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学新闻早餐 (11.24 周四)

2016-11-23 武理工智能交通

点击标题下「武理工智能交通」可快速关注

编辑: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

来源:科学网、交通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交通新闻网,智能交通,啸谈阡陌,车云网,青塔网,搜狐网易科技,新浪科技,央视网


内容提要

微信论科教

  • 2017年国家111计划立项名单公布,50所高校入选

  • 出门问问车载智能新品发布,后市场杀入AI新军

  • 中国正式启动LTE-V技术频率划分研究试验工作

  • 教育部与六省(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

科学网

  • 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 总设计师解读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

  • 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 无意识大脑训练轻松击败恐惧症

网易、凤凰科技

  • 为减少事故 美要求iPhone等手机加入“驾驶员模式

  • AI+=未来?科大讯飞2016年度发布会

  • 超级高铁全尺寸模型开工建设 明年有望全面测试

中国交通新闻网

  •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聚焦融合创新

  • 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强调加大督查整改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科学化水平

交通期刊最新论文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F、AAP,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信息与安全


微信论科教

2017年国家111计划立项名单公布,50所高校入选!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评审结果,共有50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立项。


“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该项目原遴选范围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地方高等院校开放。


2017年共有50所高校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进入立项阶段,主要来自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属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没有地方高校入选。而获得立项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农学、医学等,人文社科仅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相关学科基地入选。下面来看看详细名单:


出门问问车载智能新品发布,后市场杀入AI新军


11月22日,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发布车载智能新品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ADAS高级驾驶辅助产品问问魔眼Ticeye,将AI技术融入驾驶场景中,这也意味着竞争激烈的智能后视镜后装市场正式迎来一位AI新军。


“与硬件产品结合,我认为是AI未来的出路。”出门问问创始人、CEO李志飞曾这样描述。为此,出门问问连续推出Ticwatch智能手表系列,并且凭借时尚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的语音体验,迅速跻身智能手表市场的前列。


而今,选择全新的汽车领域作为第二战场,出门问问也筹措良久。这家以AI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能否在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化差距不断缩小的车载硬件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又是否会续写智能手表带来的用户体验?李志飞这样回答。


“市场上没有好的硬件,所以我们选择自己来做。”这是出门问问第一次发布Ticwatch时表露的决心。然而这一次,深入车载领域,李志飞变得清醒许多。


“场景太不一样了。驾驶环境对软硬件的需求,比起智能手表要复杂很多,不仅是噪声问题,还有产品的使用习惯、安全因素。”所以,在研发初始,出门问问产品团队就在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在多家比对之后,他们决定联手联发科。


联发科来自台湾,是全球知名的IC设计厂商,业务深入无线通讯、数字多媒体等领域。这次合作,联发科从软硬件研发初始便介入,最终,针对于驾驶环境,专门搭配了MTK首款车载专用解决方案,MTK8865芯片。发布会上,联发科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杨裕全也特别上台,讲述了与出门问问的合作历程。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已有传闻出门问问将进军车载领域。彼时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出门问问将扮演AI技术提供方,开启面向车企、零部件商的业务合作。但是,半年过后的今天,出门问问发布后装智能后视镜产品,再次表明了他们面向C端消费者的决心。


发布会现场,李志飞做了一个小调研,结果显示,没有在车内用过手机的车主,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无论是否体验过智能驾驶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解放双手、解放双眼的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缺乏。


这也是李志飞决定将语音交互、手势交互作为出门问问Ticmirror主要交互形式的原因。


为了增加安全属性,这款智能后视镜产品还在屏幕两侧配上了“闪闪”呼吸灯。


“你好问问。”这句唤醒词,已经被出门问问广泛应用在旗下产品上。低功耗热词唤醒后,Ticmirror可通过语音交互,实现各类应用的调用,例如导航,基于位置的加油、景点、美食的搜索,基于兴趣的音乐、节目的搜索等。这款智能后视镜的语音系统,相比于此前发售的Ticwatch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升级。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可以省略“你好问问”的热词嵌入,而可直接抵达相关功能;另一方面,增加了随时打断的功能,在播放音乐等有声内容时,能够直接输入新的指令,实现页面切换与跳转。


