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和饭圈被整顿后,未来我们将拥有怎样的娱乐圈?

金牙 娱理 2021-09-07

从“清朗行动”整治饭圈文化,到中纪委官方发文“流量明星翻篇了”,近期的娱乐圈正在经历一场大地震。


2014年起,内娱进入流量时代。流量艺人曾作为一股新生力量,为娱乐圈注入新鲜血液。但在七年的发展中,流量的概念逐渐畸变,并且衍生出集资、打投等饭圈乱象,也出现了日薪208万这样的天价片酬,改变了娱乐圈的生态。


在流量经济和饭圈文化逐渐失控后,国家终于出手整顿。


违法乱纪的顶流明星被封杀、一线红星的官方粉丝后援会被禁言……此次的整顿给所有娱乐行业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娱理工作室和十位来自艺人、品牌、时尚、影视、音乐等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复盘了过去七年间乱象滋生的原因,展望整顿后娱乐圈的未来。


正所谓不破不立,大家都期待着,业界能够借此机会重新思考,走向正轨。


(应被访者需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艺人方:我们也被饭圈文化裹挟


流量时代和饭圈文化这两个概念是相伴而生的。


2000年之后,韩流、日流逐渐进入中国,日韩娱乐圈文化对内娱开始产生强大影响力,培养出了大批韩流粉丝。2014年,随着韩国男团EXO中国成员回国,也带回了初级的饭圈生态。


EXO组合旧照


资深经纪人何姐分析,当时的饭圈生态让商业客户第一次看到了流量的作用、第一次意识到明星可以带货、对品牌有很强的助推作用。


“这其实来源于日韩的粉丝养成,日韩经纪公司的收入一半来源于作品,一半来自粉丝周边,粉丝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当时内娱的整个粉丝圈越来越扩大,大家意识到商业对艺人有加成作用,粉丝会大力做数据、打榜。”


起初,粉丝的行为在助力偶像事业,但在这样的模式下,粉丝影响力渐长,话语权也逐渐变大。何姐认为,在对粉丝的管理上,艺人团队、品牌、平台等各方都有责任,最初没有引导,而是助长饭圈打投之风,这让饭圈文化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各方的控制。


“其实作为艺人经纪团队,我们也是不喜欢这种饭圈文化的。我们也感觉到被粉丝裹挟了,我们也得听粉丝的、也得看榜、也得通过数据去跟合作方争取商业价值和利益”,何姐认为,这明显是不健康的生态。



资深艺人宣传阿蓝说,她的日常工作就包括回复粉丝的各种要求、安抚粉丝。比如粉丝经常会有反黑、撕番位的需求,很多时候团队和艺人共同商量的结果是想息事宁人,但粉丝都是丝毫不让,动辄就骂团队废物。


一位资深娱乐法律师透露, 从他的个人执业经历来看,仅论案件数量的话,与流量艺人有关的律师声明和诉讼案件更多。“我认为无论是在何种时代,艺人都有维权需求。但进入流量时代后,因网络信息传播的迅捷与便利,以及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黑粉、网络暴力等现象也逐渐多发,这导致了艺人遭受侵权的可能性和风险增大,艺人的维权需求也就因此旺盛。”


此前在网络上轰轰烈烈的粉丝骂战,大多是因为对家互骂、撕番位等引起的。很多艺人发律师函告黑粉,其实黑粉的代表往往是对家粉丝,由此又掀起了新一轮骂战。



而撕番位更是战线长久,番位在后的一方粉丝往往以他们不配合宣传、不做数据为筹码,要挟片方和艺人方。这种生态导致的结果是,咖位相当的艺人越来越难合作,很多作品难以找到相匹配的男女主角,这其实对作品、对艺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除了饭圈文化在影响艺人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些艺人本身也在粉丝的簇拥中、在娱乐圈的高薪中迷失了自我。


一位艺人工作人员透露,有的艺人拿着上千万的代言费,甚至不愿意好好阅读品牌方的台本,也不愿意多回答几个问题,“一些艺人想的总是拿最多的钱做最少的事。”



 品牌方:我们曾被粉丝效应蒙蔽


在流量时代,品牌和时尚资源明显展现出了对流量艺人和粉丝经济的亲近。


头部流量艺人基本手握15个以上的代言,品牌方更会争抢新晋流量。粉丝意味着购买力,从制造话题和促进销量的角度,流量艺人的确成了品牌方上佳的代言人选。


某国际品牌方工作人员小荣介绍,从奢侈品牌2000年初逐步拓展中国市场直至2014年,为了能够确保完整地传达品牌DNA,树立品牌形象,绝大多数奢侈品都是沿用总部给予的品牌推广画面物料。


2014年之后,中国奢侈品市场蓬勃发展,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与中国市场的关联度、契合感或认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品牌开始逐步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去合作中国内娱明星。“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加深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度,慢慢地被流量时代所带来的粉丝经济效益束缚。”



