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二期招募 | 叮当,请查收你的面试心得!(中)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 深度训练营 #


热情,是十二期深度训练营最靓丽的底色。近3万字的面试故事投稿,为ta们今后的深度营生活奠定了基础。走进十二期同学的故事,ta在面试中有哪些思考?ta对面试中哪些问题印象深刻?ta面试深度营的一天是怎样的?下面是ta们的回答。


上一期推送,十二期营员们分享了他们宝贵的【面试经验】


本期推送,是十二期营员的【面试经历】,通过营员细致的分享,希望读者可以了解到ta们进行深度营面试的前后经历,进而感受在这精彩的一天里,不同个体不同的情感起伏。


以下是十二期入选者的面试故事:

卢倩莹

十二期深度组成员

看到深度训练营的招募推文时,我正和北青深一度的小伙伴们在编辑部工作。我试探性地问他们想不想一起参加。听到他们也想报名,我也马上着手准备。我们互相看对方的简历,交流笔试题怎么写,分享面试经验。这种既是朋友又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很奇妙。

面试当天早上,看着群里冒出的一条条“请某某同学进入会议室”的通知,我心神不定,决定今天还是不去报社了。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调动起积极情绪,只是个面试,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越临近面试时间,我就越紧张。离面试还有一小时,我紧张得午饭没吃下几口。饭后,我点进腾讯会议调试设备和位置,发现自己面如土色、嘴唇苍白。赶紧抹了几下口红,我看起来才不像熬了个大夜刚起床的人。(真的没熬)

离面试还有半个小时,我尝试点击会议链接,显示需要等候,我便退出了。接下来的十分钟里,我反复几次点进链接、退出。过度焦虑的行为悄悄埋下了祸因,而当时的我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终于轮到我进会议室了,我赶紧点击会议链接,屏幕竟然显示我未入会。慌乱中我听见手机里传来声音——“同学你好,你没开麦克风”“同学,请问你听得见我说话吗”。这是会议室里的声音吗?她们在跟我说话吗?可是我还没进会议室呀!心里各种问号在打转儿,我紧急退回到微信聊天群,发信息告知面试官们我这边出了问题,面试官回复说在会议里能看见我的头像。原来是腾讯会议出bug了。

我删掉APP里的会议列表,再次尝试点击入会,还是不行。焦灼、紧张、懊恼、忧虑,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我突然灵光一现:APP不行,但还有小程序啊。我立刻回到微信,翻出链接,直接用小程序进入会议。终于进到会议室里,看见深度营的海报,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立刻开麦、开摄像头跟面试官们简单道歉,这才开始了正式面试。

抱着一丝悔恨和觉得自己肯定被大减分的心情,我似乎更能放松应对面试了。毕竟这种少见情况都被我遇上了,不管结果如何,我尽力就好啦。再次调动起积极情绪,我微笑着完成了自我介绍。

在抽题环节,我抽到的题目是如何操作淄博烧烤选题。嘿,这不是巧了吗?我上周才细细读完一篇关于淄博烧烤的特写,再上上周我看了红星新闻的关于淄博烧烤的视频报道。结合这两个稿件的长处,我把大概的角度和采访路径讲述了一遍。

接下是财经新闻相关的问题,我对面试官承认说自己没有背景知识,很多硬核行业报道其实也看不懂。面试官问我平时大概都看什么领域的财经报道,我含糊地回答可能是消费领域吧,面试官进一步问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消费领域报道。我意识到我说错话了,不懂千万不能装懂。我硬着头皮、支支吾吾回答说,最近看了一些阿斯巴甜致癌的报道,简述了报道的大概内容。面试官再进一步追问我,如果要做阿斯巴甜的报道,会打算采访什么人。幸好我确实也真的读了报道,我抓住了报道里的关键信息点:目前甜味剂的供销商未受到影响,但是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确实存在忧虑,其实也会影响市场,进而需要各大品牌调整配方。我便回答说,可以着重采访消费者,看他们是否了解此事,是否会存在忧虑。面试官提示我还可以采谁,我就说如果确实存在消费者比较担忧的情况就需要再采品牌方和甜味剂供货商,问他们是否受到波动影响。至此,采访的关键环节已经进行完毕。

结束面试后,遗憾占据了我大部分的心情,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这种事情竟然也发生在我身上了,原来线上面试出bug是这种感觉。我跟朋友打趣说,可能是命运的安排。直到几天后一起报名的朋友给我发来私信说“恭喜恭喜”,我才知道原来在面试中即使出错了也是有机会通过的。