手势操作,则为语音交互提供了辅助。切歌、拍照等动作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减少了用户在后视镜上花费的精力。屏幕两侧的呼吸灯是为了配合Ticeye高级辅助驾驶产品在道路、障碍物识别时进行光感提示与预警。


“硬件里面有很多难题,为了提高硬件设计管理能力,我们从当初的100人,已经增加的200多人。”李志飞这样解释出门问问在硬件方面的重视,“为了实现降噪、消除回声,我们特别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搭配双麦克风阵列方案,将语音精准度再次提高。”李志飞补充道。


现场,出门问问很“大胆”地进行了实车演示直播,除由于身处室内,GPS定位难以识别外,功能调用、语音识别非常精准、灵敏。


截止当前,Ticwatch累计发售超过10万只,这也为出门问问带来了过亿的营收。虽然还未实现盈利,但智能手表市场超过60%的占有率,让李志飞对于Ticmirror系列产品有了一个可见的预期。


他同意市场是检验产品的重要指标。然而,与追求潮流与时尚的那一群“潮人”不同,智能后视镜市场的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将自己机械化的车辆,低成本改造得更加智能、方便。这也使得智能后视镜产品,少了些“炫耀”的心理需求,多了几分实际、实用主义。这也让整个智能后视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渠道,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推广成本、利益分配,都会影响产品最终流入市场的份额。


10万台,作为每年出货量数百万级的智能后视镜来讲,并不算特别多。这并非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而出门问问在探索这一全新市场中的打法,显得格外关键。


发布会上,李志飞宣布了Ticmirror的售价为2499元,首批产品在淘宝众筹的价格是1499元,搭配Ticeye产品是1999元。在智能后视镜市场,这算是一个中高端品牌的定位,对于产品力将产生“真刀实枪”的拼杀。好处是从某一个维度摆脱了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几乎血流成河的价格区间,挑战是这个价格区间,将与大企业、车机企业产生直接的竞争。


对于传统智能后视镜市场而言,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是线下渠道的铺设。线下4S店、配件店、汽车用品店,几乎成为了这个市场的主流渠道,从线上订购的用户,依然是“小众派”。李志飞表明了出门问问将非常重视线下渠道合作的决心,只是率先进入哪一个区域市场,还有待观察。


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已经成为了汽车从业公司的年度大事。前有创业团队冲锋陷阵,后有整车企业蓄势待发,每一个环节,都对智能驾驶场景内的软硬件入口催生着越来越多的需求。出门问问发布的问问魔镜Ticmirror系列产品,是AI进入汽车领域的先行者。未来,出门问问将做好表率,还是会面对更加复杂、难解的挑战,或许只有等到智能驾驶更进一步的时候方才知晓。


中国正式启动LTE-V技术频率划分研究试验工作


车云获悉,在启动车用77-81GHz毫米波雷达无线技术和频率划分研究试验工作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文委托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智能交通车车通信的LTE-V无线技术和频率划分研究试验工作。


其中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负责吉林省长春市、湖北省武汉市、重庆市的研究试验工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重庆市的研究试验工作。上述六个省市的研究试验工作,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基于移动宽带物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基础上,中国产业部门积极支持自主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应用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秘书长庞春霖介绍:对于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而言,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犹如左右两只眼睛,目前图像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一“左眼”无法保证全天候全地形条件下100%的目标识别,因此必须依赖车车通信技术这一“右眼”进行补充,才能达到双目1.5的视力水平,实现汽车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在昼间简单、昼间复杂、夜间简单、夜间复杂四种气象条件的100%可靠行驶。因此,车车通信技术也成为世界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先进国家积极布局和角力的主要战场。


