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深的家国情怀,皆由此启!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经典的《百家姓》开头想必每个人都烂熟于心,这可以说是我们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的启蒙。
寻根问祖,追思念旧,似乎是每一代中国人无法避免的人生命题。
图源/摄图网
《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滋养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凝聚并维系家族、宗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心灵纽带。
而祠堂,作为祭祖的神圣之地,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不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人们血脉相连的精神家园。
安徽黟县宏村汪氏宗祠 图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祠堂,感受祠堂的文化底蕴,在古色古香中追溯自己的家国史,找到对于宗脉源流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文末附有中国祠堂地图(不完全整理)
祠堂,又称宗祠、宗庙、祖祠,是由同一祖先所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供奉祖先神位、尊贤求神的场所。
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也逐渐成为各房子孙平时办理婚、丧、寿、喜等事,商议族内事务的地方。
南宋·楼俦《耕织图》摹本(局部)祭祖的场景
所谓“聚族而居,族各有祠”,建立祠堂是一个家族在某地安身立命的标志。
无论是在热闹城镇,还是穷乡僻壤,只要那里存在同姓血缘体系的村舍,那就必定有祠堂存在。有了祠堂,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即便离乡多年,依旧能在重返故土时找到自己的根。
清·孙温《红楼梦绘本》旅顺博物馆藏
祠堂的起源离不开中华民族古老的祭祀文化。《左传》中写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的篆书字体就如同在祖先牌位前祷告的形象,正好与真实祭祀的场景对应。
“祀”字常见字形 图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古人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如同其他神祗一样,对自己的子孙有施福降祸的能力。所以他们通过供奉珍贵祭品、举行仪式,以求神灵祖先庇佑子孙后世幸福安康。
作为以宗庙、礼乐、汉字为三大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国有太庙,族有宗祠,家有祖龛,祭祀祖先的场所散布于中华大地之上。祠堂作为祭祖的载体,记录着家族血脉相传的训诫、寄托着后辈对先祖的深厚感情。
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国内迄今不多见的祠、墓形制保存基本完好的东汉画像石墓。图源/艺旅文化
“祠堂”一说正式出现于汉代,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至南宋时,理学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祠堂才在平民百姓中得到发展。
明代颁布的《圣谕六条》则从政策上要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逐渐放宽了民间立祠的限制;明嘉靖年间的“推恩令”促使民间宗祠真正合法化,即便是布衣百姓,也被允许敬祖立庙。
2023年浙江缙云举办的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图源/缙云发布
祠堂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实际生活需要,衍生了很多门类和功能。尽管它们被称为“祠堂”,但从形制和规模上看,却千差万别、形形色色。从其属性上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庙祠、专祠、宗祠。
01. 庙祠
古人把祀神之处也叫“庙”,如“城隍庙”;王宫的前殿也称作“庙”,如“庙堂”。自宗法制确立后,庙祠的设置便与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庙”。
宗庙作为纪念先祖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其规模因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据西周祭祀制度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北京太庙 图源/摄图网
02. 专祠
古代有“大功德于民者,得封神号专立祠庙”之说,所以专祠这种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便应运而生。这些纪念某人功德性质的祠堂,表达着民间对英雄们的怀念与崇拜之情,有些专祠的保存时间和流传之广甚至都超过了家族性质的祠堂。
成都武侯祠 图源/摄图网
03. 宗祠
宗祠是每一族的后裔为祭祀一世祖所建的祠堂,一个村落的姓氏只有一个宗祠,具体又分为:
总祠——数县之内范围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
祠堂——从支宗或若干家庙(家堂)聚合升格而成;
家祠——合户之祠,祭祀的范围限于高祖以内五世之祖;
支祠——由一个同姓家族支派所组成的血缘组合。
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势的象征,历朝历代的祠堂都贯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便是达官贵族们新建宅院,也会把风水最好处留给祠堂。选址通常选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
萧山张氏宗祠建筑鸟瞰及周边历史环境 图源/名城杭州
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无论是哪里的祠堂,大水缸是绝对少不了的,表示聚财安康,有着辟邪、避免邪火的意思。
湖南永州零陵伍家大院祠堂内的清代石水缸 图源/零陵发布
虽然祠堂的布局常因地形及用地限制发生变化,总体上仍不外乎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广东揭阳榕城丁氏光禄公祠 图源/方志广东 郑楚藩/摄
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四个龛,龛中置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四龛神位依次为高祖、曾祖、祖、考(父)四世的神主,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
安徽省黟县宏村汪氏宗祠 图源/黟县徽黄旅游集团
己略黄公祠门楼 图源/文化潮州
己略黄公祠门楼石雕局部 图源/文化潮州
1. 恩斯特·伯施曼 著《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中国祠堂》;
2. 焦连法《你应当知道的中国 “祠堂” 文化》;
3. 杨爱国《故事是如何生成的——以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为例》;
4. 蒋英炬、杨爱国、信立祥、吴文祺 著《孝堂山石祠》。
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撰文丨艺旅文化 丁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