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游学】走进深秋的苗、侗、瑶寨之间,赴一场遗忘时光的山中盛宴 11/13-20
黔东南,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亚洲唯二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典范。
黔东南侗寨,稻田里是忙着插秧的农民
图源:500px @摄月
在这里,以都柳江为纽带的村落连结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圈:东南部的黎平、从江、榕江为中心的侗族文化圈;北面以雷公山为标志的苗族文化圈;南面是水族文化圈,水族文化圈的外缘又连接着布依族文化圈;而瑶族,则错落点缀在上面几个文化圈中。
都柳江上,两艘渔船行驶在榕江县附近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高冰
这里是世界上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壮、侗、水、布依是这片土地上的原始先民,汉、苗、瑶则在“南开百越”、“移民耕山”等历史进程中不断迁徙而至。不同的民族融入在黔东南的山水之间,在这里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神奇的鼓楼和风雨桥,侗族人将它们视为可以通天接地的场所;精美的苗绣,苗族人把自己民族千年的迁徙历史刺在衣裙之上;这里有一咏定情的歌谣,世世代代传唱着2500年来如清泉般闪光的音符... ...
苗岭的雨水和都柳江的雾气汇聚在一起,滋润着千百年来灵动的山水桃源。在这个秋冬之交,我们将和民族文化的特邀专家及当地的学者一起,走进黔东南的苗、侗、瑶寨。
寻访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也深入自然演绎中的传统村寨,短暂的告别时光,融入山水之间,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拜访非遗传承人,触摸神奇的造物之美;点燃篝火,聆听悠扬婉转的侗族大歌… …
01
游 学 讲 师
“百村百寨百名手艺人”项目发起人和执行人,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项目组特邀专家,同济大学硕士。资深背包客,走访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喜欢逛菜市场和博物馆。2010年第一次踏上贵州土地后,就深迷贵州多彩少数民族文化,后多次深入拜访少数民族村寨。2019年辞去北京工作,迁居贵州全职从事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工作。
广西师大民族学硕士,中国民协会员、广西侗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出版有《园边拾叶》、《款嗓嘎:文化生态视野中的侗族歌师与歌论》、《封闭与敞开:城镇化与村落文化的建设与保护》等,编著有《广西侗族文化的现代解读》、《广西侗族小说选》等。
行 程 亮 点
■ 寻访古建:增冲鼓楼、侗乡风雨桥、和里三王宫... ...在最美的时节,我们将深入苗、侗、瑶寨之间,寻找散落在山水之间的文保地标和小众古建;
■ 触摸非遗:苗族刺绣、瑶族药浴、侗族大歌... ...我们将进入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区,通过对话非遗传承人、拜访村寨祭司等方式,邀您触摸古老的造物之美,看见最真实的文化传承;
■ 享受自然:漫步村寨之间,尽是山川美景,农耕稻作的自然生活和瑶寨秘传的药浴,都将给您一次彻底的放松;
■ 品尝美食:《舌尖上的中国》曾三次来黔东南取景。这趟行程当然也少不了最地道的黔东南风味美食,为您提供一场味蕾盛宴;
■ 专家带队:我们由一线文保工作者和民族学者带队,全程为大家带来专业的文化解读、友好快乐的分享,这,亦是一趟结交伙伴的旅途。
行 程 安 排
行 程 剧 透
01
寻访散落在黔桂交界地区的鼓楼和风雨桥
鼓楼是侗家人聚集的场所,每逢“侗年”、“春节”、“吃新节”等节日期间,侗族人就要围绕在鼓楼的边上欢聚一堂。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高冰
侗乡的民歌中人们是这样唱颂鼓楼的:“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没有鼓楼无处寻欢乐。高高的杉木竖起鼓楼来,有了聚集的场所有了欢乐的歌。”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绝对中心。图源:图虫@石祥新
“未曾立寨先建楼”则表达了鼓楼在侗寨的绝对中心地位。修建一座鼓楼是属于整个寨子人的共同荣耀,集全寨之力修建的鼓楼也往往高檐重叠、规模宏大、壮丽奇巧。
著名的程阳风雨桥。图源:500px @唐汉忠
风雨桥则是另一种可以和鼓楼相媲美的建筑。在侗乡有时候你会在寨子的某个偏僻的地处看到一座修饰得非常华丽的风雨桥。你会诧异这样布置在村边地角的桥梁甚至没有通道的功用。
这是因为有时风雨桥的作用只在于风水和习俗。侗人常把自己的寨子比喻为龙窝,如果说鼓楼是接通上天的龙头,风雨桥则是接地的龙尾,它们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侗族风水中的宇宙图景。
有三百年历史的增冲鼓楼,藏在富有诗意的小县城中
有人说,有些文化要真正走进了看才好看。侗乡的鼓楼和风雨桥正是这样的事物。此行我们也将穿行在黔、桂交界地区,寻访那些或出名或小众,散落在山水之间的鼓楼和风雨桥们......