目前,车车通信技术主要以美国主导的专用车车短距离通信技术(DSRC)为主,但由于价格、成本、功能和性能的原因,以及双向通信的制约,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缓慢。最近几年,在中国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华为、大唐等企业所提出的基于4G通信技术的LTE-V开始绽露头角,并在2016年先后通过欧洲试验测试和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


2016年7月和11月,在亚太电联和国际电联会议上,智能交通全球频率统一(WRC-19 1.12)议题中国提案牵头单位: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首次以《中国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报告方式,提出中国对于LTE-V技术的看法和建议,引起国际主流国家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本次启动LTE-V无线技术和频率划分研究试验工作,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布局基于5G的自主车车通信技术,并以此支持具有我国先进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和商用化,提升中国智能汽车、车联网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支撑中国自主技术成为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9)智能交通系统全球频率统一的核心提案,推动中国技术走向世界并抢占前沿市场。

教育部与六省(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


11月22日,教育部与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新疆六省(区)在京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伟京、海南省副省长王路、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云南省副省长高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出席签署仪式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代表教育部与六省(区)签署备忘录。


陈宝生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要立足国家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对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重要意义。要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下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要做好统筹规划,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教育部与各省(区)要精诚合作,明确各自权利义务,把中国教育逐步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陈宝生强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又要跳出自身局限,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优质服务、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要以求实精神认真抓好协议贯彻落实,多办实事,多交朋友,多培育兴奋点,多开辟渠道,多创新载体,推动留学基地、孔子学院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教育对外开放基地和平台。


此次集中签署合作备忘录,是教育部和六省(区)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自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来,经过认真研究并商相关省份,确定了以签约方式开展省部合作、共同推进的的工作思路。9月以来,教育部已先后与甘肃、宁夏签约,今天再次与6个省份签约。至此,教育部与第一批8个省(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签署工作已全部完成。


根据合作备忘录,教育部和六省(区)将统筹协调国内国外优质资源,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以提供人才支撑、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为重点任务,大力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努力形成“携手同行、顶层设计、政策倾斜、重点突破”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新局面。


科学网

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11月23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通过对全国201个采样城市的全面评估,深圳、上海、杭州、北京、无锡、广州、宁波、佛山、厦门、苏州位列智慧城市榜首前十名,其中深圳和上海得分超过80分(满分100分)领跑。


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评估平均得分44.30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深圳(80.57分)与得分最低的林芝(22.48分)分差较大,这反映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离散型趋势显著。而通过对城市得分进行区间划分,可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呈“纺锤型”,即分数高低两极城市均为少数,40~50分左右的城市为主流,其中上游水平城市数量较少,中等及偏下水平城市占很大比例,这表明我国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项目组长、国脉互联常务副总经理俞萍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参与第六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的201个样本城市,涵盖了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份。参与评估的样本城市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方可进入评选。即需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之一: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并已启动重点示范项目的、已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并进入实施建设推进阶段的、入选相关部委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


据了解,本届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俞萍介绍说,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尽快加强。


总设计师解读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


21日,采用悬挂式空中轨道、锂电池包牵引动力的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试验成功并投入试运行。围绕空中悬挂式铁路的安全性、实用性;与已有的城市地铁、轻轨、磁悬浮交通相比的优劣势;未来正式投入运行可行性等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新能源空铁总设计师、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