而与品牌方关系密切的时尚杂志,同样在过去的七年间越来越依赖流量艺人。


资深时尚杂志编辑西西回忆,之前女刊封面就是女艺人,而且选择非常慎重,封面是一件对艺人、对杂志都挺重要的事情。2014年,第一波真正意义上的流量艺人出现,在很短时间内从内页升到封面人物的级别,打破了原来的规则,男艺人逐渐成为女刊封面的主流。


“封面变得‘不值钱’了——好像只要有流量,谁都可以要求封面,作品反而是无所谓的。吴亦凡当时归国不久就上了芭莎、Vogue的主刊,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但封面又变得‘更值钱’了——之前编辑主导的内容,逐渐变成了品牌的旨意,品牌需要看到数据,而最容易创造数据的是粉丝,这几乎成了一个闭循环。但值得被采访被拍摄的人,反而不一定能挤入这个循环里,是否有品牌买单成了拍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于是封面来来去去就被那些人占领了。 


仅为展示,与本文无关


一开始,杂志方面也有过怀疑甚至不屑的态度:这个人值得上杂志吗?但到2015、2016年往后,这种问题几乎不复存在,杂志甚至主动去接近、讨好粉丝,因为一些流量的‘记录’是争取到广告的硬指标。杂志有时甚至需要和粉丝会联动,商量如何上架,如何铺排宣传等等,杂志本身变得非常被动。”


近两年,电子刊应运而生,很多不够格上纸刊、但又拥有粉丝的艺人,在电子刊中比拼销量。西西透露,其实有些艺人团队在拍摄时就已经要求限量发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制止了恶性的数据膨胀,但归根究底这还是一种“割韭菜”的形式。


品牌方和时尚圈“合谋”,助推了很多流量艺人的江湖地位。


比如在吴亦凡被刑拘前,他曾是品牌方和时尚圈的宠儿,即使多次被爆出私生活混乱,仍然拥有众多高奢品牌的代言,屡屡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小荣认为,这是因为品牌方被流量级艺人所带来的粉丝效应所蒙蔽。


另一位品牌方工作人员则认为,很多事情在没有被证实之前,品牌还是会比较相信舆论的风向。“另外就是娱乐圈真正的优质艺人很少,很多时候品牌也是面临无人可选的境地。”


各家知名杂志2019年某阶段推出的电子刊

作品方:近两年流量已经祛魅了


2014年之后,流量明星也获得了很多影视项目头部资源的青睐,比如吴亦凡就曾在多部电影大片中当一番。


一位制作人表示,流量明星确实对影视项目有一定助力作用。“影视作品最稀缺的就是确定性,我们拍一部作品,不知道会不会爆、会不会有很多人来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迷信IP还是迷信流量艺人,其实是增加项目的确定性,或者说希望项目在上线之前就受到一些关注,有了第一波的基础,之后才好做营销宣传。”


但事实上,作品选角,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角色合适、演技过关。流量明星只当了一段时间的影视宠儿,在此次整顿前,其实影视项目方对于流量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例如吴亦凡在连续几部电影中未能交出合格的表演,近两年基本丧失了电影资源。


待播剧《青簪行》,吴亦凡


艺人宣传阿蓝说,如今艺人方在面对品牌方这样的“金主爸爸”时,都是很强势的。只有面对项目方、面对平台,会相对处于弱势一方。如今市场上好项目少,艺人为了延长演艺生涯,都在竞争好项目。


一位电影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在大环境下,电影作品地位更高,演员们也都想转型做电影演员。此前市场已经证明过流量艺人对票房助力作用有天花板,所以流量艺人在电影市场的竞争中并没有优势,现在能被称为电影咖的仍然是实力派艺人。


相对来说,剧集市场更需要网络热度,粉丝能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流量艺人们主要还是在电视市场发展。但头部的电视作品、厚重的现实主义题材,仍然是电视圈大咖们的资源,很多流量艺人仍然在古偶、甜宠题材里打转。


选秀限定团出身的杨超越、翟潇闻、徐梦洁、林彦俊相关作品,均为近期播出剧集。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一位影视公司老板表示,过去两三年,大家已经发现流量失效,所以现在不是唯流量论的时代了,制作方和平台方肯定想用更红的艺人,但是大家还是更看重这个艺人合不合适角色、戏好不好。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市场、政策的调控下,郑爽被爆出的天价片酬应该也不是普遍现象。


“我觉得郑爽的天价片酬应该是个意外,2018年国家整治天价片酬后,据我所知行业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遵守规定的,大家还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片酬来的。我们也是看到新闻后才知道还有人敢这样干。”


总体而言,影视市场已经给流量祛魅,市场内部已经对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节。在影视作品领域,其实没必要过分放大流量的乱象,音乐领域也是如此。



近期,音乐平台对数字专辑购买进行了限购,蔡徐坤等艺人预售赊歌的形式也引起争议。


某音乐版权公司老板认为,其实没必要过分惧怕所谓数据、流量对音乐行业的冲击。


“音乐平台其实也是音乐市场,收藏数、翻唱数、播放量这些数据是把一首歌的市场影响力量化了。流量歌手还是在流量艺人的领域里被比较,如果你觉得他们的歌污染了你的耳朵,其实也可以选择不听,真正好的音乐其实不会因为流量歌手的存在而被埋没。


