。
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经历过那么多其他帝国或文明在世界上的兴衰,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都分毫未能影响过中华文明自身的发展轨迹。但1848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想按照自己原有的那一套继续玩下去显然不行了,因为中英之间的这种战争是所谓的“高低战争”,是模式高的打模式低的,是先进打落后的“降维攻击”,是不可逆的,战争的结果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因此,中华文明面临了两千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是一百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主题。
这一切,都是英国向整个世界贡献了近代化所带来的改变。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但最令人感慨与迷惑不解的是,这个为世界贡献了科学、民主、市场经济等彻底改变原有世界面貌的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一百年来迅速地衰落?或者准确地说,由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变成了一个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小的小国?如果这个国家的制度是先进的,是高模式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日不落帝国从如日中天走向了黄昏?
这个问题其实在来英国以前就一直萦绕在脑海里。
我记得第一次让我去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在重读美国独立战争那段历史的时候。
为独立战争进行观念与思想洗礼的,是众所周知的潘恩。潘恩撰写的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为美国从英国殖民中独立出来辩论,批评英国国王残暴无能,认为独立后的美国应该建立共和国,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宣言书、宣传队与播种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是出自潘恩。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国独立与建国的开国元勋首推潘恩,其次才是华盛顿(张树义:《旅行的意义》)。
这段历史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中学历史课本里就有,但在近几年一些国家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下,重读这段历史让我有了不一样的审视角度:这个美国开国元勋潘恩,别忘了他可是个英国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完全是个卖国贼或“英奸”啊!一个英国人制造自己的国家领土分裂,怎么能如此不爱国?
潘恩的《常识》
更大的震动是来了英国以后。
相信所有第一次到英国的人,第一个选择去的景点都会是大本钟,我也不例外。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大本钟,除了留连于西敏宫(国会大厦)、西敏寺美仑美奂的歌特式建筑以外,最让我惊诧不已的,是国会广场上那几个著名的雕像。
一个城市的人物雕像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国家所推崇的精神领袖,一如爱丁堡皇家一英里最显眼的位置上座落着苏格兰最伟大的思想家斯密和休谟的雕像,法兰克福市中心有着歌德的雕像。
被国会大厦、西敏寺、最高法院包围的国会广场,无疑是全英国最重要的场所,由于国会广场本身的政治属性(是英国著名的集会抗议地点),雕像全都是政治人物(否则全英国最重要的人物雕像很可能会是莎士比亚、牛顿)。
在国会广场的十一座雕像中,除了可以预见到的丘吉尔、乔治、坎宁等著名的英国首相的雕像外,最让我震动的,是三位外国人的雕像:林肯、曼德拉、甘地。
可能第一眼看去会觉得,这有什么可震动的?这三个人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人,为他们立雕像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只要稍将英国的角色与这三个人所处的历史时期一结合,就会发现英国人的思维真的与众不同。
美国总统林肯因为南北战争和解放黑人奴隶载入史册,但众所周知英国当时是支持南方的,认为美国南北战争是重新收回北美殖民地的大好机会,特伦特事件后甚至差点承认南方联盟为独立国家并与林肯代表的美国(北方)开战。
南非总统曼德拉以自己的行为和影响力,使南非废止了种族隔离制度,但当时统治南非的白人基本都是英国殖民者及其后裔。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印度的圣雄甘地,甘地带领印度迈向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印度的独立就像是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多米诺骨牌中最重要的一张,成功的印度独立运动激发了英国其他殖民地人民为国家独立而奋斗,大英帝国最终分崩离析。
你可能还喜欢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