安全性如何保障


新能源空铁线,位于双流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唐空铁产业基地,其全长1.41公里,呈U字型环绕,设车站一座、岔道一处、静调库一座,其中试验线轨道梁和桥墩均采用钢结构,包括“L”形单线桥墩,“Y”形双线桥墩两种。最小曲线半径30米,最大坡度60‰,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国家。”翟婉明说,空铁列车自今年9月底挂线后,经过近2个月的调试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安全性、实用性如何,会不会脱轨?受到各方关注,翟婉明说,在脱轨问题上,车辆行走机构始终封闭于箱形轨道梁内部,永远不会发生脱轨事故;列车在空中专线上运行也不会与其他物体碰撞,运营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特别是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由于它并未采用德国、日本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沿线高压供电制式,而是首创采用大功率锂电池能量包作为牵引动力,我们在新能源电池的安全问题上也采取独特创新设计。”翟婉明说,为新能源空铁运行提供能量的电池组,并未安装在车辆内,而是置于轨道梁内,研究人员将电池组轻量化后,还为它安装了小滑轮,让它伴随轨道梁内的车辆驱动装置一并前行,不仅减轻了悬挂车体的重量,还进一步提高了运营安全性。


有哪些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有地铁、城市轻轨、磁悬浮等多种制式,新能源空铁有哪些优势和运营可行性?翟婉明认为,极强的城市交通适应性是它的最大优势。目前与空铁最接近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是跨坐式单轨交通即城市轻轨,但与后者相比空铁的成本更低、通行能力更强,“它最小转弯半径仅30米,最大坡度可达100‰,这在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拆迁量。而在运输中,其同样采用分布式动力,可根据城市交通需求自由编组,最大可达到每小时1—2万人的运力。”


同时空铁在建设施工中,通过轻巧的立柱和同样轻巧的轨道梁架设于空中,占地少且不影响城市原有交通布局,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它每公里建设成本仅为地铁的1/5到1/8,跨坐式单轨交通的1/2或1/3,其轨道梁柱采用工厂预先制造、现场组装,施工周期仅为地铁的1/5左右。”


“目前看所有技术指标完全适用于以后的实际商业运营线。”翟婉明说,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选择,此次空铁试验运行成功后,下一步将进行全面运营考核,并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参数,“作为运行试验来说,它已经取得成功,但具体到商业运营,还涉及到系统测试优化、性能优化、成本优化等,还要在未来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今后商业运营线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近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加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目标提供重要战略支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上海市副市长周波,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王建宇等陪同视察。


刘延东考察了超强超短激光试验装置和上海科技大学,并听取张江科学中心四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她指出,在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抢抓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部署周密、措施有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刘延东强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要优化布局基础科学研究基地,补齐原始创新短板,构筑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二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夯实创新发展的产业技术基础,塑造具有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三要提升各类创新主体能力,推动央地、军民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四要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五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全球影响力。


刘延东指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张江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要精心设计施工,确保质量过硬、运行持久,吸引集聚高水平科研队伍,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领域,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支撑。她要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各成员单位主动服务,加强协作,为全国改革创新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无意识大脑训练轻松击败恐惧症


别害怕直面你恐惧的事物,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融化”掉。一种治疗恐惧症的新方法能够让人们无意识地思考他们的恐惧,帮助他们轻松无压力地忘却与恐惧相关的事物。


恐惧感通常通过“接触疗法”治疗,这种疗法是指安全的环境中向人们展示他们畏惧的东西,让他们不再害怕。但很多人发现该疗法“压历山大”,他们一开始就不愿参与治疗。


“我们认为如果能无意识地做这件事情,就不会有不愉快的感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Hakwan Lau说。该团队利用可训练软件辨别人们在观看或想象某事时的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结果。该软件甚至可以通过聚焦视觉皮质(处理眼睛看到的原始视觉数据的脑区)的活动,辨别出一个人的无意识思考。


研究团队利用该软件发现一种让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思考恐惧事物的方法。该团队首先记录了当志愿者看到40种图像时大脑的活动模式,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恐惧事物,如蜘蛛、蛇和狗。他们随后对参试者进行fMRI大脑扫描,并承诺会给他们现金酬劳。


当个人视觉皮质的无意识活动模式与恐惧图片匹配时,参试者会被给予正面的反馈和一小笔现金筹赏。这种“神经反馈”训练鼓励他们更多地思考恐惧的事物,但却是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在进行一项心理测试并以此获得酬劳。”Lau说。