周煜博

十二期深度组成员

2023年7月的一个夏日午后,我紧张地开始鼓捣起了人生中第一份即将投出的简历。

首先,我在某度里找了一大圈模板,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极度单调,最终斥资28元在某壳上开了一个月会员(这绝非广告),买了个模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社畜的梗:“我的职业生涯,算是完蛋了。在我为了做工作文档,竟然开通了付费会员的那一刻起,我的工作性质就变了。我为了老板想要过上他梦想的生活而花了我的钱,我脏了。”

幸然,训练营不是我老板。就算终究要成为社畜,也要成为买得起年费会员的社畜。

作为一个INFP,让我夸夸别人,我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轮到写简历包装自己,我恨不得把脚趾扣进地里。我始终热衷自我否定,进行自我PUA,会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此前的人生“祝贺我,毕生致力于失败,一直成功。”

在决定与新闻业建立更深的链接之前,不少人都劝过我说这是个“夕阳产业”“世风日下”。《1984》是我看过最多遍的一本书,也许是真实经历过,我对一切极权有着PTSD。深知新闻的重要性,舆论的力量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理应有人坚守。愿能为之尽一份微薄之力。

专业知识的匮乏在我参与媒体实习后深感不足,空有一腔热血和对不公的愤怒就像挥拳打在空气上一样无力。久闻深度训练营大名,我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份简历,讲述了我与新闻之间连接的云云,不安地投出了作品集以及笔试题。

越临近面试越紧张,恨不得把身边参加过深度训练营的朋友问个遍,生怕自己被各位面试官问住了。如同期末考试的前夜,我不停地翻阅深度训练营以前的文章,抓着头发想着自己喜欢选题的角度。在否定与肯定的天平上左右摇摆,难以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我着实不满意于此,于是熬了个大夜。

下午,进入面试的会议,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呦呵,这不都熟人儿么?还是在北青深一度实习的同学,一下子让我放松了许多。职业假笑也变得真诚了起来,但是镜头外的手心还是在一个劲地出汗,还好做了些准备工作,虽然问题依然出乎意料不过也是顺利地答了上来。很幸运最后通过了面试。

依稀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记者老师在采访之余和我说:“做新闻最难的是你见过了人间百态,各种匪夷所思的事,再去追下一个报道时依然能满怀热忱,一如初心地去追这件事。

我想,从事新闻的种子从那一刻就开始萌芽了。


贾晨溪

十二期运营组成员

最近有句话非常流行,叫做“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而我进入深度训练营的齿轮是在一场南京性教育高校交流会开始转动的。在交流会上我分享了自己从事性教育半年来的心路历程,并结识了同在运营组的韩笑同学。七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了笑笑发给我的消息,她说自己参与了共益资本论的“微光行动”项目,主题是高校性少数社团报道,想找我作为采访对象,我非常欣喜,同意了笑笑的邀请。笑笑将共益资本论和深度训练营的公众号推给了我,这就是我和深度训练营结缘的第一步。在关注公众号后没几天,我就看到了十二期招募的推文,看完推文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这个训练营我一定要去。因为我对性与性别领域十分感兴趣,所以更想去深度组写这方面的文章,于是在第二天就写好了深度组的笔试题,并发送了邮件。过了几天后收到了回复,邮件说综合考虑,我更适合运营组,如果接受调剂,请补交一份运营组的笔试题。其实当时还是有些小失落,不过客观来说,我的能力与运营组匹配度更高,于是补交了运营组的笔试题,开始等待面试通知,不过两个组的题都写过还是一个挺有趣的经历。抱歉,好像讲了太多面试前的故事,有点偏离重心,那下面我就开始讲面试的心路历程。进了面试群,收到了面试的流程,包括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运营专业问题回答、其他问题回答。在这三个环节中,只有自我介绍部分可以提前准备,于是我写了一份自我介绍,大致概括了简历的重要部分,分为专业学习、工作经历、证书、学校奖状、擅长领域五个方面,写完后进行掐表,刚好在一分钟左右。

我的自我介绍


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即运营专业问题回答,我心里很慌,因为我只运营过公众号,而且只是略懂皮毛,所以在面试前查了大量的运营知识。

在面试前,看到群里小伙伴的学校,让我心里有点胆怯,因为我很清楚我的学历并不沾光。在众多来自优秀高校的面试同学面前,学校是我的短板,但我转念一想,既然我都走到面试这个环节,说明我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我就这样给自己打气。

