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倍遇刺原因何在?个人分析,不准勿喷

牛霄 独立寒秋看世界 2022-07-20

       由于我长年熬夜,一般每天都要中午才起床。今天中午一起床,朋友圈就被一条特大新闻刷屏了:今天,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遭枪击,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顿时间,朋友圈满屏都是安倍晋三!想不到在奈良这么安静平和的地方居然会发生刺杀。安倍晋三身上集中了多个日本历史之最:他是日本第一位二战后出生的首相、日本二战后最年轻的首相、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日本二战后首位遇刺身亡的(前)首相。

        2022年7月8日,安倍晋三遇刺现场。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安倍遇刺的原因何在?也就是刺客为什么要刺杀安倍?虽然现在嫌疑人已被锁定,但原因还没有公布,尚待调查。我提前做一些预测性的分析,可能会与日后的调查结果吻合,也有可能是误判。纯属个人分析,不准勿喷。
        日本大阪,安倍晋三的宣传海报。(本人摄于2015年5月28日)

       首先,我们也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些启示。上一位遇刺的日本首相,还是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岸信介曾是甲级战犯,当过伪满的工业部部长,曾有“满洲之妖”的外号。二战后一度被捕,后来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作为曾经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二战前的岸信介一定是非常反美仇美的。但获释后重返政坛的岸信介似乎“君子豹变”,主张“日美亲善”,坚持要跟美国人签署《日美安保条约》,结果引发了一帮战后依然坚持反美立场的日本老右翼的不满。这些人觉得他是叛徒。结果,在1960年,有一名战前遗留的老右翼分子,对已经卸任的日本前首相岸信介进行了行刺,所幸岸信介在这次遇刺中并没有身亡,捡回了一条命。
        1960年,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遇刺受伤。

       二战后日本刺杀政治人物的事件很罕见。但在二战之前的昭和时代,这是常事。岸信介遇刺事件再往前上溯20多年,就是著名的“二二六兵变”。1936年2月26日,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发动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刺杀日本两位前首相,分别是第20任首相高桥是清、日本第30任首相斋藤实,兵变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二二六兵变”虽然是一次失败的政变,但却也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从此,军方对于日本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大增,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逐步发展壮大,并控制了政权,日本国家政权迅速法西斯化,也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6年,“二二六兵变”时恐怖的日本东京街头。

       “二二六兵变”前的四年,还发生过“五一五事件”。1932年5月15日,日本一批陆海军“少壮派”军人闯入首相官邸,杀死了首相犬养毅,并袭击了警视厅等机关,企图迫使政府发布戒严令,成立军人内阁,强化军国主义体制。犬养毅死后,成立了以海军大将、前朝鲜总督斋藤实为首的内阁,军部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加强。这起由日本法西斯军人发动的武装政变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五一五事件”。
        日本前首相犬养毅。

       再往前两年,1930年11月14日,有“雄狮宰相”之称的日本首相滨口雄幸在东京车站遭人开枪击中腹部,凶手为右翼团体“爱国社”成员佐乡屋留雄。佐乡屋不满滨口雄幸批准一项削减海军军备的条约。滨口雄幸虽遇刺幸存,但始终没有彻底康复,于1931年8月26日逝世。滨口雄幸的逝世,标志着日本初具民主雏形的政党政治的崩溃和军国主义时代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就是在滨口逝世后不到一个月爆发的。
        日本前首相滨口雄幸。

       我们可以看出,1930年滨口雄幸遇刺事件、1932年“五一五事件”、1936年“二二六兵变”、1960年岸信介遇刺事件,这四起遇刺事件中遭到行刺的五位首相,除滨口雄幸外,其他的原本都是右翼政客。但刺杀他们的人,却都是比他们更加右翼、更加激进、更加极端的军国主义者,他们实施行刺的原因是嫌这些首相对外不够强硬。那么,今天的安倍遇刺,会不会是此前这四次遇刺事件的翻版?目前刺客已经被捕,这名嫌疑人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前队员。而按照一般规律,各个国家中,军队往往是强硬派集中的大本营。所以我个人分析,有可能是刺客本身的立场更为右倾,嫌安倍对外还不够强硬。毕竟,安倍晋三其人,一方面骨子里是一名右翼保守派政治家,但另一方面,在外交上也有其务实的一面。
        2019年2月10日,时任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东京参加自民党大会的资料照片。图据新华社

       作为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担任首相长达9年,是分成前后两个任期的。安倍的第一个任期是2006—2007年,短短一年。当时安倍刚上台时,中日关系处于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所导致的严重阴影中。安倍上台后改变了历任日本首相上任后首先访问美国的惯例,而把中国、韩国作为他上任后访问的第一个、第二个国家,实现“破冰之旅”,随后经过中日领导人“融冰之旅”“迎春之旅”“暖春之旅”的互访,中日关系在此条件下得到改善。安倍在第一任期的短短一年中,经济内政乏善可陈,内阁成员频曝丑闻,而他展示给日本民众最大的政绩,就是中日关系的改善与转暖。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宣布辞职,走在位于日本东京的首相办公室。

       再来看安倍执政的第二个任期,2012—2020年,长达8年之久。这期间的中日关系,也应该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来看。2012年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时,正值中日关系陷入钓鱼岛风波的紧张时期。安倍以强硬、鹰派、保守的对华姿态上台,在靖国神社、钓鱼岛等涉及中日关系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采取全方位的对华强硬态度,中日关系陷入了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时期。安倍骨子里是一个右翼保守政治家,但也有其务实的一面。一个领导人的具体政策,有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来实施,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要考虑到客观形势的变化,可谓“身不由己”。从2017年开始,在中日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转暖。2018年中日总理实现互访,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安倍长达8年的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强硬到务实的过程,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紧张到改善的过程。执政后期的安倍,对华算不上友好,但至少是稳定。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的安倍晋三遇刺的新闻画面。

       所以,我个人分析,不排除军人出身的刺客,实际上是怀揣对安倍外交上务实一面的不满,来实施行刺的。至于安倍遇刺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日本这样的政治体制下,一个卸任了近两年的前首相,他的遇刺对日本、对亚太、对世界、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在本质上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正如昨天刚刚辞职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所说的:“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延伸阅读:

       《安倍晋三辞职,中日关系可能再现“磨合期”》

       《“平民首相”菅义伟的人生命运,真是被那列开往东京的火车改变的吗?》

       《新世纪20年来9任日本首相对华政策大盘点:谁最好?谁最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