为了了解这种无意识的接触技巧是否能够减轻与恐惧相关的压力,该团队首先设置了一种状态,让参试者在看到一种彩色线条模式后就给他们一次弱电击,使其对这种色彩模式产生恐惧感。随后经过约3小时的神经反馈训练,他们对这种线条的畏惧感极大地减轻了。


随后,该团队设法治疗天生的恐惧感。研究人员请30人在40张照片中选出他们最害怕的两张照片。经过对这两种图片进行神经反馈训练之后,当参试者看到这些照片之后,他们出汗少了,而且其大脑恐惧中心扁桃腺的活动也减少了。研究人员在近日于圣迭戈举行的神经科学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成果。


网易、凤凰科技

为减少事故 美要求iPhone等手机加入“驾驶员模式”


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联邦汽车安全监管机构正寻求减少与智能机相关的事故和人员死亡,将要求苹果、三星等手机制造商开发并在产品中加入“驾驶员模式”。驾驶员模式是一种功能受限的操作模式,类似于现有的飞机模式设置。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将在周三发布一套自愿遵守的指导准则,要求智能机制造商部署驾驶员模式,或者限制用户在驾驶时访问特定应用和功能。


“你的智能机不只是一款通讯设备,它还具备了许多其它功能,”美国交通部部长安东尼·福克斯(Anthony Foxx)表示,“注意力分散依旧是个问题,太多人会因为注意力分散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伤亡。”


NHTSA的指导准则呼吁智能机制造商不仅要在未来的操作系统中加入新的用户限制,还要开发能够侦测用户在驾驶时使用手机的技术。尽管NHTSA过去曾针对车载信息娱乐和导航系统制造商提出过类似指导方针,但这是首次面向便携设备制造商提出上述建议。


司机在驾驶时注意力分散引发的事故不断增多,部分事故源于司机在驾驶时使用智能机。美国监管部门正需求遏制这股趋势。尽管过去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发短信和打电话,但是美监管部门官员相信,有必要通过规则解决智能机引发的新危险。和功能手机不同,智能机是一种复杂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应用执行一系列功能,从媒体播放、游戏到实时视频聊天。


私营公司是否会遵守NHTSA的提议还不清楚,但是许多公司正在着手为用户提供安全驾驶选项。例如,在iPod推出不久后,苹果就一直在开发车载连接功能。   


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最新努力就是车载系统CarPlay,后者基于苹果iOS系统,在2014年推出。CarPlay能够与iPhone相连,在可兼容的汽车信息娱乐触摸屏上显示应用和服务。重要的是,CarPlay能够允许用户使用Siri语音命令操作系统,从而不必低头看手机或中控台。

苹果最初宣布了多家支持CarPlay的汽车制造商,但是这一技术的部署较为缓慢。不过,2017年似乎是多数汽车制造商兑现承诺的一年,多家制造商和不同车型将开始采用CarPlay系统。就在最近,吉普在本月宣布,2017款吉普指南者将在发售时兼容CarPlay系统。


AI+=未来?科大讯飞2016年度发布会


11月23日,以“人工智能+ 共创新世界”为主题的科大讯飞2016年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球首发多语种实时翻译技术,能够实时将中文翻译成英语、维吾尔语、日语、韩语等;同时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在车载、教育、家居、机器人等领域的系列应用。


AI+可以怎样惊艳


1万物互联输入法

万物互联输入法是科大讯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系统化输入解决方案,可提供在远场、移动、无屏输入场景下便捷流畅的智能化输入交互。发布会现场对此进行了演示,万物互联输入法融合OCR智能扫描技术、体感输入及语音输入技术,手写一段文字,拍照即可马上呈现文字,并且,可以通过体感舒服修改、增删文字。