面试开始前五分钟,我再次通读了自我介绍,并且快速浏览了所发送的所有文件,包括简历、作品、面试题,做到心中有数。

面试的第二个环节,我抽到的问题是“如果是你,会怎么宣传十二期的招募”,面试官给我1分钟的思考时间,思考大致方向为纵向、横向、细分方向。我的回答为:纵向方面,选择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各大平台宣发,横向可以用推文、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而在公众号层面又可以分为联合其他公众号进行推广、呼吁往期学员在朋友圈宣传等。

回答问题时,要先进行思考,再进行框架式、有条理的回答,并且尽可能的角度全面。

之后面试官就简历进行提问,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简历了然于心,并且要能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负责。

在对面试过程中,我对两个问题印象比较深刻,第一个问题是“性与性别领域,哪个教授或学者你印象比较深刻?”,我的回答是“李银河女士、刘文利教授、上野千鹤子教授,最近看的一篇论文的主题是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由南开大学的四位学者研究。”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看过《第二性》?”,我的回答是“没有看过,但在上传播学课时老师讲过这本书,其中书中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目前在看的女性主义书籍是《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在回答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在回答完面试官所问的问题后,还需要进一步对问题进行补充,实行1+n原则。

结束面试之后,将刚刚的面试问题记录到手机备忘录里,面试时回答不完善和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部分要重点标记,查找资料做好“马后炮”。

这就是我与训练营结识到面试的所有故事,感谢观看。


陈熙蕾

十二期深度组成员

12期人员名单出来的前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是我成功入营的场景。以至于梦醒之后我难过了很久——梦里的美好让醒来的我更加失落,当时觉得自己多半没法通过。

当天下午,录取结果公示。点开推送之前,我心里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没事,大不了就13期再来!”“无论结果如何,都算得上是一次经历。”

结果推送一点开,深度组,第一个就是青岛大学陈熙蕾。

那一刻,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梦想成真。

12期的招募,其实我打了两次退堂鼓。

第一次是笔试和简历投递的环节。招募那几天我正在新疆做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实践,算得上是暑假最忙,事情最多的一段时间,每天忙完任务就已经是凌晨两三点。

笔试题和简历就被我一直拖到了最后几天。在拖延的过程中我其实很焦虑,那段时间本来想在空闲的时间里写点面试题,但是碎片化的时间让我的思路很混乱,感觉怎么写都写不好,甚至有几个瞬间想到“要不算了,等下一次得了”“再精进一下我的水平再来”“这次事情太多了,下次准备时间更充分点”等等理由准备放弃。

庆幸的是我还是抓住了这次的机会。13号我晚上动笔写笔试题,开始了我“像呕吐一样的答题”。简单来说就是想到什么,不管是否成形、是否有逻辑、是否漂亮拿得出手,最重要的是先“像呕吐一样”一股脑儿写出来,然后再去整理修改。

写之前我非常焦虑,构思了几个答题框架都不太满意,完美主义让我一直无从下笔,但写着写着思路就逐渐清晰了,并且在回答题目的时候翻看了许多深度营往期被我忽略掉的推送,从中又学习到很多关于报道复盘的经验。现在看来,写笔试题更像是把思绪具象化的过程,很多朦胧的想法,开始书写之前只是一团似是而非的混沌,在书写的过程中,仿佛雕刻石头,逐渐把石头内部隐藏的心中塑像呈现出来。

第二次退堂鼓是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刚收到进面试的通知时,真的非常非常兴奋,但当我加了面试群后,一看群里大家都来自各种名校,心顿时凉了半截……虽然我心里清楚得很,能走到面试环节,那就说明学历相关的问题就不应该让我焦虑,但是真正面对着这一批优秀的同辈时,我还是不免有些发怵,无法为他人“祛魅”,我总觉得别人的采写经历比我丰富、知识储备比我扎实、面试时会更有独特的思考角度和严密的逻辑。

“都走到这一步了,无论如何也要全力以赴。”当时的我就这么说服自己,回想起过往的所有经历,都告诉我:不必过多内耗,拼尽全力才不会有遗憾。

不过上天总是不尽如人意,想全力以赴也不太容易。本以为可以在19号进行面试,结果17号得知面试时间定在了18号,奈何18号一整天我都处于一个赶路的状态,18号早上5点出发赶飞机,下午4点半落地,然后换乘转晚上19点的高铁。

