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逃离”大英博物馆,文物的归家路还有多长?
更令人心痛的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只是冰山一角,全世界四十七个国家、二百一十八家博物馆中,“相碰低吟诉衷肠”的中国文物有一百六十七万件;流散在海外民间,“万里归程在梦中”的中国文物有千万件以上!
午夜梦回,乡愁萦绕之时,这些流离四散的海外游子挥之不去的梦魇是多年前的炮火、盗掘的金属声、被毁同类的哀鸣与走私者的狞笑。
西方的探险家们认为,在古代贯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蕴藏着巨大的古代文化宝藏。于是,他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片东方的神秘国土,开启了他们的寻宝之旅……
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奥登堡、柯兹洛夫、华尔纳、山中定次郎……这些如今刻在耻辱碑上的名字,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的冒险家。他们收拾行囊,纷纷踏上去中国寻宝的路程。
而此时的中国,帝国列强和大小军阀正在处处耀武扬威,民族危机深重,甚至有亡国灭种之危。又如何顾及已成为列强眼中“猎物”的珍贵文物呢?
于是“寻宝者们”肆无忌惮地穿行在中国各处的古迹遗址上,用“文化考察”“地理探险”的虚伪借口行强盗之事,个个大显身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敦煌藏经洞、楼兰古国、尼雅古城、西夏黑水城、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红山遗址……无一幸免。
更令人倍感沉重的是以“文明人”自诩的列强,在战争中连借口都不再有,直接开启疯狂的文物抢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对皇室珍宝的劫掠酿成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劫难。
悠悠百年近代史,文物流失让人何忍细数?
从“万园之园”的熊熊大火到千年敦煌的泣血呜咽,从流散的《永乐大典》到飘零的甲骨,无数的文物被迫背井离乡,诀别原生的土地,四海难为家,此恨何以平?
余秋雨曾说:“把世间文物统统拔离原生的土地,运到地球的另一端收藏展览,是文物和土地的双向失落、两败俱伤。”而这样的失落和哀伤究竟有没有尽头?
虽然新的敌人也在暗处生长,走私在罪恶里滋养,以盗掘古墓、盗窃馆藏文物、盗掘古生物化石为主要手段的文物走私不断抬头,但是我们终于能够为流失文物开辟一条归家之路!
曾被盗的青玉山子 图源:开封博物馆
这条路虽然艰难异常,却是我们义无反顾必须去走的道路!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虽然只是流失总数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却是我国追讨文物决心和力量的证明。
自己国家的文物,却要我们购买回来,是多么令人气愤!然而商业购买虽是无奈之举,但其在海外文物的回归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及多个圆明园兽首等便是因此而回归的。
多少海内外华人密切关注海外文物动向,不惜金钱和时间的代价,只愿为文物归家路添上一砖一瓦。
1997年10月9日,日本人青山庆示将其父青山衫雨收藏的八件(十一种)敦煌遗物送还中国,其中一件“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与敦煌研究院保存的一件字迹完全相同,就连卷边撕裂的痕迹都完全吻合,实为一份文献的两部分。失散百年的文献再聚首,这样的历史时刻让人如何不感动?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看到它们,更该充满欣悦,用爱抚的目光慰其风尘!
+
《中秋帖》和《伯远帖》
北京故宫养心殿西侧的西暖阁有一间小屋,悬挂着乾隆帝御笔题写的“三希堂”大字的牌匾。屋中珍藏着乾隆帝视为瑰宝的三件稀世墨宝: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献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这就是著名的“三希堂法帖”。
名气最大的《快雪时晴帖》辗转被收藏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命运多舛的《中秋帖》和《伯远帖》流落民间被数次转卖。1951年,在它们即将再次被售卖前,周恩来总理得知了消息,派遣“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抢救购买,最终结束了两件国宝四处漂泊的命运。
《中秋帖》 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帖》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气吞万里。《伯远帖》则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二者皆为我国古代书法不可或缺之精品。
《伯远帖》 故宫博物院藏
历来代表着团圆的中秋佳节将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人团圆,海外文物亦早日回家团圆,中华儿女共书一篇“团圆帖”!
+
青铜虎鎣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诸多文物被掠到海外,除了近些年备受瞩目的十二生肖兽首外,2018年一件不经意间进入英国拍卖行的青铜虎鎣受到关注。
图源:国家博物馆
虎鎣被拍卖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国内外热议。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与职业道德准则终止拍卖,被拍卖行拒绝。所幸虎鎣被拍出后不久,境外买家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了国家文物局。
图源: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于成龙研究员认为:“这件青铜鎣,它的造型是西周晚期的典型器型,纹饰也是西周晚期的典型纹饰。”虎形的祭祀青铜器比较罕见,这件铸有“自乍供鎣”铭文的青铜器显得尤为珍贵。就连其后配的底座也是选材精良,雕工精湛,经年历久仍包浆完好。
+
天龙山石窟佛首
天龙山石窟第九窟下层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 图源: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这些艺术典范遭到了觊觎,日本人山中定次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盗运走了数十个天龙山石窟造像的佛头。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发现,日本一拍卖社拟拍卖的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就是天龙山石窟流失的文物。
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 图源:国家文物局 罗征/摄
鉴定研究后,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追索机制,要求拍卖社停止拍卖。拍卖社积极配合,做出撤拍决定。经过充分沟通后,佛首最终被捐献给中国政府。
+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成书于明永乐六年的经典类书,规模之大、涵盖之丰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典“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包括宇宙之广大,统汇古今之异用”,其辑佚价值不可估量。
《永乐大典》装帧精美,近3.7亿字全部为手抄馆阁体,所绘山川器物皆为白描手法,形态逼真。可见其除了学术与思想价值外,本身也是极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大典有正副两部,正本下落不明久矣,副本中残存的四百余册在近代流落四方。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苏联、德国等国家陆续送还了数册《永乐大典》,不少爱国人士也慷慨捐赠,国家还积极购买,致使我国终于成为全世界收藏《永乐大典》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仍有一百多册流散海外,令人扼腕。
《永乐大典》的回归正是我国文物回归的缩影,在国内外正义、友好力量的团结努力下,大典一册册回归,我国文物也一件件归家。大典有完全之日,文物有尽归之时。
驻留在西方的游子啊,愿中华儿女的爱和力量庇佑你们,早日迎来偷盗者的歉意,也不必再去承载故人流连的目光!盼归家!
图源:《逃出大英博物馆》
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参考文献:
1.张自成《百年中国文物流失备忘录》
2.李竞辉、杨晓明《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
3.尚秀国《花开敦煌 美如那沙》
发生在近一百多年的文物流散的故事让人不忍卒读,但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为了厘清这段“中国文物流浪的血泪史”,梳理流失海外的中国精品文物的保存现状及艺术价值,艺旅文化联合艺术史学家常青老师,准备了“百年中国文物流散简史”课程,带你一起数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