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王建南:越是融汇中西,越是自在通达

艺旅文化 艺旅文化 2024-07-03




中国画or西方画?

中国画or西方画?

……

 

印象中,中西艺术是二元对立的两极。不少专家学者只偏西方或只重东方,更多年轻人只以西方为时髦。

 

直到遇见王建南老师,终于发现中西艺术并不是矛盾的。艺术本质是互通的,只要找对方法。

 

王建南 公益直播课

《中西绘画之不同》的精彩片段👇

 

采访王老师的那天,天色灰蒙,雨落纷纷。

 

见面之前,就听说王老师声线优雅;初次见面,一张口,还是小小地惊艳了一下,不紧不慢,如沐春风——

 

带着我们穿透城市雨林,回到艺术启蒙的童年时光。



王建南


主修英国文学,大学英语教师

11年美术馆策划、讲解经验

常年担任《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

及《北京日报》“艺术品鉴”专栏作者

出版有艺术类畅销书《听懂一幅画》


声线优雅,娓娓道来,引起极度舒适

中西艺术全才型,构建中西艺术对话




PART1

入画:从东方到西方


 

《大闹天宫》片段


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

 

鲜妍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大闹天宫》这部脱胎于中国古典美术的里程碑式电影,一下子就把年仅5岁的王建南吸引住了。

 

要是以后一直能看下去,跟美术打交道就好了”,那是他第一次为中国艺术倾心。按北京话说,这就是艺术“起根儿”了。

 

王建南/故宫假山石速写/2014年秋天


然而90年代初期,大部分人对美术的概念尚且停留在“美术班”“画画课”,对美术史、艺术史几乎一无所知。

 

正值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出现“全民英语热”,18岁的王建南站在风口浪尖,也被卷入浪潮——报考大学,主修英国文学,随后成为一名大学英语老师。

 

与艺术学院彻底失之交臂。

 

王建南临摹莫奈《桌上的向日葵》

 

好在,这并不妨碍王建南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进艺术殿堂。

 

与英语深度打交道,没有让他与曾经的艺术梦想渐行渐远;反而英语文学里的原型故事、人物、隐喻……让他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因此,大学本科的时光+毕业教学的年岁里,王建南书桌上永远是中西艺术书籍齐上阵的。

 

从初期的观摩把玩画册,到后来的学习美术史、研究美学理论,青年王建南不断构架中国&西方艺术的知识体系。



不过,真正让他的艺术学习上更一层楼的,还是美术馆志愿者的经历。

 

2009年4月的透纳绘画珍品展,令阅展不少的王建南一生都难忘。


那是他第一次做讲解,因为一行外国使馆嘉宾过来看展,原计划一周后讲解的他因为英语好被临时引荐做讲解。临场上阵,难免紧张,硬着头皮讲了2个多小时,向不断前来的观众讲了一轮又一轮。


 

讲完后再复盘学习,才知自己领悟尚属肤浅:透纳为什么能成为大师?他对西方绘画起到了什么关键性作用?他代表的西方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何不同?……


无数问号在王建南脑海翻涌,让他意识到:噢~该看书了,该学习了。


随后两个月展期中,讲解、学习、改进、讲解、学习、改进……短短两个月,他对艺术展上的框框画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成了一个“新的王建南”!


透纳 海上渔夫

 

 

PART2

传道:从大学课堂到艺术“博物馆”



都是面向他人做讲解,在大学课堂上与在博物馆里有差别吗?

