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课上线】常青老师带你读懂《佛教造像风格的演变》

艺旅文化 艺旅文化 2021-05-22


当我们走进一座佛殿或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造像,它们或是威严神圣的佛祖、慈祥宁静的菩萨、豁达虔诚的弟子、又或是孔武有力的天王……这些造像与壁画等装饰,共同构成了一座神圣佛教的艺术殿堂。

 

佛教石窟东传中国示意图,图源:一席

自佛教兴起,佛教艺术也随之获得发展,并且在其流经之地,形成了不同的造像风格和样式。佛教造像的仪轨、量度的要求,不同时代地方文化影响,艺术家的独特风格三者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造像艺术体系。

 


于是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十六国晚期犍陀罗风格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隋代强调女性的身段美初唐的健美、盛唐以后的丰腴之美宋代以来汉族审美风格的不断加强……


公元二世纪古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伽一世时期的金币上铸刻了佛像,是目前为止传世最早的佛像。图源:佛教世界网


历代造像艺术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那么佛教造像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不同造像风格又是如何发展演变?我们该如何去判断这些造像年代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艺旅特邀常青老师为我们带来《佛教造像风格的演变》专题课程,从造像的起源讲起,按照时间脉络,分别对印度、汉地、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佛、菩萨单体造像进行解读。为你梳理历代造像风格特征,带你探究这些风格变化的原因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我们期待这套课,能成为你的佛教造像识别指南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



《中国石窟艺术25讲》课程部分好评截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讲师介绍

常    青

大学教授,佛教艺术史学家,北大考古系硕士,师从宿白先生学习中国佛教考古。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博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博士后。华盛顿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高级访问学者、佛罗里达州立博物馆等从事研究及策展工作。


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参加过商周汉墓、唐长安城遗址、南宋临安城遗址、邺城建筑遗址等八次考古发掘。调查研究过中国和印度的重要石窟寺、寺院、佛塔,出版佛教艺术专著七种、合著四种、专业论文70余篇。


主讲《中国石窟艺术10讲》《中国石窟艺术精讲(25讲)》两个系列课程,订阅人数达到1600余人,两个系列课均受到的大家的一致好评。

(点击上方蓝色课程标题,可了解前两个专题课程详情)


常青老师说


点击播放键,听常青老师介绍课程

👇👇👇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


 常青老师往期 

石窟艺术游学及讲座 

↑ 印度、杭州、大同、洛阳等地


编辑|超超   设计 | ZOE

艺旅文化诚邀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

👇点击,获取佛像美学识别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