近几年流量、粉丝的影响力增加,反而让乐队、说唱一些小众的音乐领域被关注。我们也看到了为了让一首歌被更多人听到,有人用心做歌、有人用心做宣传、有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或者影视剧做推广、有人找网红翻唱,整个音乐市场更丰富,音乐人能够互相激励。”


一位传统唱片公司工作人员则认为,饭圈文化对音乐行业的最大冲击是粉丝打榜、做数据,导致大家对流量歌手的音乐过分关注,但其实传统的唱片公司还是像以往一样认真做音乐,一些流量歌手也有自己的音乐追求。



未来娱乐圈蓝图


未来需要做出改变的,不仅是粉丝,还有全行业。


品牌方说——


奢侈品牌大方向的调整应该是会适当减少以中国艺人为中心的物料产出,加大利用总部的物料,以规避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对要长期合作的艺人的考察期会加长,总部的审批周期也会加长。


时尚杂志说——


对杂志方来说,会看到销量的真实脱水数据,可能需要和品牌重新商讨下如何达成新的平衡,以及如何摆正艺人和杂志的关系。杂志恢复到杂志,而不是一个软文公司或者粉圈特刊。


“流量”不是个贬义词,那么多人喜欢他们,肯定有他们自身的魅力,但是希望他们也放慢一点速度,有话想说、有所表达的时候大家再找合适的机会。杂志也不需要一个月拍四个封面来应付不同的客户需求,可以把专业的要求往上提一提。


音乐人说——


未来完全把评判的维度从数据回归到作品,在音乐领域比较难实现。音乐是各花入各眼,在不同的年龄段听同一首歌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对同一首歌不同人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心境,所以很难去评判一首歌的好坏。做音乐其实应该纯粹一点,写下这首歌,难道是为了获得全网的好评吗?对于音乐作品,我觉得可以有不一样的审美。



影视人说——


1、 未来选艺人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是,这个人有没有一些负面新闻。如果听说这个艺人比较事儿,私生活上比较爱玩儿,我们都会比较慎重。


2、 作为制作方,怎么去判断公德和私德,怎么去判断一个艺人能不能用?我们也需要一个明确的道德规范。很希望能看到白名单,我们只用白名单里的艺人。或者给我们一个黑名单,哪些艺人绝对不能用,我们也会规避。


艺人方说——


1. 不管在娱乐圈当演员、当歌手、当经纪人,我们本质还是觉得自己从事的是文艺行业。但流量真的是文艺作品吗?其实不是,流量更像商业工具。流量是一门好的生意,但对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并不是好事情,流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相对而言也是很危险的。


希望这次整顿后,从业者能找回做出好的文艺作品的初心,不要被大环境裹挟。其实流量明星数量有限,更多艺人还是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有实力的艺人还是有机会。


2.作为艺人的工作人员,跟艺人还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艺人热度下降,总是觉得团队不努力,很少有艺人会反思自己。此次整顿饭圈和流量,艺人本身也要提高艺德和业务能力。


结语


从受访者的讲述中,娱理工作室发现行业在这次整顿前已经认识到乱象的存在,市场也一直在不断修正,摒弃流量时代、粉丝经济、饭圈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个行业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希望大家也给予更多的耐心让娱乐圈成长。最近可能外界会放大一些个例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要因为一些个例就妖魔化整个行业。


另一方面,业界也多次呼吁粉丝、市场要回归理性,但很多乱象仅靠呼吁是无法解决的。此次大力整顿饭圈,是娱乐圈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做出改变的契机。


相信在这次的引导下,整个大环境会进一步变好,希望艺人回归作品、粉丝回归理性、行业回归初心。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豆瓣开分时间争议   网剧海报审美   起底吴亦凡内娱发展  
吴亦凡事件背后   中国电影财富密码   水下中国风舞蹈   
    写歌不如捡垃圾  电影概念设计师  中国女孩在皮克斯   
主播COS皓衣行背后   北京文化   娱乐圈宣传生存现状    
00后的设圈   CP售后学   请对饭圈PUA说不  内娱人设
青蛇劫起   中国医生  革命者  1921   悬崖之上  我的姐姐
新国剧访谈录  觉醒年代   山河令  御赐小仵作   双世宠妃
我在他乡挺好的   你微笑时很美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明日之子4》周年独家  《七十二层奇楼》剧组维权 
内娱综艺洋气起来了   名侦探学院   内娱选秀靠什么吸粉 
她综艺第二年   《创造营2021》  海花岛历险记
马龙yyds    R1SE   时代少年团   INTO1  IXFORM  
郑云龙  阿云嘎  乌兰托娅   赖冠霖  毛不易   papi酱
  独家探班如梦之梦   “顶流”的秘密   饶晓志和他的话剧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也就是说,需要大家

将[娱理]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算法就能

提升我们和你们之间的联系啦

亲爱的你

就能更及时地收到我们的信息啦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