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土地 Author 黄贤金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机制,以保障实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总体来看,就是强调国土空间的健康、可承载性,强调国土空间新型绿色化。
绿色占比与国土空间治理
从绿色GDP占比来分析:绿色GDP,既要扣减传统GDP中自然资源损失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还要增加废弃物综合利用价值。据统计,绿色GDP比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格局:沿海和西藏地区比重较大,超过85%;北部地区绿色GDP比重较低。笔者建议实施4个方面的治理:1.有序型治理,实现整体空间从“无序”到“有序”。2.发展型治理,实现发展空间从“无度”到“有度”。3.保护型治理,实现保护空间从“无底”到“有底”。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划定等要有底数、有底图、有底线。4.优化型治理,实现优化空间从“无力”到“有力”,不断激发存量建设用地空间、低效建设用地空间的发展活力。
国土空间规划与绿色发展
一些地方的唯GDP增长发展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土空间治理的失衡乃至无序,主要是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无边”、保护“无界”、管制“无疆”,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乃至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面临更大调整。现在需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重构国土空间,实现发展“有边”、保护“有界”、管制“有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科学地支撑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绿色发展
一是构建秩序国土,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秩序国土,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因素时空协同过程在国土空间的具体体现,更是“五位一体”战略落地的保障。现阶段,经济增长降速时期是优化国土空间配置、产业配置、时空配置的战略机遇期;是进行收益分配关系调整,优化土地等各类资源、环境要素权益关系的最佳时期;是确立经济发展新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时期。二是评价承载容量,厘清支撑绿色发展的底盘。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承载容量不容忽视,它是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是以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为基础,确定不同区域的国土空间容量。可以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各个区域的最低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建设用地规模,并由此确定农业生产空间、生态保护空间以及建设用地发展空间,促进“三生”空间的协同有序。四是创新用途管制,严实绿色发展红线。按照自然资源部应履行的“两统一”职责,制定相应的国土空间治理政策,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对于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功能。五是推进生态经营,丰富绿色发展路径。生态经营就是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将经营理念引入生态资源保护中,并注重生态补偿,从而促进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要求,更是“绿水青山”发挥“金山银山”效应的重要路径。将生态经营理念引入生态资源保护中,并注重生态补偿,从而促进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生态保护,探索生态经济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