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镇低效及存量用地的规划探讨

清华同衡规划院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2024-06-18

一、 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镇低效用地内涵转变

1、城镇低效用地概念

2016年《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低效用地范围: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可进一步划分为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退二进三’产业用地;布局散乱、设施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老工业区等。因此,一般是通过低效用地界定来确定存量用地空间。

低效用地分类

2、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镇低效用地再认识

一是空间规划发展模式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低效及存量用地在战略层面要升维。从“发展就是规模扩张”的旧模式到“存量优化发展”新模式,存量空间利用不再是简单的改造重建。


二是空间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低效城镇用地空间认定范围将扩大。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新的空间规划视角更应该从土地使用的经济绩效、社会价值、生态效益等方面去综合评判是否为高质量发展,而且要加重社会价值及生态效益方面的权重。所有非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都应该纳入低效用及存量用地空间范围。


三是空间规划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低效存量空间将是实现这一目的,关注人本需求、解决城市病的主要载体和关键机会。存量及低效用地开发为城市发展多年来积累的配套设施不足、人居环境品质差、交通不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腾挪空间。

因此,在空间规划背景新的要求下,低效用地的识别与判断方面需要做一些新的探索。

二、 城镇低效及存量用地的识别与判读

将从物质空间品质分析、经济影响绩效研究、民生设施+人居环境分析三个层面构建城镇低效用地及存量用地判定指标体系,进行识别划定。

1、基于三维实景模型建立,

对低效及存量用地物质空间环境分析

第一是通过倾斜摄影技术建立城市建成区全域三维实景模型。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精度、广度和尺度,将建成模型与相关规划数据(城规、土规等)等要素叠加,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与量化分析,重点研判低效及存量用地分布、规模、风貌等内容。第二是针对中观尺度层面具体地块,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和GIS分析模型,精细化分析每个要素权重,重点研判其环境品质、功能业态等方面内容。第三是基于街景层面的微观建模。利用以上方法,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深化对低效用地和存量用地的物质空间进行量和质的精准分析。

全域+局部+街景三个尺度建模分析

2、基于时空大数据运用,

对低效及存量用地进行经济活力绩效影响分析

一是区域空间经济联系度及竞争力分析。通过收集区域交通出行、经济联系度等要素,基于引力模型来分析低效存量用地区域经济区位。


二是针对不同时空的人群活动频率分析。利用百度人口大数据探索人的活动规律,通过热力差值判断人群聚集频率,判断贵阳市城区人群活动区域与低效及存量用地之间的关系。


三是城市POI分析。利用城市POI数据分析,判断区域内设施(企业类别、分布密度、强度及关联度、营收及税收等)数量及类型分布与低效及存量用地关系。

经济强度影响分析+人群活动频率分析


四是以土地使用绩效为重点对工业用地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产业结构(门类)、产业效益(投入、产出、税收等)、建设强度等方面从定性、定量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全面评价产业用地使用绩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叠加分析,从而对城市低效及存量用地空间进行功能画像,最终对空间经济活力、影响力进行综合评判。

城市POI数据分析+城市低效用地空间功能画像

3、基于“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对民生设施及

人居环境品质分析

一是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分析。从存量空间利用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载体出发,对医、教、文、体、卫以及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局、规模、服务距离、服务质量等综合分析和评价,为低效及存量空间利用指出方向。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分布


二是对公共开场空间及公共绿地服务水平分析。重点强化对开敞空间及公共绿地的分布、规模、设施服务水平等相关内容详细分析。


三是城市公共景观界面的可视化分析。利用城市街景照片(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对街景场景进行识别,刻画出街景景观品质情况与低效用地空间的分布关系。

公共开敞空间可达性分析+道路视角观赏品质评价分析


四是城市出行环境品质分析。根据道路交通通行容量及现状地形情况,利用GPS导航轨迹分析,建立空间出行成本模型;同时基于空间句法对道路可达性、空间整合度、居民出行便利性等相关内容解析,快速准确的分析出低效存量空间区域内的居民出行环境。

 GPS导航轨迹分析+空间句法分析

综合以上相关分析,从用地功能出发,依据物质空间、经济绩效、民生设施三大方面构建5大用地类型的低效用地判定标准,明确低效及存量低效分布。

判断标准+划定总图

三、 城镇低效及存量用地规划

1、低效用地布局优化

一是以空间模块化为基质单元推进低效用地规划。识别现状及预判未来的热点区域、影响范围;将现状空间划分为多个空间模块,引导低效及存量用地进行精准布局产业及功能,最大化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结合每个空间模块单元分析并提出用地优化方案,与控规等现行规划全面衔接,重点包括用地调整、加密路网、补足设施、增绿提质等方面内容。


二是根据低效用地分布情况、开发难易程度,对控规单元进行优化调整,划定低效用地开发单元。


三是以配套设施缺失程度、城市空间品质、土地效益为基础,通过现状及开发强度、开发成本收益等综合确定开发时序。

空间模块化分析

2、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

统一标准、数据格式建立低效及存量用地信息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平台,实现对用地权属、空间位置、规模品质、现状特征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将该数据库与实景模型衔接起来,从而构建起从平面到三维的低效用地数据库。

低效用地数据库示意图

3、制定低效用地改造的推进路径

一是明确低效用地开发流程,通过对省、市政策的解读和行政职能的分析,同政府共同建立低效用地开发流程及保障措施。二是制定单个地块《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编制报告》技术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贵阳市开展了 “城市三变”在低效用地方面的探索,通过提高市民组织化程度,使项目成为市民、社会投资人、政府三者相互联结的经济纽带。以政府为主导,让社会资金和市民共同深度参与,共同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经营者、管理者。在单个项目推进开发中均制定了相应的共享方案。

低效用地地块开发流程+“城市三变”实施路径

四、 结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存量时代才刚刚开启。

一方面,目前城镇低效及存量用地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认定标准、开发模式、规划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探索将一直在路上,如何结合地方实际进行有效推进,还有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工作要做。


另一方面,未来低效及存量空间将扩展到整个国土空间的范畴,低效的农业、生态空间也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何释放空间新价值,激发空间新活力,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信息:周扬,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总规划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