 

“差别很大。做大学老师,学生不得不来听你上课;但面对观众,必须要把人吸引住,不然人都走了,还谈什么普及

 

因此,做艺术讲解至今11年,王建南尤为重视与观众建立连接。

 

王建南带领艺旅团友在上博做艺术展讲解

 

2015年9月,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重磅推出 “石渠宝笈书画特展”,清明上河图、五牛图、游春图……一批绝世书画珍品集体亮相,引发前所未有的观展热潮。



作为志愿者,原本没有讲解计划。王建南眼巴巴地看着大家在武英殿前排队四五个小时,很多人却看了《清明上河图》就走,对其他展品并无兴趣。

 

他忽然明白:大家对古书画非常热忱,但缺乏一定的了解,这正是作为艺术工作者亟需解决和提供给大家的。

 

他灵机一动,建议在排队期间,由志愿者提前对展览做一些介绍,对展品做一些讲解,那么观众观展的效果就更充分。

 

这么好的建议当然被采纳了!王建南与志愿者伙伴们,拿着名画放大的复制品,走进长长的队伍中,将古书画的知识意趣一点一滴传播出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并非让你来讲解,你就一定得是知识全才”,但只要你向水中投掷一颗小石子,就能一圈一圈泛起美丽的涟漪。

 

从实体空间的博物馆,到更广阔的博物世界,王建南始终保持这样的清醒、并积极传播艺术。

 

比如,常年担任《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北京日报》“艺术品鉴”的专栏作者,将日常的思考心得一点一滴传递给大众;出版艺术畅销书《听懂一幅画》,则让更多人感受到世界名画里的喜怒哀乐。

为了更“顺滑”地与观众的构建关联,王建南格外注意自我完善。

 

不遗余力地将某平台的艺术类课程观赏了个遍,吸收优点,借鉴缺点,不断改进自己的讲述方式:

 

“如果对观众讲解时太‘上课腔’,不注意反馈和细节,传达的内容就会很生硬;如果准备资料不充分,没能让听众收获更多,是讲解人的失职。”


王建南带领艺旅团友在上博做艺术展讲解

 

 

PART3

交融:跨越中西,跨越隔阂



越听王建南从容的谈吐,我越是向往他身上那份在中西艺术里穿梭的自由通达——

 

既能毫无障碍地观赏故宫书画展,又能悠然自得地出入798。


故宫书画展

798艺术空间佩斯北京艺术馆

 

既能与古书画爱好者一起品茶、听古琴、赏瓷器……比如,有一位从小热爱画画的朋友,王建南特别喜欢观其作画的过程,能够以此延伸推敲名画的绘制逻辑

 

又能与西方艺术好友一起喝咖啡、分享旅行中的文化经历与感受……比如,一位常年飞世界各地看展的朋友,每次回国都会兴奋地把奇闻趣事分享给王建南;拥有“新鲜”经验后,他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就更深

 

宋徽宗 听琴图(局部)

伦敦国家美术馆


尽管并非科班出身,但正是王建南这份通达——

 

让他上能触达艺术专家,谦逊吸收养分,充实自我;下能充分理解初级爱好者的学习困惑,以更接地气的方法,将中西艺术延伸得更远。

 

王建南带领艺旅团友在上博做艺术展讲解

 

 

PART4

结束语



很多人认为,喜欢中国画or偏爱西方画是非常个人化的感受。


但作为中西绘画杂食性爱好者,我始终想找一个相对普世性的方法,让更多人抛开偏见、看清本质、建立中西对话


王老师就是很好的学习榜样——曾经的东方艺术种子,长出西方艺术的茎干,绽放了一朵中西艺术交融的花!


让我相信,即使学习艺术有100种方式,跟着王老师学习也会是一种非常高效、且舒服自然的方式。





最后再来欣赏一段王老师公益直播课

《中西绘画之不同》精彩片段👇


完整视频,扫码添加客服艺酱

获取免费观看链接👇

原客服号已满,微信搜索“小艺”
即可咨询,无需重复添加


艺旅文化 x 王建南老师联合推出

《中国古代绘画10讲》视频直播课

《看懂一幅古代名画30讲》音频课

既梳理中国绘画艺术史,又重点剖析名画单品

两者互为补充,均支持无限回放👇


编辑|飞鱼 

艺旅文化诚邀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可查看约稿函

放下偏见,建立中西对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