2讯飞听见

讯飞听见是科大讯飞去年发布会推出的产品,实时将语音转写成文字,现场识别正确率达到99%以上。本次发布会上,讯飞听见在实时中文语音转写的基础上,融合全新的多语种翻译技术,实时将中文演讲翻译成英语、维吾尔语、日语、韩语,并同步展示在大屏幕上,这也是全球首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机器多语种翻译技术在大型活动上的展示。

科大讯飞还全球首发了中英互译神器——“晓译翻译机”,机器小巧便携。胡郁现场邀请一位外国MM参与体验,基于科大讯飞中英口语翻译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了中英口语的即时互译,看来,以后哑巴英语出国也不用怕了。据介绍,“晓译翻译机”还支持汉维互译功能,未来将不断加入更多语种。


3汽车智能车载系统——飞鱼助理

汽车智能车载系统——飞鱼助理将远场识别、全双工、多轮交互、方言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汽车,打造极简交互界面。通过接入多种内容渠道,飞鱼助理可以在复杂的行车环境中轻松进行通讯、导航操作,收听了解多媒体娱乐信息,对车身进行控制和信息查询等服务,使用户在驾驶中无需分心。

现场测试显示,用户说去长城,会询问是去八达岭还是慕田峪,客户确认八达岭之后导航直接导八达岭方向,还可以查询附近的住宿餐饮,全程都颇为流畅。

据介绍,目前,科大讯飞已与30多个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并已在100多款量产车型中搭载产品。


4智能客服机器人——晓曼

科大讯飞全球正式首发了完全自主产权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晓曼,此前科大讯飞已为行业内3000多家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而本次推出的晓曼,科大讯飞将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人脸识别等技术运用到智能服务机器人本体上,结合麦克风阵列、3D摄像头、身份证读卡器、取号小票机等外设应用,以语音、触屏、动作等多模态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场演示环节显示,该机器人不但可以推荐理财产品,还能直接办理。


5讯飞快听和配音阁

科大讯飞还推出了两款语音合成技术相关的产品——讯飞快听和配音阁。

讯飞快听APP,通过打造个性化音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语音合成服务,能随时随地朗读任何文章,并有每日好文推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在老人、恋人、儿童等人群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空巢老人可以每天听到使用自己儿女的声音播报的新闻以及生活提醒,拉近时空距离,增进亲情。

配音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合成、真人配音及各种特色化、个性化配音服务。采用世界领先的语音合成技术,文字一秒变声音,傻瓜式操作,简单高效、让用户极速制作优质配音。


6智能家居

在智能家居方面,科大讯飞重点面向电视,以超脑魔盒为入口,打造了一个通过语音便捷控制家居设备的智能环境。超脑魔盒集合了科大讯飞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核心技术,包含全网影音、智能家居、遥控器K歌、英语翻译学习、生活百科问询等五大功能,并且包括切换、快进等设置全程语音操控,0.2秒的语音搜索速度。


7教育领域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机器自动阅卷技术为切入点,科大讯飞通过学业数据采集和教学过程性数据分析,实现多维度教学发展性评价和基于知识点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够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教育管理者高效决策,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并实现家校互动,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学习。


超级高铁全尺寸模型开工建设 明年有望全面测试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第一个超级高铁(Hyperloop)的全尺寸模型已经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工建设,明年或将开展测试,速度有望达到每小时760英里。


超级高铁的概念最早由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13年提出,目前多家公司正在从事产品的相关研发工作。,马斯克希望这种以磁悬浮管道方式运行的高铁时速达到每小时760英里,约合每小时1220公里。


目前Hyperloop One是世界上首家构建超级高铁全尺寸模型的公司,该项目名称为DevLoop,其第一个管道已经在北拉斯维加斯的沙漠中完成安装工作,公司计划在2017年初实现测试原型的运行。


如果公司能够顺利完成DevLoop的建设,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超级高铁系统,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也将随之而生。


