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深度训练营策划了「记者在震区」系列,拟打算和此次参与土耳其震区报道的记者进行一次深度访谈,为后来者留存一些宝贵的震区新闻采写经验与记忆。征集内容与呈现形式:
我们期望在这次访谈中了解您在震区采访的感受,以及面对重大灾难新闻时经验方法,如在震区中如何联系采访对象;灾难现场的新闻伦理问题等。- 问卷:此外,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卷。如果您愿意分享自身的经历,欢迎您扫描下方的二维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深度训练营,一个希望给更多新闻学子提供知识与经验的公益平台。我们坚持有趣表达,严肃内核,并致力于建立新闻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希望能将宝贵的采写经验和职业体悟汇聚成知识堡垒,以供更多新闻人汲取、学习。深度训练营走过了六年十一期。在这里,四百多位年轻人通过原创写作、活动、影像、音视频、漫画等形式进行多维度输出,对「深度」做出了年轻化的阐释。深度训练营这场不功利的实验已经做了许多年,年轻一代的新闻学子在这里仍然坚持着“将丢掉的一点点捡起来”。见证与记录这件事,深度训练营从未缺席。
在这个时代,把事件的真实面貌记录下来,是为了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更是在撰写“历史的初稿”。灾难是一面镜子,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信服。在公共利益面前,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记者们直面灾难,更是直面伤痛。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和信心,记者更是如此。只有真正走入废墟中,才能感受到灾难的可怕。面对灾难,我们该关心什么?“抚慰伤痛”时,我们又该如何关心?深度营希望能从前辈们的经验中,获取一些震区记忆和做好灾难报道的方法论。我们将会发布与记者前辈的访谈记录,分享前辈们本次或过往的地震报道经验,以解答后来者的困惑。在持有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做及时、真实、理性的报道,年轻一代的新闻学子正在学习。/
灾难会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给人们带来悲痛、恐慌和焦虑,让人陷入“后方是悬崖,前方是迷雾”的不确定处境中。如此处境,人们对媒体的信息诉求更加强烈:公众需要新闻提供信息,以逐步建构起有秩序、相对可预测的社会存在。疑问也随之而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灾难报道?灾难报道该如何操作?信息传播战中,灾难报道应坚守怎样的立场和初衷?作为新闻学子的大本营,深度营希望在与一线记者的对话中重新抵达现场。记者奔赴震区的过程,本身也是理论叩问实践,理想回归实务的过程。
统筹 | 刘淑欣 张天爱 程丹妮
撰文 | 张天爱 程丹妮 宋佳旻 郑钰纯
视觉设计 | 刘淑欣 郑钰纯
值班编辑 | 陈律雅 屠杭莹
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