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造社 · 造 | 停车楼里的一出好戏

李涵 绘造社
2024-09-06
- 从停车楼到停车楼 -
当孙倩老师跟我说起停车楼的时候,我有点抗拒,不想再弄一面墙画壁画了。我说:“能不能给个村里的老房子?我也整个空间点儿的作品。”几周后,孙老师说:“找到了,你来看看吧。“
岭南传统建筑里有种繁复美学基因。我在陈家祠领教过,光屋脊我就看了10分钟没挪步。广东先民把建筑当泥胎和画布了,在建筑上塑建筑,画建筑;塑一切,画一切。这种繁复的、耐心累积起来的美感给人一种世俗的快乐,过足眼瘾。
陈家祠的屋脊
我跟孙老师在佛山南海儒溪村转了半天,几步就是一个祠堂。工匠们在建筑的各个部位雕塑画写,穷尽技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佛山南海儒溪村的祠堂

当我来到为我选出的房子前:一座朴素的民间老屋,安静地坐落在一片空地旁,突然有种“这不挺好嘛,别打扰它”的感觉。
下午看完舞狮表演,孙老师说:“要不再弯一下去看看停车楼?”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一侧是郁郁森森的西樵山,另一侧是波光粼粼的鱼塘。一片湖光山色中,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突然闪现,停车楼到了。六层高的停车楼,可以停上千辆车,此刻一辆也没有。我们绕到楼的另一侧——原计划弄壁画的立面。孙老师说:“确实没啥好看的,要不就不停车了。”我说:“来都来了,拍一张再走。”摇下车窗,抬手按了一张。

与西樵山和桑基鱼塘相邻的西樵山南门停车楼 图片来源 new.qq.com

回到北京,我把一路拍的照片跟同事过了一遍,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说两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有效地找到场地闪光点的方法。不止一次我发现,在现场的时候,由于信息繁杂,时间仓促,容易感动,也容易迷失。有时反倒是没去过现场的人在看照片时能发现金子。那些仅仅通过扫街照片就能被捕捉的点,一定是场地的金子。照片一张接一张地过,沉默,还是沉默,没有哪一张需要特别停留,直到最后一张:抬手按下的停车楼。“这个场景太荒诞了!”“这样一个地方矗立这么一座停车楼简直不可思议!”我开始仔细端详这张照片,构图明显偏了……5分钟后我给孙老师留言:还能回停车楼吗?

随手拍下的西樵山南门停车楼

- 从祠堂到戏台 -
一旦找到场地的金子,想法就会来得特别快。处理一个荒诞的停车楼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变得更荒诞。我们决定向广东的先民学习,在建筑上画建筑,把停车楼画成祠堂,颜料是布。
在建筑上画城市我们已经干了很多次,这次希望就“画”一个建筑,把停车楼的立面“画成”祠堂的立面。为什么是祠堂?因为祠堂不仅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而且星罗棋布;不仅是神圣的宗庙空间,也是村民的日常活动场所。
停车楼的立面大部分是框架,有实墙的地方也有很多窗户。利用停车楼的尺度“画张大壁画”,就需要把现有墙面覆盖上一层整体的表面,布是最经济的选择。
两个思路合二为一就是:把六层停车楼用布“画”(包裹)成一个超尺度祠堂立面,既有地方性又挺当代艺术。

祠堂方案草图

想法报上去,很快得到回复:“祠堂事关重大,绝不能乱来。只要不是祠堂,包成什么都行。”看来世俗与宗庙,人与神之界还是很难打破。
不让包成祠堂,那就包成戏台。佛山是粤剧发源地,戏台则是人神共享的又一场所。
1864年,德国画家 Eduard Hildebrandt 不远万里来到澳门,巧遇妈祖诞。人们在妈祖阁前用竹子和稻草搭出大棚唱戏听戏。据说每年戏棚搭好后,都要先请神的排位和塑像入棚“安坐”,即所谓“请阿妈看戏”,以达到人神共娱的至高境界。Eduard Hildebrandt 的蚀刻画记下了当时戏棚内外的场景。

《澳门妈祖阁海边戏棚》,Eduard Hildebrandt,1866 图片来源 www.mam.gov.mo

《澳门妈祖阁大戏棚演出神功戏》,Eduard Hildebrandt,1866 图片来源 www.mam.gov.mo
今天的香港仍然保留着在新年搭竹棚唱戏的传统。竹棚的结构跟百年前差不多,但是立面发展出了精彩的花牌。为了快速搭建和循环使用,花牌是一个预制建造系统。复杂的图案和文字都是事先在木板上做好,现场捆扎在竹架上,这是一层硬系统;之后再用一套软系统——彩布和拉花,分别沟边填缝。一个硕大的五彩缤纷的花牌用不了多久就完成了。

《西九龙大戏棚》,CL3,2013 图片来源 www.cl3.com

和今天动辄几十亿的大剧院不同,传统戏院从来不是什么高端昂贵场所。大部分时候只要有一个戏台就行了,戏台在哪儿,戏院就在哪儿。从佛山向南,粤剧随着移民进入东南亚。热带气候加上更混杂的文化,让这里的戏台颜色愈发艳丽,装饰更加繁复。

马来西亚槟城的路边戏台 图片来源 anywayinaway.com

而在中国北方的苍凉大地上,戏台则因陋就简,不断地向“极少主义”演化。到最后,七八根铁木竹杆,三四块红蓝绿布,一个戏台就成了。

北方乡村里的戏台 图片来源 www.nipic.com

基于北方的简洁,再叠加南方的繁复,用布把停车楼包成戏台的草图一挥而就。方案迅速得到批准。

戏台方案草图

- 从停车楼到戏台 -

以布作为材料创作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艺术家很多,最有名的就是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他们试图用布包裹一切:海岸线、岛屿、地标建筑。用单一颜色布料包裹复杂巨大的形体从而产生变化无穷的皱褶,是他们作品中布的灵魂所在。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Christo and Jeanne-Claude,1961-2021 图片来源 christojeanneclaude.net