据悉,DevLoop项目全长1.8英里(约合3公里)。公司上周发布推文称“公司联合创始人庆祝第一个管道顺利安装到位。”


超级高铁的运行轨道实质上是一个真空状态的管道。其内部车厢通过磁悬浮加速,在车厢前部形成一个低压环境,从而以超过每小时700英里的时速运输乘客或者货物。整个管道将架设在地面上空,最大可能免受天气和地震的影响。


DevLoop项目是“开发超级高铁”的缩写,主要用来测试整个轨道以及运行系统。


目前为止,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已经融得资金1.6亿美元,公司曾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内华达州沙漠中进行了超级高铁系统的首次公开测试。整个演示过程约12秒,目标舱加速度达到2.5G,以每小时116英里的最高时速通过了长约1公里的测试轨道。


虽然演示成功,但工程师在打造成真正的高级高铁系统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该演示仅仅是在传统铁路轨道上进行的测试,并没有运行在真空管道之中。Hyperloop One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Brogan BamBrogan当时指出,“这仅仅是在软硬件的初步测试。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再进行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测试。”


此外,本月早些时候,迪拜官方宣布与Hyperloop One达成协议,未来五年内或将在阿联酋迪拜到阿布扎比之间建造超级高铁运输系统。丹麦建筑公司Bjarke Ingels集团(BIG)、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正在与工程和建筑公司AECOM和Arup一道,在迪拜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高级高铁系统。公司预计,若超级高铁系统完成,迪拜到阿布扎比的行程有望从两小时缩短到12分钟。二如若将这一系统扩展链接至其他海湾国家,譬如在阿联酋迪拜到沙特首都利雅得之间打造这一系统,则有望将两小时的飞机行程缩短到50分钟。


Hyperloop One发言人称公司计划在五年之内建立该系统。Hyperloop One执行主席Shervin Pishevar指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在大众交通运输方面我们依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现有的系统停滞不前。而Hyperloop One专注于打造更高效、快速和清洁节能的交通运输系统。它将完全改变我们运输乘客以及货物的方式。迪拜对于Hyperloop One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其是21世纪的世界交通枢纽,而Hyperloop One也将伴随其迎来下一个交通时代。”


目前,Hyperloop One正在与麦肯锡以及BIG集团合作进行相关计划的可行性研究。


BIG指出,该计划将以城市交通网络如何与现有的基础设施更好结合为原则,将大大简化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其初始路线将根据乘客密度进行权衡,尽可能接近现有交通枢纽。


设计师表示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乘客便利性以及减少时间等待。设计中,每个乘客舱可容纳6人,其不同的内部环境以及座位安排可为乘客打造量身定制般的旅行体验。


据悉,设计师指出,这种乘客舱也可由乘客在常规道路上自主操作,并在节点进入磁悬浮管道之中。当然,该技术依旧处于测试之中。


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主席Mattar Al Tayer认为,“超级高铁项目将帮助阿联酋从一个技术消费国转变为技术创造国,这符合阿联酋的长期发展。借助Hyperloop One的技术,我们将打造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使整个国家处于交通技术以及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而迪拜港口运营商DP World已经与Hyperloop One签署了一项协议,探讨在迪拜Jebel Ali人工港使用该技术的可行性。


今年十月份,迪拜举办了一次超级高铁轨道设计比赛,一些设计师提出在迪拜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和富查伊拉国际机场建设超级高铁管道的可行性。根据其计划,该系统可将1小时20分钟的行程缩短至10分钟左右。


中国交通新闻网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聚焦融合创新


近日,以“融合创新,推动ITS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重庆市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黄卫、重庆市副市长沐华平、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等出席并致辞。


周伟表示,近年来,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正迎来大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要关注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