02
深入民族村寨,感受古老文化传承的魅力
民俗的传承比建筑的维系更不容易。
占里的药师凌晨4点就要上山采药,然后在当天进行分拣
在占里侗寨,我们将拜访当地的“药师”。这个小小的村子享有“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的美誉,因为数百年来,这里的总人口数基本保持零增长,且九成左右的家庭都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节日中盛装的苗族女性
在大歹苗寨,我们将走进精美的的传统苗绣、苗衣。苗绣与苗族服饰是我国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神奇的蜡染工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堪称苗绣“三绝”。
苗族银饰的品种样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苗谚中有:“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说法。当你去观赏苗族的银饰,首先会惊叹于工艺的精湛细腻,亦会惊讶于其种类繁多又不与其他材料搭配的单纯,最后会醉心于银饰上的精美纹样,以及隐藏其后的那些数不完说不尽的神秘意义……
侗族老人在屋外晾晒新染的侗布
在岜扒侗寨,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更为纯粹的美丽:侗布。侗族服饰是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也将身体力行参与到一场侗布与染色工艺的制作流程。
侗布与染色体验
从蓝靛植物(板蓝根),到靛蓝叶发酵而成的染料,再到新染的靛蓝织物,亲自体验,从原材料出发,感受造物之美。
03
享受自然,在山水之间来一次瑶族药浴
黔东南的山水,有一种让时间停驻的美丽。
我们此行将到达的黄冈侗寨,图源:图虫@小秋波
黄岗一片月,万户捣布声。当地侗族人在河边反复捶打、制作一块传统侗布所发出的声音,震撼着每一个前往的人。
晨曦中的黔东南梯田,图源:500px@李林
虽然是一个山地民族,但苗族是以耕作为生的,因此在苗族聚居的大山里时不时地可以看见一片片的梯田。这些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
大山深处的瑶寨,也是我们目的地
我们将走一条简单的徒步路线,漫步层层叠叠的梯田,欣赏金色的梯田日落。当然,我们也预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自由探索林间小路、竹林、溪水,同时感受瑶家人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游耕自然的生活之下,瑶族人创造了传承百年的瑶族药浴。从江县的瑶族药浴在0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非遗,有助于强身健体、抵御风寒、消除疾病隐患。
瑶浴讲究“三泡三出”,让药水深入五脏六腑。静静的浸泡在熏木桶中,呼吸草木的清香,聆听田野溪泉叮咚作响、林间虫鸣鸟叫,将一身的疲乏洗净。
04
品尝美食,走进舌尖上的黔东南
《舌尖上的中国》曾三次来黔东南取景。这趟行程中,当然少不了品尝那些黔东南特供的美味食物。
侗族长桌宴,图源:LOFTER @momo·UTOPlA
长桌宴是侗族最隆重的待客礼,举寨尊敬的客人来侗寨后,有的因为逗留时间短,无法到各家各户就餐,各家便会摆上长条桌,端出米酒、腌鱼、腌肉,拼菜成席,共同款待客人。
油茶是侗族的第二主食。“当年喝一碗,三天嘴还香。”是侗族人形容油茶的滋味。
侗族油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香。那种香是来自于多种食材的香:有天然的芝麻花生黄豆香、还有自然的糯米香。几种食材混合在一起,不仅有香气,还有丰富的口感。
酸汤鱼,图源:LOFTER@@插销
在贵州有句话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掰掰”。贵州众多美食,以酸、辣口味为核心,而在众多酸食当中,又以苗家酸汤最为著名。
正宗的酸汤鱼,要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产的糯米精制而成,酸香丰富,风味独特,是真正的不亲临源产地其实很难品尝到真正风味的地方美食。
在黔东南,腌鱼的历史也有数百年了,有俗语说:“四季来客我不愁,要吃鲜鱼在田头,要吃干鱼炕上有,还有腌鱼在桶头”。腌鱼的神奇在于酸中带甜,年轻人喜欢生嚼,爽口甜心;老少则喜欢煎吃,酸脆可口。
台江的五彩饭是糯米颜值和味道的典范
黔东南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糯米饭,比如从江香猪都十分值得尝试。我们也在高华瑶寨安排了稻田鱼羹的体验,亲手完成一次篝火烤鱼大餐!
费用及报名事项
费用包含
费用不含
报名须知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编辑|艺旅文化设计 | 菠萝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近期精彩合辑,和艺旅畅游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