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将实施前台实名制?是“返”理性还是“反”理性
文案·录音 | 刘思彤
推送排版 |邹渝婷
视频制作 | 焦雨畅
审核编辑 | 李欣怡
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传说公关,我是小编刘思彤。
沸沸扬扬传了这么多年的实名制上网,如今看来好像真的要实现了。
传说公关解析“微博前台实名制”
近日,网传微博将对具有影响力的大V用户进行前台实名制管理,微博CEO王高飞在其账号“来去之间”回应:实名针对的是100万粉的自媒体账号,未来最多降至50万粉级。
“来去之间”回应网传消息
来总为此还向我们亲自示范了所谓前台实名,他真的,我哭死。
前台实名效果,P1-PC端,P2-移动端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对此,部分网友拍手叫好,认为终于能一举震慑“网暴”分子。互联网重归净土,就在明天!
另一批网友则表示五雷轰顶:OMG这下谁还分得清前台实名和互联网裸奔有什么区别啊……最重要的是,它最后会跟IP属地一样全民执行吗?
舆论大致分为两派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图片)
其实,前台匿名可以看作“去身份化”的自我呈现。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拟剧理论这一概念,他认为:“角色扮演是一个特定的个体在履行职责时所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剧本是生活本身,每个人都是演员,其中前台是向外界呈现理想化表演的场地,后台是与观众隔离的自我休憩的场地。
大众在现实生活以及实名网络中的社交带有身份化特征,属于前台表演的范畴,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行为需要考虑与个人现有特质的兼容性,不能“崩自己的人设”。
而带有匿名性质的网络社交则似后台,人们不必有这些顾虑,可以短暂脱离现实生活的束缚,将真实身份隐藏在未知ID的背后,更自在地输出观点、表现情绪,塑造“真正”的自我,这也是很多人强烈反对前台实名的原因,他们不愿失去那个珍贵的“隐秘的角落”。
不过,官方推出前台实名制的方案也不算师出无名。
庞大的粉丝群体、鱼龙混杂的营销号、人为操控的热搜榜单......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微博拥有着复杂的生态环境,引战、网暴等激进行为屡见不鲜。事实上,在去年显示IP属地让实名化这一话题重回热门前,微博的后台实名已经实行多年,由于仍保留较大的隐私性,“后台实名制”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微博后台实名信息界面
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回音室效应”,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像回音一样不断重复,身处其中的大多数人难以接收到外界声音,原有信息和观点得到不断强化和印证,最终形成封闭认同的“既定事实”。
随着算法功能愈发强大,用户往往会聚集特定的话题讨论区域或追随特定的意见领袖,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回音室”。同时,互联网表达门槛降低也带来了低龄化和低智化的趋势,用户更易被煽动驱使。
桑斯坦认为:“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他们尤其可能走极端。”陷入思维固化的“回音室”内,非理性情绪在一次次的认同中得到增强,群体中的人们逐渐抛弃个性以趋统一,甚至走向极化。
因此,微博近乎每时每刻都在爆发骂战与群体攻击,越来越多人无法忍受其恶劣的环境选择退出,这使平台急于让它重“返”理性。
虽然网传的前台实名制尚未波及到普通用户,舆论中尚未出现大规模反对声音,但相似的IP属地的案例在前,许多人仍然担心未来某一天会面临网络虚拟面具开裂,与三次元熟人相认的尴尬时刻。
此外,前台实名制或影响热点事件中舆论大V的观点表达欲望。积极的一面是那些恶意带节奏的舆论推手可能不敢再兴风作浪,但也导致部分正向的舆论监督相对减弱。
同时,前台实名制被认为是为了遏制网民的非理性倾向,然而实施后公众的个人信息面临进一步暴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极端分子不会对普通人的人身安全造成更精确、更恶劣的攻击,应是平台方规划解决的重点。
好了,本期的传说公关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微博的前台实名制持什么态度呢?欢迎在评论区互动留言哦~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热文推荐
一周公关大事件 | 10.16-10.22
当高学历不再等同于好工作,大学生毕业出路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网络举证专业化让我们更靠近正义,还是舆论?
一周公关大事件 | 10.5-10.11
更多精彩合集
点击下列合集标签查看
# 时事资讯播报
# 传播理论科普
# 业界大咖讲座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