最后我选择了面试等飞机一落地就进行,早结束心里早踏实。(当天我只有两个选择,不是在飞机大厅面试,就是在高铁大厅面试)

面试开始前一天,新疆的行程结束,我收拾着返程的行李,脑子里开始盘算明天的时间规划,什么时候准备什么内容、看什么内容、哪些我需要花大量时间、哪些我可以简单准备……以及祈求明天的飞机不要晚点。

面试开始前十小时,飞机即将起飞。按照时间规划,我在候机时浏览完了深度营往期所有面试相关的推送,在飞机上总结面试里我需要注意的细节,开始准备我的一分钟自我介绍。由于没有网络,除了自我介绍,我只能把功夫放在我的往期作品上,复盘作品中的采写过程和经验,思考面试官可能会问哪些问题。准备过程中,我特别怕面试官问了一些热点相关的问题,生怕自己时事热点关注得不够多,见解也不够深刻,但这都是我没法在断网情况下完成的事情,所以我只能把主要功夫放在与自我有关的问题上。回想起来,这也算是一次豪赌。

面试开始前半小时,飞机终于落地。但光是走胶东机场就绕了快二十分钟,还得等托运行李,当时的我也不焦虑面试内容了,只觉得“能成功赶上面试就算胜利。”

面试开始前五分钟,我以跑八百米的劲儿最终拿到行李在胶东机场找到桌子坐定,联系朋友开腾讯会议帮我检查网络、画面和声音。记得当时看面试故事时有成员提到“穿正装”,但当时的我刘海都因为急急忙忙而跑得没形,周围又完全就是一个嘈杂的环境,过来过往都是大人小孩的喧闹声音,生怕面试官觉得我“不正经”,只好演练了好几遍微笑给自己打气。

面试真正开始,其实比我想象中要轻松一些!看往期的面试故事,我提前脑补的面试现场是会面对十几个开着视频不苟言笑、声音严肃、没有丝毫起伏的面试官,还有一连串应接不暇的问题……

结果面试的时候我只看得到面试的banner,并没有面对大家的脸哈哈哈。整个面试交流的过程也远比我想象的要舒适,感觉其实像是与面试官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比如问到最喜欢的记者时,我回忆起了我一直打心底里认同的安小庆那句“是不是喜欢做记者的人,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比较怕死的,并且比较计较如果此生有限,自己要做些什么才能从密度和质量上扩充这段时空有限的旅程。”再比如面试官提问到我的相关作品,让我有机会袒露当初采访遇到的困境和心路历程,重温了一遍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稿件,回想起之前接触、理解、共情受访者的经历。以及最后,面试官问我还有什么想问他们的时候,我鼓足了几百个勇气才跟大家说出口的“双向的奔赴才是有意义的,我奔赴了训练营,希望大家也奔赴我!”

由于深度营的面试对我而言太特殊,所以面试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地紧张了,导致回答的时候有的表述不太连续,又或者是有的问题面试官问完,虽然我脑子里就差不多有了回答,但是说着说着就忘记了问题是什么……导致我后来复盘面试表现时,觉得自己好几个问题都回答得有些不太系统甚至答非所问,感觉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如果下次还有类似的面试,我应该要先给自己几秒钟厘清面试官的问题里“有几个点要回答?”“每个问题回答的关键词是什么?”“哪方面我可以多说,哪方面我可以少说?”,避免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太长的叙述而破坏了回答的完整性。

面试结束后,朋友打电话来询问面试情况。我满脑子都是我回答得磕磕巴巴、答非所问的场景,如实地告诉朋友“回答得挺烂的,毫无技巧,全靠真诚”。

朋友安慰我,“真诚就是必杀技。”

的确如此,真诚确实是必杀技。12期的招募对我而言有太多的措手不及和预料之外,在准备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对自我的怀疑和犹豫,但最终我还是带上了所有的勇气和坚定,努力在面试中给面试官展示出了一个称不上完美、但是最炙热真诚的自我,和大家真诚地袒露我的心声。

最后,谢谢深度营的“双向奔赴”!也非常期待在接下来一年中,我能与深度营的小伙伴们一起书写更多意义~


赵秋伊

十二期运营组成员

我曾在简历中提及,深度训练营对我而言是“乌托邦”一般神圣的存在,所以当面对好友发来的招募推送时,我只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送精心准备的简历和笔试答案。一天后,出乎意料地收到了面试通知。