“让智能交通形成产业,成为重庆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人民出行。”沐华平阐述了智能交通在重庆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重庆市未来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思路与方向,邀请与会专家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为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行业交流活动,本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吸引了全国智能交通行业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近1500人参加,共设置了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等12场技术和产业论坛,内容包含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公路、水路交通智能化等多个研究热点,为政策研究、技术交流和学术讨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强调加大督查整改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科学化水平


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国务院有关会议重要精神,研究《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送审稿)》,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关于鼓励支持运输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6—2020年)(送审稿)》。


会议听取了部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加强督查整改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今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的重要举措。会议强调,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负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倒排工作时间表,逐一明确责任人和具体要求,加强督导,确保完成全年重点目标任务。要认真研判形势,加强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明年工作思路和建议,抓紧谋划明年重点工作。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送审稿)》。会议指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是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会议强调,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要切实落实普法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组织推进,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加强管理、化解矛盾,为“十三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先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6—2020年)(送审稿)》。会议指出,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是确保水路运输安全畅通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保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服务好“三大战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推进“四个交通”建设,统筹推进航道建设、管理、养护协调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提升航道综合服务和航道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航道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新学术论文

1)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Volume 94, In Progress (December  2016). 第29篇                                            

Zhi-Chun Li, Dian Sheng, Forecasting passenger travel demand for air and high-speed rail integration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Beijing-Guangzhou corridor, Chin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6, 94: 397-410.

2)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Volume 94,  (November 2016)   第6篇

Zhiyuan Lin, Raymond S.K. Kwan, A branch-and-price approach for solving the train unit scheduling problem[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2016, 94: 97-120.

3)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Volume 73, In Progress (November 2016).第14篇                    

Gurcan Comert, Anton Bezuglov, Mecit Cetin, Adaptive traffic parameter prediction: Effect of number of states and transferability of model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6, 72: 202-224.

4)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Volume 49, In Progress (December 2016).第12篇 

Jason M. Luk, Bradley A. Saville, Heather L. MacLean, Vehicle attribute trade-offs to meet the 2025 CAFE fuel economy target[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6, 49: 154-171.

   5)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Volume 96, In Progress (November 2016).第15篇

Shabnam Rezapour, Janet K. Allen, Farrokh Mistree, Reliable product-service supply chains for repairable product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6, 95: 299-321.

6)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Volume 43, Part 1, (October 2016). 第15篇

Zhenji Lu, Riender Happee, Christopher D.D. Cabrall, Miltos Kyriakidis, Joost C.F. de Winter, Human factors of transitions in automated driving: A gener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surve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16, 43: 183-198.

7) 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on

Volume 98, In Progress (January 2017). 第32篇                  

Shane J. Davis, Benjamin K. Barton, Effects of secondary tasks on auditory detection and crossing thresholds in relation to approaching vehicle noises[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17, 98: 287-294.

8)《交通运输工程学报》Journal of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6年04期. 第10篇   

 胡 林,王 琦,单永体,等.青藏高原不同植被措施下公路边坡产流产沙特征[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6,(04):96-103.

HU Lin,WANG Qi,SHAN Yong-ti,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s for highway slope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measur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6,(04):96-103. (in Chinese)

9)《中国公路学报》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16年09期. 第18篇      

宗长富, 韩小健, 赵伟强, 温占宇. 基于动态LTR的客车防侧翻控制[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9): 136-142.ZONG Chang-fu, HAN Xiao-jian, ZHAO Wei-qiang, WEN Zhan-yu. Anti-rollover Control of Bus Based on Dynamic LTR[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16, 29(9): 136-142. (in Chinese)

10)《交通信息与安全》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

2016年04期. 第13篇   

田利军,徐元元. 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的作用机理:基于安全文化的中介效应[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6, 34(4): 85-89.

TIAN Lijun, XU Yuanyuan.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Control to Aviation Safety: Safety Culture Based on Mediation Effect[J]. 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 2016, 34(4): 85-89. (in Chinese)

武理工智能交通

长按 识别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