玩儿布的另一大流派是拼花。美国艺术家 Amanda Browder 会搜集大量的旧布头,把它们缝在一起,变成一块巨大的“百家布”,再用绳索悬挂或者包裹在建筑立面上。

《Kaleidoscopic》,Amanda Browder,2019 图片来源 www.thisiscolossal.com

Christo and Jeanne-Claud 的玩法太高级,太标签,借鉴和实施都太难了。百家布是个亲民形式,布的拼接不需要太控制,随意缝在一起都是好看的,可以让居民深入参与。我们倾向于拼布的玩儿法,但又想挑战随意拼布的方式。我们想用布拼出一个巨大的具像图案。

施工方提供了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搭脚手架挂布,或者说给建成的停车楼再罩上一层施工防护网。事实上,很多建筑罩着防护网的时候可能是它最漂亮的时候。摄影师 Deidi von Schaewen 和 Peter Steinhauer 的作品展现了施工防护网的魅力。这样一个系统既安全又简单,既可以玩儿褶皱,也可以玩儿拼布。

《Scaffoldings,Deidi von Schaewen 图片来源 www.deidivonschaewen.com

《Blue Cocoon #1, Hong Kong》,Peter Steinhauer,2008 图片来源 www.petersteinhauer.com
确认了搭建方法后,我们就开始构想拼布的具体内容。我想起意大利建筑师 Sebastiano Serlio 画的《悲剧舞台》和《喜剧舞台》。Serlio 一生并无多少建筑建成,但他留下了著名的《建筑七书》,通过精美的木刻建筑图和文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第二本关于透视的书里,有两张著名的木刻版画《悲剧舞台》和《喜剧舞台》。《喜剧舞台》呈现的是哥特式小镇景色。他在说明中写道:“喜剧舞台应该呈现日常居住场所、私人住宅、阳台、还有一排排的窗户。”我们还能在图中看到酒馆的前廊、肉铺,还有彩旗飘扬的钟塔。尽管没有人,但是在一片日常风景中,喜剧氛围油然而生。
《Comic Scene》Sebastiano Serlio,1545 图片来 www.metmuseum.org
南海的大戏台自然是要演喜剧的。我们用南海当地的村落景观替换欧洲哥特小镇场景,用轴测图取代了营造舞台空间深度的透视法。使用轴测图既是因为我们对它的坚定信仰,也是出于材料和施工的考虑。布是固定幅宽,脚手架也是标准的网格系统,轴测图的平行投影实现起来明显好于焦点透视。

《大戏台》终稿设计草图

脚手架挂布对于工人来说易如反掌,但是把不同颜色的布拼合成我们绘制的图案对于布料加工厂来说是从来没干过的事。一方面他们觉得图案过于复杂,另一方面整体画面尺度巨大。加工时,图案的细节变成巨大的抽象的色块,完全迷失其中。没有工厂愿意接单。
《大戏台》这张图是我们画过的最简单的图之一,但有可能是我们画过的最难张贴(建造)的一张图。我们的任务变成如何把图拆解成尽可能简单的、有规律的、可以让工人轻松加工的图案,同时组合起来又是看上去足够丰富且能辨认出具体形象的图案。图层做为电脑制图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极大地增加图像的复杂度。我们把它挪用到物理世界。
《大戏台》施工设计图
通过在正交网格的脚手架上叠加一组45度的钢管,既增加了脚手架的结构强度(相当于斜撑),又多出了一层挂布的界面。有了两层挂布的界面,原本有些复杂的图案被消解为简单规律的图形;原来过于像素化的图案(打码)由于45度斜向的布条介入,边缘锐利起来,仿佛解了码,获得了轴测图的质感。新拆解的图案很快被一家工厂抢单了。

《大戏台》布条设计图

布条缝制过程 图片来源 广东锦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施工的过程比预想的要快得多,看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和布的缝隙中穿梭,比看包裹凯旋门精彩有余。南海这座空荡荡的停车楼就是我们的凯旋门。

现场施工过程 图片来源 ‍广东锦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一座巨大的戏台搭好了,未来填满这座楼的不仅有一辆辆汽车,还有一出出好戏。

《大戏台》,绘造社,2022


《大戏台》

创作团队

李涵 / 胡妍 / 张欣桐 / 肖钧夫 / 代锟

创作时间

2022

施工

广东锦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摄影‍‍‍‍

田方方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关于【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信息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西樵镇人民政府、西樵山书院协办。由孙倩担任总策划,北川富朗担任顾问,HUBART策展。
艺术节通过设立组委会,组建保障持续运营的执行架构,首届主会场在西樵镇全域176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共设8个艺术分区,集中活动期自2022年11月18日至2023年2月19日,日常运营期自2023年春至2024年夏。计划用10年五届的时间,逐步向南海区全域拓展。首届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主题,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
以上图文为绘造社原创作品,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络绘造社获得授权并注明版权和创作者信息



绘造社由建筑师李涵和设计师胡妍创立于北京
致力于建筑绘图、建筑设计和城市研究的实践



【关注绘造社】

官方网站www.d-a-s.cn

微信公众号绘造社
小红书 绘造社

Instagramdrawingarchitecturestudio



长按下方图,识别二维码,关注绘造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绘造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