我对越是渴望得到的事物,越不敢抱有期待,因此反复告诉自己:“只要曾全力奔赴,无论什么结果都不必遗憾”。准备期间,我反复翻看往届面试官的复盘和营员面试经验分享,推测着可能提及的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像是探索自我的旅程,当我真诚地与那些问题碰撞时,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真实的模样。尽管有所准备,真正面试时也难免紧张,有些回答会词不达意,磕磕绊绊,如果平时能更多地把握机会表达,或许会多几分从容。所幸面试的问题大多在之前就有一些想法,这使我不至于无话可说。所以充分的准备是打赢胜仗的底气。

我之前有过多次面试的经历,而相较于以往的被动状态,这次的面试更像是你思维的舞台,所有人都听你说。面试官们会根据你的简历和笔试答案“量身定制”一些问题,例如面试官对我笔试答案中深度营新系列的操作方式提出了实践上的具体问题,引导我的思维从宏观向细节方向延伸。

在得到面试通过的结果后,我试着复盘是什么让深度营选择了我?答案应该是我对新闻真诚的热爱。面试时的语言技巧和面试准备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让面试官看见你始终怀有对世界的好奇,对社会的思考,对新闻的担当。

很幸运能够加入深度训练营的大家庭,期待这场精彩的旅程!


黄珊莹

十二期深度组成员

关注到深度营于我而言是一件特别机缘巧合的事情,我和一位深度营十一期学员拥有一个共友,这位朋友转发了这个学员发表在深度营的作品,当我点进去浏览时,心想:牛哇!我也想在这儿写。于是,十二期的招募便与我双向奔赴。这次的面试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体验,不只是因为流程和面试问题,而是因为面试之后我的体会,这可能也是复盘的意义所在。面试的当天,我调试好设备,整理了穿搭(主要是上半身),细化了一下昨晚准备的几个问题以及自我介绍的提纲。当然最后也发现,我押的问题除了自我介绍没有一个完全派上用场。面试流程出乎了我的意料,居然有抽序号回答问题!天知道我已经多久没有经历过这比赛一般的提问方式。当时我抽的是12号,问题是有关采访对象对新闻成稿的介入程度。在我看来,这部分的问题不是靠学习过新闻就可以回答的,而是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现实存在的,因此在结合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之余,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消化和感悟,这可能也基于复盘的好习惯。虽然面试的很大部分是真诚分享面试者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需要有一个自我处理的前期准备。所以后来我也不觉得我准备的问题(围绕我的笔试内容)是无用功,起码它们让我重新整理了思路,进入“记者”的状态。面试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主面试官,在我回答问题时她一直点头,这给我很大的鼓励,让原本很紧张的我自己好了不少,虽然我忘记看她的名字,但还是非常感谢善良的她。回答完抽取的问题,有另外一个面试官提问了我关于我的“代表作”的问题。我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在我最近经历的两场面试中,面试官都问我认为这个作品的不足在哪里,起先这让我很费解,因为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对我的作品进行认真的复盘,我于是凭做稿子时的思考谈了谈我的感受。但面试之后,有面试官加我,并告诉我他认为这个作品的不足之处。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点,仔细想来它确实有这个问题,因此我也特别高兴自己通过面试和沟通,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作品。我也很庆幸有这个过程,它从一开始就教会我作为一个“记者”,学会追问与反思究竟多重要。这次面试是很认真很正式的,我以前很少用特邀会议,所以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面试完我还觉得面试官们都很冷酷,但加了群以后又发现不是这样的,大家是很认真地在扮演面试官,压制自己的可爱。


陈诗雨

十二期运营组成员

从7.14发送完那封邮件开始,我就开始紧张面试了,毕竟上一次面试还是刚开学的时候。

对于这次面试,我有去查找过各种信息,比如询问在深度训练营的学姐,比如在互联网上查找深度训练营,再比如去查看深度训练营之前的面试推文,调研成果颇少。于是我转变了方向,我去查运营岗位的面试,查到了很多东西,我将这些东西进行整理拆解,写好自我介绍,陈诗雨的面试稿子就此完成。

面试当天,因为我是下午面试,上午完成事情后就一直在进行稿子的背诵和补充,在到我前面一位同学的时候我感觉时间分外的长,如坐针毡。到我进入准备室,在猜测一会会有几个面试官呢,会不会都是学姐呢,不由自主开始了胡思乱想忘记了紧张,忽然屏幕亮了,到我面试了。

