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需要怎样的灾难报道?| 记者在震区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3-03-11
/
开门见山。深度训练营策划了「记者在震区」系列,拟打算和此次参与土耳其震区报道的记者进行一次深度访谈,为后来者留存一些宝贵的震区新闻采写经验与记忆。

征集内容与呈现形式:

  • 访谈:目前,深度训练营希望能够和此次参与土耳其报道的记者前辈进行对话,学习灾难报道中的经验方法论。

我们期望在这次访谈中了解您在震区采访的感受,以及面对重大灾难新闻时经验方法,如在震区中如何联系采访对象;灾难现场的新闻伦理问题等。
如果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在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 问卷:此外,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卷。如果您愿意分享自身的经历,欢迎您扫描下方的二维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我们是谁?
深度训练营,一个希望给更多新闻学子提供知识与经验的公益平台。我们坚持有趣表达,严肃内核,并致力于建立新闻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希望能将宝贵的采写经验和职业体悟汇聚成知识堡垒,以供更多新闻人汲取、学习。
深度训练营走过了六年十一期。在这里,四百多位年轻人通过原创写作、活动、影像、音视频、漫画等形式进行多维度输出,对「深度」做出了年轻化的阐释。

深度训练营这场不功利的实验已经做了许多年,年轻一代的新闻学子在这里仍然坚持着“将丢掉的一点点捡起来”。见证与记录这件事,深度训练营从未缺席。

/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次征集
在这个时代,把事件的真实面貌记录下来,是为了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更是在撰写“历史的初稿”。灾难是一面镜子,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信服。在公共利益面前,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记者们直面灾难,更是直面伤痛。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和信心,记者更是如此。
只有真正走入废墟中,才能感受到灾难的可怕。面对灾难,我们该关心什么?“抚慰伤痛”时,我们又该如何关心?深度营希望能从前辈们的经验中,获取一些震区记忆和做好灾难报道的方法论。我们将会发布与记者前辈的访谈记录,分享前辈们本次或过往的地震报道经验,以解答后来者的困惑。在持有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做及时、真实、理性的报道,年轻一代的新闻学子正在学习。

/

理论叩问实践,理想回归实务
灾难会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给人们带来悲痛、恐慌和焦虑,让人陷入“后方是悬崖,前方是迷雾”的不确定处境中。
如此处境,人们对媒体的信息诉求更加强烈:公众需要新闻提供信息,以逐步建构起有秩序、相对可预测的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需要灾难报道。
疑问也随之而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灾难报道?灾难报道该如何操作?信息传播战中,灾难报道应坚守怎样的立场和初衷?
作为新闻学子的大本营,深度营希望在与一线记者的对话中重新抵达现场记者奔赴震区的过程,本身也是理论叩问实践,理想回归实务的过程

-END-


统筹 | 刘淑欣 张天爱 程丹妮

撰文 | 张天爱 程丹妮 宋佳旻 郑钰纯

视觉设计 | 刘淑欣 郑钰纯

值班编辑 | 陈律雅 屠杭莹

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黑暗中,他摸寻性教育的出路|对话另一种生活
[2]‍青年旅社:旅游行业的“绿皮火车”|对话另一种生活
[3]北青深一度梁婷:如何在海量素材中搭建稿件框架|媒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