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路、守初心、接地气——庄少勤在“空间与未来”上海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9年6月14日,“空间与未来”上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致辞,本文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空间”与“未来”这两个词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发展都留有巨大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定意义上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
不确定性至少来自于3个方面。
第一个是自然的力量,全球正在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个是技术的力量,信息化发展已经形成数字化生态,正在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甚至于重构区域关系。
第三个是人的欲望,包括市场的力量。人的欲望是一把“双刃剑”,贪婪还是节制决定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侯变化和科技进步也是人的欲望带来的。人们每天都在塑造未来,人的欲望变化决定人类文明何去何从。
不确定性的时代更让我们意识到人类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寻求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更有共识、更有效的治理体系,也需要有更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执行力的规划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预期、管控风险、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美好的未来,更本质的要求是能否驾驭不确定性。
上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是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以后有关空间规划的最高级文件。文件不仅仅强调对原有的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更是空间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和顶层设计。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方式全面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理解好这个文件,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要走新路,即推动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比较匮乏,不能走传统工业化国家的老路,必须找一条新路。自然资源部主管国土空间规划意味着未来的空间发展,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新的规划是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规划,是担负历史使命的规划。
二是规划要守初心,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丽国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不能再走规模驱动的老路,意味着我们的空间利用进入了存量时期,更加注重品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生活”融入“美丽国土”,是人与自然和谐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规划工作应该坚持的价值导向。所以国土空间规划要改变传统的物质规划的思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规划成为一个有灵魂、有情怀、有品味、有温度的规划。
三是规划要接地气,即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新的规划体系强调把原来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合为“国土空间规划”,而不是“空间规划”。很多场景下“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含义,但强调“国土空间规划”,意味着规划要从传统的技术手段向空间治理制度的转变。“国土空间”既有宏观尺度又有微观尺度,更注重区域自然和人文的禀赋、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空间权益和运行机制等,这些都是治理体系关注的范畴。这就要求规划工作者注重实践,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规划而言,“未来”已经到来,而且已经“流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上海、深圳、雄安等先行者,都在践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空间规划创新、塑造美好的“未来”方向做出了示范。这些先行者有个特点,即注重规划行业生态的营造。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规划需要以好的行业生态来支撑,这个好的行业生态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当然也是融合的、创新的。“空间与未来”上海国际研讨会,就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共享的国际化平台,推动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行业生态。“上海”有“魔都”之神奇,正是源于“海纳百川”的开放和融合。今天,中外规划同行们在这里聚会,也会创造一种神奇的力量,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相信,群策群力,一切美好皆有可能。
(本文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