“你好,陈诗雨,请先来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听到这句话又想开心又想哭,我光顾着背稿子,但是忘记掐时间了,看来我只能一会尽可能语速快一些,免得没有说完被打断或者超时太久。飞速说完我的自我介绍之后,不出意料地开始抽问题了,所幸这个问题是我之前有准备过的,分条理表达出我提前准备好的话术,感觉还不错。接下来就开始针对我的简历进行提问。“海报设计?你是会海报设计吗,你可以结合你自己写的这个活动进行一张海报的设计嘛,说一下整体构思以及配色。”心里一惊,现场说呀,我得思考思考,有时候灵感不太能一下出来,让我得想想咋办,面上可不能卡壳。我可以思考一下嘛?我可以先说素材部分嘛?人物加上杂志以及文字,可以xxx这样排版,然后我再来说配色,先找个和杂志契合的颜色,最好能够有蓝色,因为我们深度训练营的基调是蓝色的。一些话语下来,感觉脑子真的在高速旋转,说着说着灵感好像就出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也让我觉得面试官不愧是面试官,“你觉得你能够为深度训练营带来什么,以及你想要在深度训练营收获什么?”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么一问,我好像与深度训练营是一体的,是相辅相成。对,相辅相成,我可以运用自身现有的能力为深度训练营创造价值,而我在深度训练营学到的东西也可以在我身上得到内化,在深度训练营中进行运用和展示,再次加强我们之间的链接。我想要收获什么,那不就是我来这里的初心嘛,说完我的初心,结束了这场面试。在笔记本上给面试深度训练营打上对号,旁边写下我的初心。接下来的面试我感觉分外的快,我刚刚缓过神来“我结束了”,就已经又接着面试结束了3个人。有些沉浸其中了呢,我不禁笑了一下。

当天晚上群里公布了“提前批”的名单,没有我,没事会录上的,疯狂自我安慰。当天晚上做梦我被录取上了,看到那个海报上出现我的名字的时候疯狂截屏,记录下来。梦醒了,还没有出结果。我开始有些害怕,因为梦与现实是相反的,我的梦想会不会还没开始,只能出现在梦境中呢。

群里公布名单了,点进推文,查看运营组,江西师范大学陈诗雨,有那么一瞬间有些恍惚,好像我的梦境融入了现实,是梦吗?悄悄掐了一下自己,不是梦,我真的被录取上了!!!截屏,记录,告诉我的朋友这个好消息!开启了我的踏梦之旅。

面试结束了,但是学习没有结束,进入深度训练营后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龙盼

十二期深度组成员

在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请教了11期的学员。他告诉我说,可以按照简历和报名的方向,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末了他还安慰我说:“别慌,聊聊天而已。”

我大概快两年没有经历过面试了。面试经历不足,加上我的口头表达一直不太好,所以心里多少有点发怵。我的面试时间是14:30,这平时是我的午睡时间,但那天我没有睡,很早就端坐在电脑屏幕面前。心跳的速度,就像两年前的保研面试一样快。

上午,我重新阅读了自己的简历,设想面试官会对哪段经历感兴趣,在心里先默默练习一遍(后来在面试环节还真被问到了)。我还重点准备了笔试题,除了重新回顾一遍自己的回答外,还做了一些延伸性的思考,比如如何真正将拟操作的选题落实下来。这其实是对笔试题的补充回答。此外,我还特意找到平时看的财经类公号,翻阅上面的报道,对近期的热点新闻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些准备工作,在面试时也发挥了作用。

深度营的面试,从形式结构到内容,都给我一种很专业的感觉,比较考验面试者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积累。当时,我抽到的题目完全在我的准备范围之外,给我的反应时间没有太多,我需要及时地调动起相关知识积累,并且迅速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这要求面试者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才行。所以,直到自由提问环节时,我才稍微放松一点,分享了自己以前的故事。

虽然看不到面试官的表情,但我都把他们当作认真的倾听者,揣度他们可能关心的重点,而非“对空言说”。略微遗憾的是,我讲的时间太长了,不知道面试官们印象如何。

-END-

十二期招募组 |  梁  栋 温泓烨 宋佳旻 吴浩旖整理 | 刘柏轩 陈思宇编辑丨梁   栋
值班编辑 | 陈思宇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十二期招募 | 叮当,请查收你的面试心得!(上)

[2]12期录取结果公示 | 在这里,等新闻的种子开花

[3]投递倒计时7小时,快到碗里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