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太原绿色发展篇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2022-04-26

导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从各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中选出一批工作扎实、创新突出、特色明显的报告予以刊载,供各地交流参考。

太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新型省会城市。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目标实现,太原市按照《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操作导向相结合,积极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通过摸清家底、坚守底线、逐级传导、部门协同,聚焦太原市规划建设成效和面临问题与挑战,将国家意志高效传导落实到太原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中。本专篇主要介绍太原市生态宜居的体检评估。

坚守城市安全底线,优化生态空间,

守望青山绿水

生态保护初见成效,继续加大造林力度,完善生态空间

太原市森林总面积1596.2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23.10%,近五年森林蓄积量由550万立方米上升到673万立方米。目前城六区已由生态林业向景观林业发展转变,外围三县一市由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转变,展现出太原市生态建设的良好势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治理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市场化、多元化参与方式,凝练出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二八模式”,曾经植被稀疏、地质灾害严重的西山地区全部披上绿装,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西山生态治理模式”。

图1 西山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前

图2 西山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后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推进封山禁牧,加强重点区域管护,全市森林资源虽然得到有效保护,但距离构建“三大生态圈”空间布局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太原长期受自备井超采和大规模煤炭开采疏干排水等影响,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壤污染、采煤区沉陷等问题累积叠加,生态承载力不足成为制约太原发展的最大瓶颈。

太原市应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区、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按照“深山保护、浅山优化、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策略,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整合山体、森林、保护区、农田和水系等生态要素,形成“两环一网,多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图3 市域生态空间分布图

水安全问题较突出,要继续加强水资源保护及再生水利用

水安全方面,太原市地处北方内陆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1/16。全市总供水量74954.93万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45.9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4%,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5.56%。通过近几年的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安全保障逐年提升,再生水利用率逐年上升,近五年再生水回用率已从17%提升到21.23%,力争2035年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调引黄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超采未得到有效遏制,自备井“关井压采”工作未完成,不利于水源涵养。未来应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修复为重点,加强水质提升,提高水体环境质量,增加水的循环利用,以达到水量增加的目的。加快再生水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再生用供水比例,完善东、西山等地区的供水管网,扩大城市水的供水范围。

图4 周边城市再生水回用率对比

图5 汾河生态湿地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资源转型加速,

共享蓝天绿城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见成效,资金不足和安全生产压力凸显

太原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存在对煤炭的依赖,能源结构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太原市市域煤矿数量已由2004年的524座整合为2018年的58座,积极落实了国家基本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回收率和使用率。大型煤矿企业对于兼并后的小型煤矿承担很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并且仍需对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投入巨额资金,并购成本较大。我们建议坚持政府引导,明确矿区内资源整合重组的牵头企业,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管理、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企业整合后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要加大支持力度,在补息或贴息资金,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图6 太原市采矿点及矿区范围分布图

低碳发展模式确立,但新能源开发进展缓慢,利用占比低

太原市不断提高新能源在城市用能的替代作用,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2018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为760.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42.19万千瓦,占比5.55%,主要包括风电、光伏、垃圾发电、水电等。2017年山西省启动了西山生态产业园区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旅游业开发相结合,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能源开发存在初始投资较高,建设规模指标争取困难,技术研发投入大,短期内收益不明显,电网接入困难的问题。未来工作中应促进传统能源产业提效减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体系。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改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创新能源发展模式,努力提高一次性能源消费中非石化能源的比重。

沿河生态治理及城区绿化成果显著,绿地网络仍有缺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汾河及其支流沿岸绿化美化,已完成汾河城区段20.5公里,以及汾河支流75.9公里生态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实现了“九河环绕一水中分”的水韵格局,改善了太原的水环境,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太原市不断完善绿地系统,新建各类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8平米,已于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园林城市。

汾河两岸生态绿化

美化工程现状

玉门河公园现状

和平公园现状

龙潭公园现状

图7 生态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

当前城市绿地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综合性公园数量依然较少,城市绿道未能有效实施,城市中心区人均绿地面积偏低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均衡布局城市公共绿地,构建多层次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营造健全城市绿肺网络仍是城市的重点工作。

图8 城区绿地系统图

 图9 城区绿道规划图

图10 各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对比

积极推动低碳出行,合理引导绿色交通

太原市是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2500辆公交车全部使用天然气,并启动运行纯电动公交车,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成为全球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

公共交通占全方式交通出行比例力争2020年达到20%以上,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2020年控制在60%以上。实施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战略,实施绿色交通出行分区管控,合理引导小汽车使用,提高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质量,促进居民个人机动化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转移。

图11 太原市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城市特色,

建设宜居之城

城市品质逐步提升,继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大资金投入

太原市积极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推动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品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投入支出不足,部分居住用地无法覆盖的问题,需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明确省、市两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体系,提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

社区中小学步行15分钟覆盖率

社区卫生医疗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

社区体育设施步行 15 分钟覆盖率

滑动查看更多

历史街区及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但环境品质、街区活力仍需提升

太原市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工作,恢复原有历史空间,编制各类保护规划,已确定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总面积面积6.27平方公里。

当前历史城区主要存在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保护压力大;历史城区环境品质不佳,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认知度不足,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

图12 钟楼街历史街区改造现状

图13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现状

图14 文物保护单位现状

图15 历史文化认知度调查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修补历史风貌,整治历史环境。适度疏解历史城区的功能和人口,逐步完善城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区的有机更新,处理好文化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植入传统文化、传统商业、旅游服务等功能,提升历史风貌区活力。

居住条件逐年改善,旧城改造及政策性住房供给进入攻坚时期

2014年—2018年太原市人均住房面积逐渐增大,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35㎡增长至40㎡,年均增长4.2%。太原市完全拆除和正在拆除的城中村有131个,未拆迁的有42个。老旧小区已完成综合整治123个。

目前存在现状老旧小区产权复杂,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欠账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供应主体、渠道方式单一,供应结构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居住条件改善重点应在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适度放宽老旧小区更新地块规划建设标准,开展社区更新示范,探索老旧小区更新政策。持续有效供给各类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等保障性住房供应量,为困难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

图16 城中村改造前实景

图17 城中村改造后城市功能完善

图18 城中村改造后居住环境改善

评估成果应用及工作展望

本次评估成果已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对促进战略目标有效传导,明确规划方向和重点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了现状评估指标与行业部门数据、统计口径的无缝对接,为高效开展空间规划实施动态评估和检测、部门绩效考核打好基础。未来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一张图”监测预警系统,搭建感知城市体征、检测城市活动的国土治理综合平台,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本文由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特此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